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歷年低碳社區發展簡訊

低碳社區發展簡訊_第10806期

2019/6/30 0:0

1.氣候變遷夏季延長 店家:夏季電費吃不消
2.智慧城市電動車滿街跑,台達電展出路燈充電樁新構想
3.南非正式開徵碳稅
4.TTC首輛電能巴士投入服務
5.新北社區里長共攜手打造23處生態示範點
6.中研院《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應訂氣候變遷法
7.2040年再生能源估占35% 南韓不再新建核電廠
8.西雅圖將啟用新型環保垃圾回收車
9.澳大利亞發佈展望報告 籲採取轉變措施促進發展
10.我國設備器具能源效率管理政策制度及推動成效
11.六都這個指標落後國際 綠色和平公布能源評比:台南最優 台中墊底
12.應用資料預警登革熱爆發?氣候服務產業興起
13.巴黎示警:2050年恐每年至少10次酷熱

 

 

 

 

 

 

 

 

 

 

 

 

 

 

1.氣候變遷夏季延長 店家:夏季電費吃不消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01 14:08

轉載自經濟日報

 

夏季電費吃不消,由經濟部商業司提供的「商業服務業溫室氣體減量示範輔導補助」今年申請家數呈現倍數成長,其中不乏丹堤咖啡、順成西點麵包、豆府餐飲集團、媚登峰、寶島光學,以及體育用品量販店迪卡儂等12家知名企業,而去年經由商研院執行輔導,透過更換節能冷氣和LED燈等節電措施後,部分店家甚至一年可以省下超過10萬元電費。

商研院提醒,在冬季變短、夏季延長的氣候型態趨勢影響下,未來整體產業經營環境勢必大幅提高對於冷凍冷藏、空調設備的依賴,間接激增的經營成本要如何「Lower the Cost」精省,是企業主們亟需正視的課題。

儘管中小企業經營正處於微利時代,但商研院表示,只要經營者算盤撥的精,投資報酬率仍相當可觀。商研院指出,以台南的「竇爸餐飲」為例,用餐區與廚房屬於同一個空間,儘管裝潢格局已將兩者區隔,仍無法完全防止廚房的熱氣干擾用餐區的溫度,再加上舊有的冷氣已使用10年以上,運轉效率已逐漸降低,導致用餐區還是難逃冷氣不冷、運轉噪音大的問題,加上冷氣經常在高負載且長時間運轉的狀況下,使得電費居高不下,對於利潤微薄的快餐業者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竇爸餐飲」在去年運用政府提供的40萬元的輔導款項,將冷氣汰換成高效率節能冷氣機,並以節能LED燈取代老舊的日光燈後,除了店內環境變明亮且溫度舒適,吸引更多的客人前來用餐外,一整年還可以省下12萬元的電費。

隨著「夏月電價」今起正式實施,也進入頻繁使用冷氣的季節,經濟部標檢局提醒,冷氣機使用數年後,可能因長期暴露室外風吹日曬,以致內部塵埃累積,容易造成絕緣劣化,建議每年定期請原廠服務站進行檢查及清潔維護,以確保使用安全。

此外,民眾也應正確認識冷氣機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區分為第1級至第5級,數字愈小表示愈省電,而每年在開始使用冷氣機前,應先清洗濾網,並注意冷氣機情形,若有運轉不順暢或故障時,應立即停止使用,並連絡原廠商服務站檢修。

 

 

 

2.智慧城市電動車滿街跑,台達電展出路燈充電樁新構想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02 11:30                                                                                                  

轉載自丁客邦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表示,發展智慧城市已是全球趨勢,建築、交通、ITC 資通訊設備是城市裡三大高耗能來源,未來都是台達電守備的範圍。

 

路燈安裝充電樁,降低建置成本

鄭平引用 IEA(國際能源署)數據指出,2030年全球電動車保有量上看1.2億輛,未來11年內將成長40倍。隨著電動車快速成長,大量的充電需求可能造成電網負擔,台達開發「雙向」電動車充電設備,把閒置電動車的電可回充到電網,讓城市電力調度更有彈性。

舉例來說,一台小型電動車需70-80度電,足以供應一個家庭一週用電量,當電動車放在停車場或是閒置時,讓汽車的電可以回充到電網,把電賣回給台電,舒緩用電尖峰狀況。

隨著5G聯網時代來臨,路燈在智慧城市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路燈遍布全台,未來加裝 IoT 連網設備後,路燈能夠偵測車流、空氣品質、用電等功能,成為城市節能的幫手。

另外,也能變成電動車的充電據點,路燈加裝充電樁後,只要把車停在停車格內即可充電,相較重新找地、拉線建置充電站,路燈加裝充電樁更能降低建置成本。不過以上的充電樁解決方案,仍在驗證階段,尚未在台落地。

 

因應再生能源發展,儲能商機萌芽

儲能設備也是台達電切入能源的一環,今年4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法通過,未來用電大戶需設置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可透過購買綠電憑證、設置儲能設備、再生能源設備、繳納代金等四個方法,以此推動再生能源發展。

台達電主攻儲能貨櫃,展出擺設一般小型工廠使用的儲能貨櫃以及電網等級(MW百萬瓦)的儲能貨櫃,其中電網級貨櫃已獲台電、中油使用,像是中油智慧綠能加油站嘉義示範站、台電高雄永安的太陽能案場等。

隨著再生能源條例的修改,以及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未來儲能會有爆發性成長嗎?台達主管分析,最終仍得回歸儲能要解決什麼問題,儲能設備對用電敏感的產業如半導體、化工廠有需求;但對一般中小企業安裝儲能設備較沒有誘因,關鍵在台灣電價仍太便宜;對再生能源業者來說,由於再生能源發電具有間歇性問題,儲能可扮演電網中調節電力的角色,達到削峰填谷,有助於縮短投資回收期,不過儲能設備仍有價格昂貴的問題,安裝以後是否能為企業帶來效益,算盤仍得打得精。

這次台達也在 Computex 打造8K綠劇院,運用8K投影技術,以及各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像是劇院結合樓宇自動化,可控制燈光與簾幕,劇場可依不同情境呈現迎賓、播放、散場等三種應用,提升觀影體驗。

 

 

 

3.南非正式開徵碳稅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03 04:30

轉載自星島日報

 

南非《碳稅法案》日前正式生效,南非由此成為首個實施碳稅的非洲國家。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信息,到目前為止,包括南非在內全球已經有46個國家和28個國內地方(如州、省等)確定實行碳交易市場或碳稅等碳價機制。

南非徵收碳稅的提議早在2010年就已經被提出,但由於礦業巨頭、鋼鐵製造商和國家電力公司等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的反對,該法案先後被推遲了三次。《經濟日報》報道, 在2019年2月,碳稅法案在南非國民議會表決通過,隨後於5月份經總統拉馬福薩簽署正式成為法律。法案最終生效日期為今年6月1日。

南非財政部聲明表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根據2011年《國家氣候變化應對政策》和2012年《國家發展規劃》的綱要,政府已經表明了其致力於減緩全球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的堅定立場,南非將承擔溫室氣體減排責任並履行《巴黎協定》的有關承諾。

財政部聲明並指出,南非只有充分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聲明表示,碳稅的主要目標是以可持續、成本效益和價格合理的方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府鼓勵企業在未來十年及更長時間內採用更清潔的技術。

南非目前能源消耗對化石燃料依賴度超過90%,因此開徵碳稅需要充分考慮其可能對南非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有鑒於此,法案將分兩階段實施。法案實施的第一階段將配套出台系列免稅津貼政策,並制定較為溫和的收費標準,即每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僅徵收6至48蘭特的碳稅。政府並承諾電力價格在第一階段不會受到碳稅法案影響。第二階段的具體政策則將視前期政策執行效果評估而定。

 

 

 

4.TTC首輛電能巴士投入服務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04 06:52

轉載自星島日報

 

多倫多公車局(TTC)首輛零排放的電能巴士,周一早上開始在路上行駛。TTC期望在2040年前,全部車輛均改為零排放的環保汽車。

多倫多市長莊德利(John Tory)表示,該輛電能巴士對多市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

莊德利周一與TTC主席羅賓遜(Jaye Robinson),一起乘坐由該輛新電能巴士行走的35號巴士線。

該輛電能巴士於TTC的箭路車庫(Arrow Road Garage)充電,羅賓遜在車庫向記者表示,市民使用TTC出行有利於環保,而電能巴士的使用,更是邁向環保目標的重要一步。

測試3家生產商再確定哪款最適合

該電能巴士由溫尼辟(Winnipeg)的New Flyer Industries Inc.製造,到了2020年初,多倫多將有60輛電能巴士投入服務。

TTC董事會去年11月批准一項與聯邦政府合作的3.7億元計劃,其中的1.4億元資金,將用於引入電能巴士。

每輛電能巴士的成本約為86萬元,初步將用於路程75公里以下的巴士路線。

莊德利表示,目前會測試由3家不同生產商製造的電能巴士,這樣可以確定哪一款電能巴士,更適合多倫多乘客的需要。

國會議員門迪奇諾(Marco Mendicino)聲稱,每輛電能巴士每年可減少100噸的溫室氣體排放,不但有助環保,更可以改善空氣質素。

 

 

 

5.新北社區里長共攜手打造23處生態示範點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04

轉載自新北市政府市政新聞

 

新北市環境保護局今(4)日下午舉辦低碳永續家園暨低碳社區標章授證典禮,由副局長王美文親自頒發證書給3個低碳永續家園銅級認證里及20個獲低碳標章社區,並表彰其在推動低碳改造上的努力。授證後則邀請到臺北市立大學古建國教授分享如何打造低碳社區案例,期能帶給更多社區啟發與執行力。

副局長王美文表示,有鑒於地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環保局積極進行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推動各項節能減碳措施,強化社區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力。今年世界地球日以「與野共生」(Protect our Species)主題行動,並選擇「蜜蜂」作為代表物種,象徵著「再小的生物,都具有無可取代的生態地位」;新北市結合社區及里的力量,不論是里內角落或社區屋頂,打造生態示範點,成為友善的「生物鄰居」,為生物留下友善的棲息環境。

環保局補充說明,新北市在因應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作為向來以行動深耕在地,在社區方面推動「低碳社區標章」,里則是透過「里環境認證」及「低碳永續家園」推動各項節能減碳措施;包括透過生態綠化、綠能節電、綠色運輸、資源循環、低碳生活及永續經營等6大面向,讓市、區、里各行政層級都能具體落實低碳永續,新北市也率全國之先在104年即取得低碳永續家園銀級認證,107年分別有三重區永盛里、板橋區大豐里及板橋區民權里。而社區則分別新增1個「白金級」、4個「金熊級」及15個「銀鵝級」低碳社區;迄今新北市總計已有91處社區獲得認證,由下而上,打造低碳城市。

此次獲得低碳社區標章認證的社區中,及第金站社區106年取得金熊級標章,107年躍升為白金級,社區有效利用空間設置屋頂農場及生態池,增加綠化面積,藉以綠化以及豐富生物多樣性;屋頂農場亦開放住戶認養,並建立標準化管理維護,除了可以體驗農趣,還為都市保留一片綠意。在循環水資源方面,利用冷氣水澆灌植栽,並以屋頂面積建構雨水回收系統。而社區所有樓層電梯口,皆採用感應式照明搭配耐點滅之 LED 燈泡,有效提昇能源效率。在使用綠色能源方面,社區在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與風力系統並運用於綠屋頂有機農園噴灌系統;另設置落葉及廚餘堆肥回收區、二手書閱讀區、環境教育解說牌等,讓社區就像一個小型的低碳環境教育場域,也讓住戶的節能減碳知識大幅提升。

筑美館社區是在106年曾獲得銀鵝級認證,107年更進一步獲得金熊級認證,社區致力於空間綠化,多綠地與植栽,社區常見蝴蝶、峰蜜、蜻蜓及鳥類,植栽並搭配環境教育解說牌,供社區環境教育使用及生態環境營造。公共照明方面,社區地下停車場已改用LED燈具照明,有效提昇能源效率。在綠色交通方面,設有自行車停車區、自行車友善充氣設備以及電動機車充電座,並鼓勵住戶參與綠色共乘網。

園上園社區則是在106年曾獲得銀鵝級認證,107年更進一步奪得金熊級榮耀,社區庭園圍籬種植台灣原生種如山蘇、欒樹、樟樹以及山櫻花等,植栽採取多層次種植,具豐富生物多樣性與視覺觀賞性。逃生以及樓層指示燈改用LED燈具以及紅外線感應裝置,充分發揮節能效果。此外,社區建築外殼原始設計如外遮陽、隔熱玻璃、川堂運用自然光等均發揮綠建築功能。

峰景翠峰以及台北波爾社區為首次參加低碳社區標章認證,即獲得金熊級認證好成績。峰景翠峰以及台北波爾社區除設置太陽能發電板,風力發電外,社區更藉由導入創能、儲能與節能等智慧微電網系統,讓大樓平日能夠運用再生能源取代部分市電,降低尖峰用電,為全台創新能源科技的2個重要智慧能源示範社區。

環保局強調,標章及認證皆是推動低碳永續的方法,重要的還是要靠各里長及社區的支持與參與,既凝聚了鄰里的情感,也推動新北市邁向低碳城市。

 

 

 

6.中研院《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應訂氣候變遷法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06 10:32

轉載自自由時報

 

中研院今天發布《台灣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提出3項政策建議,包含規劃我國深度減碳途徑、建立對話平台並以公眾審議程序開展社會溝通,最後則是訂定氣候變遷法,作為施政參考方向。撰擬小組院士王寳貫表示,深切敦盼正視氣候變遷調適的需求,以深度減碳作為國家轉型契機,完成這項當世代的歷史重任。

中央研究院今天公布第15本政策建議書,中研院表示,從能源與產業轉型、科技發展與治理等面向,規劃我國深度減碳途徑,並提出三項核心倡議,包含啟動「台灣深度減碳途徑」、建立對話平台並以公眾審議程序開展社會溝通,以及訂定「氣候變遷法」,希望能作為政府施政參考方向,創造經濟與深度減碳的雙贏發展。

中研院表示,隨著《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及《巴黎協定》等約定成為國際共識,台灣為善盡國際責任,已公布我國減碳目標,於2050年的人均排碳量應降至5.4至6公噸,並大力推動再生能源及綠能產業,而《巴黎協定》更將世紀末增溫控制在1.5至2°C、於2050年世界人均排碳量降至1.0至1.7公噸。

中研院指出,為了回應國際減碳局勢,同時確保我國產業與經濟發展,政府有必要在雙贏的前提下,立即規劃兼具前瞻性與可行性的「國家長期深度減碳藍圖」,配合國際深度減碳期程,具體落實相關措施。

中研院說明,研議小組採用政府官方報告,回顧我國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及能源與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的現況,並參考國際深度減碳路徑計畫(Deep Decarbonization Pathways Project,DDPP)規劃原則,就藍圖與長期願景、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科技研發與商業化及治理等面向,提出我國深度減碳途徑規劃的關鍵議題。

研議小組提出三項核心的政策倡議,中研院表示,首先立即啟動「台灣深度減碳途徑」規劃,呼應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以及《巴黎協定》長期減量策略,經由參與國際DDPP平台,以取得更廣泛深遠的國際知識、資訊與資源交流,從宏觀而長遠角度規劃台灣深度減碳的轉型途徑。

其次,中研院指出,以「多元利害相關人對話平台及公眾審議程序」開展深度減碳社會溝通,深度減碳涉及經濟型態與生活方式的巨幅變動,因此在轉型過程中需積極爭取社會行動者的支持,建立涵蓋產業、政府、學界、公民團體四方面的對話平台,消弭彼此對深度減碳的歧見,透過成熟的社會機制,共同形塑轉型的共識與氛圍。

中研院表示,最後則是推動「氣候變遷法」,作為建構對深度減碳友善之法規體系與產業環境的上位法源,使深度減碳轉型途徑能有穩健的法規依據,並能進行充分評估,以扶植具有前瞻潛力的新能源產業。

 

 

 

7.2040年再生能源估占35% 南韓不再新建核電廠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06 17:30

轉載自自由時報

 

南韓政府在4日的國務會議上核定了「第三次能源基本規劃(2019~2040)」的內容,計劃將再生能源的比例,從2017年的7.6%提升,預計2040年到達30%~35%,增加約4到5倍。規劃內容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核電的目標占比,但寫入了不再延長老舊核電站的壽命、也不再新建核電站等減少核電使用的原則。

另外針對空汙問題,南韓的PM2.5濃度也經常破百,因此規劃中還計劃減少煤炭發電這個被視為霧霾主要成因的發電方式。

南韓在過去的「第二次能源基本規劃」中提出的目標是在2025年把再生能源發電比例提高到7.5%,2035年提高到11%,並計劃將核電比例從26%提高到29%,並認為應該新建7GW規模的核電設施。但最新的「第三次能源基本規劃」卻把上述內容全部推翻,最終南韓決定把再生能源和液化天然氣(LNG)等的發電比例大幅提高,並除去提高核電占比的計畫。

南韓政府也宣稱不會因此上調電費,並在3日公布新方案放寬電費累進制度。但遭到韓媒與民眾的質疑,增加再生能源占比勢必導致發電成本增加,若不上調電費電力公司只能日益背負沉重的虧損,但上漲了民眾又會怪罪「都是去核電政策」所致,可謂進退兩難。

 

 

 

8.西雅圖將啟用新型環保垃圾回收車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18 13:03

轉載自大紀元

 

近日,西雅圖公用事業和垃圾管理局(Seattle Public Utilities and Waste Management)宣布,已經在西雅圖街頭投放使用了超過100輛使用電力和可再生能源的新型環保垃圾回收車,並計劃在2020年達到200輛。

為西雅圖公用事業和垃圾管理局提供支持的是一家名為Recology的可持續發展垃圾處理公司。雙方合作推出了名為「綠色車隊(Green Fleet)」的新型垃圾回收車。新的車輛使用電力,從堆肥中產生的沼氣,以及從植物,動物和大豆中提取的油脂等作為燃料。目前投入使用的共有91輛可再生燃料車,8輛尼桑Leaf型號的電動汽車和2輛使用電池驅動的廂型貨車。

新能源車可以帶來許多好處。沒有汽油發動機可以減少日常損耗和維修養護費用。新型燃料也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新能源車的噪音比現有的垃圾回收車降低了98%,在社區中運行時會更加安靜。但新車的價格較高,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檢驗。

 

 

 

9.澳大利亞發佈展望報告 籲採取轉變措施促進發展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18 17:05

轉載自北京新浪網

 

中新網6月18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當地時間6月18日,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發佈《2019澳大利亞全國展望報告》(ANO),對40年後國家發展情況面臨的「十字路口」做出展望。為了實現持續發展,CSIRO在報告中提出了5項轉變措施。

據報導,超過20個機構的50多名行業專家參與制定該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報告。報告提出,如果澳大利亞在未來40年裡不對重大經濟、社會及環境問題採取行動,2060年澳大利亞或迎來緩慢衰退。而如果這些問題能夠被優先解決,澳大利亞的經濟將保持強勁,2050年即可完成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目標,產生更多的宜居大城市。

據悉,報告是根據最新的科學數據以及CSIRO首席專家建立的模型制定的。CSIRO首席執行官馬歇爾表示:「該報告是融合現有科學和澳洲行業首席專家經驗的獨特方式,也開拓了一條提高澳大利亞民眾生活質量的道路。為了讓澳大利亞走上繁榮發展的道路,我們各行各業都需要新的思考及領導方式。」

報告共製作了兩套預測模型。其中,從樂觀前景看,澳大利亞2060年的生活水平(根據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衡量)或比消極前景高出36%,人均工資或比目前高出90%。大城市私家車出行次數或減少45%,有更多的人選擇住在靠近工作地點、學校、服務及娛樂的地方。家庭電費支出最多可減少64%。

報告也提出,如果想要往樂觀前景發展,需要做出5項轉變。

具體措施包括:產業轉變,即提高現有產業的生產能力,培養適應未來職業發展所需的勞動力,為創新型和高速發展型產業進行投資;

城市轉變,即提高大城市的密度,創造面積更大的混合型住宅,改善交通基建;

能源轉變,即在電力及交通領域採用低排放技術,讓能源生產效率增加2倍,為低排放能源出口尋找機會;

土地轉變,即對食物及纖維產業進行投資,尋找利用土地的新型、高收益模式,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抗擊能力;

文化轉變,即重塑對機構、企業及政壇的信任。

據悉,此次發佈的展望報告是澳大利亞第二份全國性質的展望報告,第一份報告於2015年發佈。

 

 

 

10.我國設備器具能源效率管理政策制度及推動成效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18

轉載自科學人雜誌

 

台灣自有能源匱乏,高達98%依賴進口,在能源供給比例上,以化石能源比例最高,占總能源供給的91.4%,加重了我國溫室氣體減量的壓力,為了實現永續家園,政府極力呼籲各界實施節能減碳,並透過法規政策的制定,來引導產業升級轉型,其中三項政策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包括「容許耗用能源基準」、「能源效率分級標示」及「節能標章制度」,羅新衡表示,透過政策管理有效引導產業轉型、改變民眾生活型態,2017年我國的能源密集度相較於2005年已大幅降低23.8%。

 

容許耗用能源基準

我國從民國70年起推動「最低容許耗用能源基準」(簡稱MEPS),MEPS為各國主要禁止耗能產品製造與販售的主要政策,透過禁止低能源效率、高耗能的產品進口或於市場上販售,藉此逐步淘汰高耗能產品,在台灣已有24項產品納入MEPS管制,包括冰箱、除濕機等,所涵蓋的家電產品已達總耗電量的69.1,並有16項產品完成MEPS草案,將涵蓋我國家庭總耗電量90.5%的產品,根據107年度統計,MEPS推動成果共計減少6.14億度的用電,相當於減少32.5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效率分級標示

能源效率標示是民眾最熟悉及常見的能源管理政策,我們在賣場選購電器用品的時候,常常會看見像是溫度計圖案的標示,溫度計上共分為5個效率等級,級數越小越節省能源,目前列入能源效率分級的產品以普及率高、耗能較大的產品為優先推動對象,目前共有16項產品管制,如冷氣機、冰箱、除濕機、飲水機等,強制接露產品能源效率資訊,提供民眾選購參考,從民國98年實施迄今,民眾對於選購節能產品之意識快速提升,而市面上的1、2級節能產品市占率也逐漸成為主流。

 

節能標章制度

節能標章屬於自願性認證標章,標示同類型產品中能源效率前20%至30%的產品,達到鼓勵廠商生產高效能產品,並引導消費者優先選用之作用,目前共開放51項產品供廠商申請認證,產品類型包括家電產品、燃氣器具、交通工具、照明器具、辦公設備及工業設備等,截至108年止,已經有313家品牌、6,945項產品供民眾選購,累積使用標章枚數達到2.41億枚,根據107年統計,節能標章產品約銷售664萬台,節電4.98億度,省下約新台幣30億元,減少39.4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節能生活從「選的正確、用的正確」開始

羅新衡從政策面介紹我國推動節能成果,政府、產業、民眾需共同重視全球暖化議題,將節能意識落實日常生活中,要「選的正確、用的正確」,在消費時要產現節能綠色消費意識,優先選購高效率節能產品,並在使用時隨手節電,就可以有效達到節約能源,實現節能減碳新生活。

 

 

 

11.六都這個指標落後國際 綠色和平公布能源評比:台南最優 台中墊底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20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暖化日益嚴重,世界各大都市紛紛訂出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綠色和平依照國際標準,對台灣六都的能源永續程度進行評比。今(20)日公布評比結果發現,相較於國際上247個城市,六都中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訂定中長期的再生能源發展政策目標。

評比還發現,台中市過去五年來的用電成長量居六都之首,成長48.6億度,是台南的五倍之多。相較之下,過去五年來台南市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高達336MW,將近是台中的三倍,也是六都中再生能源發展的冠軍。

 

台灣城市落後國際都市 六都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一片空白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估最快在2030年,地球升溫將突破1.5℃,若要避免這樣的狀況發生,至少需減少全球1/3的溫室氣體排放,而全球75%的溫室氣體來自於都市。

隨著都市規模持續擴大,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也逐年攀升,對於全球暖化的狀況將會惡化。綠色和平能源專案經理李之安說:「都市可說是戰勝全球暖化的關鍵。」

李之安指出,紐約與哥本哈根將分別於2040年及2050年達到100%的再生能源,而北京則訂出要在2035年時再生能源達到20%,首爾的再生能源比例則要在2022年達到3%。

「雖然有多有少,然而全球已經有247個城市訂出再生能源的發展政策目標。」李之安說,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00個城市使用七成以上的再生能源作為電力供應。2018年全球有26%的能源供應來自於再生能源,其中55%來自太陽光電,28%來自風力發電,隨著技術的成熟,電網的穩定度提高,太陽能的發電成本已經降到每度1.4元新台幣。

「與世界上其他城市比起來,台灣六都的再生能源發展有待加強。」李之安表示,特別是在設定目標的範疇中,六都沒有提出再生能源目標,僅有減碳目標,且主要是以節能和提升能源效率為手段。綠色和平認為,若不雙管齊下從電力供給端檢討,難以達成減碳標準。

 

台中用電量成長48億度最高 台南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335MW居冠

綠色和平整理了六都近五年來向台電購買的總電量,用電成長愈高的都市獲得的分數就愈低。其中,只有台北市呈現負成長,近五年來用電成長率降低了0.2億度,成長率是-0.1%,而台中的成長率近20%,是六都中最高,成長了48.6億度的用電量,也是六都中唯一被評為D級的城市。

「台中市的用電量急遽升高,然而卻沒有積極的發展再生能源,相較之下,台南的用電成長了4.6%,卻是六都中最積極發展再生能源的城市。」李之安指出,比較六都的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後發現,過去五年來台南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了335MW,為六都之首,台北市僅成長10.6%,則是敬陪末座。

「若台中市有1173MW的再生能源發展空間,若將其最大化,將可以讓台中火力發電廠一部機組降載30%。」李之安強調,設置1173MW的太陽光電將會創造2000億元產值,並提供3.1萬個就業機會。「再生能源與經濟發展並沒有相互違背。」他說,「台灣超過七成的電力由六都消耗,未來還會持續增加,地方首長若不盡快提出能源轉型的時間表,居民關心的空污、氣候災害與極端氣候將永遠無解。」

 

綠色和平三大訴求:訂定再生能源目標、強化用電大戶管理、發展再生能源效益

「目前台南、台中和桃園都有在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中訂定,要求用電大戶 使用一定比例的再生能源。」李之安表示,桃園對用電大戶的定義是年用電量5000KW以上;台中和台南則規範800KW以上的用電大戶需使用10%的再生能源,不過兩個縣市的再生能源發展表現卻有很大差異。「這與產業發展、法規有無落實、資訊透明都有關聯。」

李之安透露,今年底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將會訂出子法,希望屆時能讓全台各地的用電大戶都能轉向使用再生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此外,綠色和平也提出三項訴求,建議六都首長應盡快訂定具前瞻性的再生能源發展目標,與國際都市接軌;並應加強用電大戶的管理,若按照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擬定減碳措施,預期每年減少46.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減碳量約等同於1200座的大安森林公園;六都推動能源轉型,也可以帶動產業發展,建議都市使用「投入產出法(Input-Output Analysis)」進行產業關聯分析,看見再生能源的巨大效益。

李之安強調,增加資訊的透明、提高公民的參與、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都能使再生能源的發展更有效率也更健全,而都市與都市之間也能互相借鏡彼此成功的模式。

 

 

 

12.應用資料預警登革熱爆發?氣候服務產業興起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21 15:45

轉載自公民新聞

 

「氣候服務」(Climate Service)是將氣候研究、監測、模擬所得到的科學資訊轉化為可實行的服務,協助社會更適切的因應及掌握氣候風險與機會。

近日高雄本土登革熱病例突然上升,爆發大流行疑慮再起。有人說今年年初的暖冬可能導致登革熱再度流行。那氣象資料是否能幫助流行病預測呢?近日的氣候服務工作坊,便探討氣象局累積的大量氣象與氣候資料,除了運用在氣象預報以外,是否有更多加值服務的可能。

依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定義,「氣候服務」(Climate Service)是將氣候研究、監測、模擬所得到的科學資訊轉化為可實行的服務,協助社會更適切的因應及掌握氣候風險與機會。

2018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與中央氣象局、國際氣候發展智庫(ICDI)、台灣大學等共同舉辦了第一屆氣候服務工作坊,邀請各界,包括:政府部門、區域組織、城市治理、企業及公民與學研團體等,分享經驗並共同討論氣候服務的產業加值應用與推動策略。今年6/11舉辦第二屆,持續探討氣候服務於產業的實踐,聚焦「能源」、「建築與工程」、「健康」、「氣候金融」等四大面向,探討氣候服務支援跨域產業的案例,並具體討論實踐綠色經濟的效益。

氣象局程家平副局長說明,近年氣候變遷影響,過去的經驗不再適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也無法以天氣變化來得知氣候變遷趨勢。民眾除了看短期的氣象預報做災害預防以外,也有對中長期的氣候資料有需求來及早準備,如今年高雄在2月即出現本土登革熱病例,或許可利用氣候資料,提早預測疫情爆發的可能,及早加以防治。

氣候服務有許多面向,包括公眾生活服務、防災保育、政府的氣候變遷調適規劃和國際合作,而經濟方面的加值應用也逐漸重要,例如保險估算、營建工期等。氣象局針對跨領域應用列舉案例,如農災預警系統、養殖漁業低溫早期預警,綠能方面也成立了綠能預測平台,讓風光不再是不穩定不可預測的能源,方便電力公司做電力調度,讓電力公司也可以「靠天吃飯」。

工作坊也介紹氣候服務在風光應用的例子,如想要預估太陽光電發電量,但實務上日照計不足及髒汙,導致日射時數不準怎麼辦?危機就是商機,工作坊請來AI業者慧景科技分享,利用衛星雲圖的雲量,模擬計算全台日照量,作為判斷電廠發電效益的標準。另外,風能除了可減碳之外,冬天風力發電量大,還能降低燃煤發電需求,可減少冬天空汙。但離岸風機承受的了颱風的強風嗎?氣象局利用模式與測站資料推估,台灣西部離岸風場的颱風極限風速在每秒55-60公尺左右,提供廠商風機耐風能力的參考數據。

 氣候服務是否也可應用在建築節能?台達基金會與多方合作建置「建築微氣候資料庫」,將過去近二十年歷史氣象資訊,轉化為符合建築資訊模型(BIM)使用的氣象參數,協助建築師打造更節能的建築。建模軟體公司歐特克也介紹綠色建築資訊模型(Green BIM),軟體可使用氣象資料,模擬建築能耗。

 健康方面的案例是應用氣候資料預測登革熱,ICDI與中原大學環工系合作,建置邦交國索羅門群島的登革熱預警系統。2016-17年索國登革熱爆發,分析與降雨量相關,研究結果以平均降雨量與平均溫度來預測效果較佳。台灣南部的登革熱預警系統,也依平均溫度和雨量來設立預警燈號。中原環工系系主任王玉純教授說明,登革熱是種環境病,與環境清潔有關,病媒蚊適合溫度在18-36度,南部溫度大多落在這區間。但適合的氣溫也不見得就會發生,也跟病毒類型與免疫力有關,而台灣流行發生頻率大約4-5年。

 

 

 

13.巴黎示警:2050年恐每年至少10次酷熱

新聞刊登時間︰2019/06/30 13:11

轉載自世界日報

 

熱浪近日席捲法國,南部地區觀測到攝氏45.9度的破紀錄高溫。巴黎市政府表示,人類若不作為,全球均溫升高趨勢將惡化,到2050年,巴黎可能每年出現10次到25次酷熱。

歐洲部分國家這週迎來今夏第一波熱浪,法國南部加爾省(Gard)28日最高氣溫達45.9度,打破2003年的紀錄44.1度。

巴黎市政府表示,氣候變遷可能導致法國酷熱越來越頻繁,夏季高溫天數增加,冬季低溫天數也會減少。

酷熱意指最少連續3天的日夜氣溫都很高,但並無全國一致的溫度門檻,而是視地區不同而定,例如在巴黎,白晝氣溫超過31度、夜間超過21度即可稱為酷熱,南部大城馬賽則是白晝氣溫超過35度、夜間超過24度才算酷熱。

巴黎市府引用法國氣象局(Meteo France)專家預測表示,若全體人類不立即作為以控制全球增溫趨勢,到了2050年,巴黎可能每年出現10次到25次酷熱,2003年發生在法國的災難屆時將成為常態。

在2010年到2018年之間,法國平均每年出現2次酷熱。2003年8月的酷熱在法國造成上萬人死亡,很多是獨居者、老人及慢性病患。

巴黎氣候局(Agence Parisienne du Climat)預測,在2071年到2100年之間,巴黎平均氣溫將比1976年到2005年的平均氣溫高4度。

巴黎市府表示,在暑熱下,空調成為必備品,但室溫降低的同時,空調排出的熱氣會使酷熱更嚴重,巴黎每年平均有49天氣溫超過25度的夏日,但去年就已翻倍為98天,可能會在世紀末前增為109天。

巴黎市議會去年3月通過「氣候方案」(Plan Climat),目標是在2050年讓巴黎成為能夠適應氣候變遷的碳中和城市。

為此,巴黎市府規畫綠色空間和植栽街道,新近種植2萬棵樹,在小學設置菜園,發展都市農業,在建築外牆及屋頂廣植花草等。

巴黎人約90%住在受污染的環境中,因此巴黎市府宣布於2024年禁止柴油車、2030年禁止汽油車在市內行駛,並把車輛分級,排氣量高的車也不能在市內上路,同時鼓勵使用單車及大眾運輸系統,期望這些行動減緩氣候變遷對市民生活的衝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