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設定檢索條件後送出
106年度淡水區
淡水情歌社區
社區簡介
績優事蹟
實績照片
106年度泰山區
稙村秀社區
106年度三重區
陸江新建築+
105年度新莊區
捷運上郡社區
捷運上郡社區位於新莊區,屬年輕型小型社區,自100年落成以來,積極推動社區環保減碳作為,於103年獲得銀鵝級標章肯定後,社區住戶更積極實行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節水省電等低碳作為,於104年獲金熊級標章,今年度更將低碳措施面向擴大範圍,例如擴增屋頂農場面積、增加太陽光電發電量等,成功於今年度獲得白金級認證的肯定。
屋頂綠化(三合一式模組)社區屋頂綠化採用三合一模組,分別為薄層綠化、水生植物池、花架爬網,薄層綠化主要種植可食蔬果生態農園,並鼓勵社區住戶認養,目前種植之蔬食非常多元;水生植物池主要作為生態池,飼養蓋斑鬥魚,以減少蚊子孳生率;花架爬網則種植爬藤類植物。屋頂綠化透過社區與住戶共同維護管理,現今綠化成效極好,讓住戶可以體會都市農園樂趣外,還可以降低建築物溫度。雨水回收系統綠美化澆灌及公共區域清潔是用水的大宗,社區利用中庭雨棚之斜面設置雨水桶,以方便清潔人員使用及花木澆灌,在設置屋頂農園時,也一併設計使用雨水澆灌,以達到省水之目標。資源再利用社區響應政府隨袋徵收,鼓勵民眾落實減廢與資源回收。此外,更運用巧思在屋頂農園建置時搭配廚餘及落葉堆肥,建置全套資源循環利用系統。耗能燈具汰換社區積極推廣耗能燈具汰換,社區公共區域之逃生指示燈、樓層指示燈、消防指示燈等90%以上皆換成LED燈具。太陽能發電社區接觸節能減碳議題後,初期以示範的形式,於屋頂設置1kW的太陽光電板,由於成效不錯,近幾年增加發電容量至2kW,並併入社區公共用電,除使住戶體驗綠色電力外,亦節省社區開銷。
105年度三重區
天喆公寓大廈社區
天喆社區位於三重區,屬小型集中式住宅,於104年著手進行照明系統節電,陸續自籌或爭取補助經費設置雨水回收、自行車架、屋頂農園、資源分類及電動機車充電座等設施,並率先揭露公共用電資訊於公告區,供住戶清楚了解社區節電成效。經由住戶的積極響應,104年獲得金熊級,今年度(105年)進一步獲得白金級殊榮。
社區日常節能與節能教育於104年度將公共區域照明系統全面更換為LED節能燈具,更首創將社區公共用電資訊揭露於公告欄,並針對公共用電作檢討及分析。屋頂可食農園將原有屋頂的公共休閒空間改闢成屋頂可食農園,供住戶認領栽植有機蔬果,讓住戶可以體驗都市農園樂趣之外,亦可以降低建築物溫度,減緩都市熱島效應。資源回收與循環社區響應隨袋徵收,並經由完整的資源回收專區及公告分類辦法,使資收概念深入人心,更配合屋頂農園增設廚餘及落葉堆肥區,落實資源循環概念。雨水回收再利用規劃設置屋頂農園時,搭配雨水回收系統供蔬果等植物澆灌之用,達到整體省水及資源循環概念。太陽能發電系統屋頂設置2kW以上太陽能光電系統,並搭配再生能源設施的圖片及解說,並描述發電效益、回收年限及運用,如何保養供住戶參閱。綠色交通由於社區鄰近捷運站,地理位置優越且交通方便。為了鼓勵住戶多利用大眾公共運輸系統,在公告欄張貼海報及路線圖;另於104年度設置自行車專用停車架及電動機車專屬停車位與投幣式充電座,以達到推廣綠色運輸之目的。經由共乘制度的規劃,培養社區居民綠色節能減碳概念。
105年度中和區
台北桂冠公寓大廈社區
台北桂冠社區位於中和區,居住戶數約202戶,屬中型規模社區,社區初期規劃營造成為低碳綠化社區,並於101年度獲得了銀鵝級標章。104年度時社區與住戶共同推動多項改造包含社區生態池、燈具汰換、雨水回收系統、廚餘堆肥區等設施,獲得金熊級標章,今年度社區更展現積極性,擴展低碳改造面向,成功獲得白金級認證之肯定。
屋頂農園與雨水回收系統社區運用屋頂閒置空間,透過與住戶討論,並合力建置與維護,成功建置三合一模組式綠屋頂,包含薄層綠化、水生植物池、花架爬網。主要種植空心菜、地瓜、菠菜、小白菜、絲瓜等。除此之外,社區亦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以提供給屋頂農園澆灌用。日常節能過去社區於公共區域、梯間、地下停車場等處汰換LED節能燈具,今年度社區於部分區域加裝感應式設備,以更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公共區域採自然通風或電扇,有效降低社區空調使用量,搭配電梯、排風系統的調節,有效控制社區整體能源使用。資源再利用由社區帶領響應政府隨袋徵收政策,以鼓勵民眾從源頭進行垃圾減量,並規劃完善的資源回收區,公告分類辦法,使減量回收概念深入居民心中。再生能源發電社區利用示範的方式,讓民眾接觸及認識再生能源。101年度於屋頂設置1kW發電量之太陽能光電板及解說牌,產生之電力併入社區大公用電。微型社區低碳環教場域社區運用屋頂空間融入多種低碳元素,包含屋頂農場、雨水回收、廚餘堆肥使用、再生能源等,並搭配對應之環境教育解說牌,提供給住戶一個低碳學習之場所,宛如微型低碳環教場域。
104年度汐止區
東方桂冠社區
東方桂冠社區自87年落成以來凝聚社區共識,眾多熱心住戶協力推動節能減碳作為,並於101年時獲得了銀鵝級標章的肯定。近年來,更大力推廣各項低碳措施,除設置有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公共自行車租借、資源分類與回收區及雨水回收等設施外,公共照明亦於104年全面汰換為LED燈具;另綠化方面,推動擋土牆綠美化措施、生態池,更新增屋頂可食農園區域,使社區在整體低碳行為範圍更為擴大,並於同年獲得了新北市標章認證最高榮譽白金級的肯定。
綠色交通社區位於汐止與汐科火車站中間,交通方便。為落實整體減碳政策,鼓勵住戶使用大眾公共運輸系統,並設置自行車租借系統,供社區住戶使用;另設置8處電動機車專用停車位及3座電動機車充電站,鼓勵推動社區擁有電動機車家戶由102年2戶,於104年增加為9戶,效果卓越。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生態池中植栽荷花、睡蓮、水草等水中植物,並放養蓋斑鬥魚;另公共區域栽植有七里香、榕樹、杜鵑等台灣原生種植物,吸引如松鼠、鳥類、昆蟲等生物棲息,營造友善的生態環境,使社區整體綠覆率達60%以上。屋頂可食農園社區原開放面積約20平方公尺的屋頂,讓社區民眾種植蔬果,於104年將屋頂改造為可食蔬果生態農園,種植面積超過165平方公尺,登記參與養護之住戶達50人。日常節能社區為推廣低碳社區後,每年皆編列預算汰換社區公共區域的照片設備,今年度更將公共照明全面更換為LED燈具每年可節省約10萬元的電費,佔社區總體公共用電約四分之一。除此之外,社區於電梯內設置5分鐘無人使用關閉電源及排風系統設施,讓整體節能更加全面。風光互補型發電設施社區積極推廣再生能源,並讓住戶了解其重要性,例如警衛室上方設置一小型風光互補型發電設施,每日提供發電量300W發電量,直接併聯至警衛室電源使用。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資源再利用社區規劃完善的資源回收分類機制,並推廣社區住戶垃圾減量;另於104年設置屋頂農園時,搭配建置廚餘及落葉堆肥區,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社區辦理各項低碳飲食、宣導活動、推動社區住戶中元節不燒金紙及中秋節不辦烤肉,並積極加強住戶低碳生活概念,朝向低碳社區發展。
103年度中和區
大順名門社區
大順名門社區多年來,隨著時代進步及觀念更新,在各屆管委會努力下,不論在社區的綠化、資源回收、安全維護、社區規約得執行、教育宣導、社區年節活動等各方都有很好的表現。大順名門社區為配合新北市政府落實低碳之發展,並提升社區內居民低碳知能,鼓勵社區居民達到低碳之食、衣、住、行,建構新北市之低碳社區。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以2座廢棄浴缸改裝成荷花池。中庭植栽以原生種為主,並設有解說牌讓住戶了解。103年積極改造閒置空間為綠廊,提升社區綠覆率。日常節能已於100年陸續汰換照明、逃生指示為LED燈,並搭配感應式照明有效提升能源效率。宣導住戶至室外自然通風之中庭運動,將原有瑜珈教室、乒乓球室改造為腳踏車停放區。水資源公用洗手台加裝節水器,利用中庭雨棚收集雨水用於澆灌植栽及清洗。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資源再利用已設置資源回收區,並公布相關分類辦法。配合隨袋徵收政策及廚餘交由清潔隊收取。不定期辦理資源回收再利用課程,並設置落葉堆肥區及廚餘堆肥區,除平日交由清潔隊走廚餘外,不定期取果皮廚餘進行堆肥供社區植栽使用。綠色交通為提倡低碳交通社區,將瑜珈教室改成腳踏車專區放置區,將原瑜珈教室移至戶外與兒童遊戲區合併。電動機車充電停車位比例超過10%,住戶使用TES認證之電動機車比例大於5%。環境教育社區積極舉辦相關課程及參與環保局相關活動,包含推動低碳飲食、綠色消費、宣導室內空氣品質、怠速熄火。創新作為本社區位於市中心,常見鄰居共乘前往市區上班,目前已完成制度之建立,設立共乘機制。中秋節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社區不舉辦烤肉改由卡拉OK歡唱、賞月。重要措施1.自行車停車區2.雨水回收系統3.落葉堆肥4.屋頂綠化5.生態池6.二手圖書館
103年度三重區
陸江社區
陸江社區擁有多功能的公共設施,像是前院、中庭與後院,花木扶疏,營造綠美化的優質環境。本社區呈現生物多樣性。
日常節能於社區建設時就已設計外遮陽隔熱,並有隔熱玻璃及隔熱貼紙。本社區於所有公共空間出入口皆採用感應式照明,有效提昇能源效率。應用再生能源以及再利用設置太陽能光電系統1KW,搭配屋頂有機農園噴灌系統運用。本社區設有二手書閱讀區。資源回收區分類清楚並搭配圖示及多國語言,讓小朋友及外籍朋友方便辨識。資源回收分類所得高達一年7萬元,部分用在慈善捐贈,或回饋到社區公基金。推廣大眾運輸和步行以及自行車本社區位於地下停車場、公共空間設置腳踏車停放間區及停車架,利用牆面張貼大圖海報標示附近自行車路線宣導綠色交通。電動機車設置電動機車充電停放區,鼓勵住戶選用低碳運具。省水省電續效定期統計用水用電情形比較表,公告節水節電成果,帶動住戶低碳節能意識。室內空氣品質社區重視品質,以室內植物淨化空氣品質,並美化環境。每逢中元普渡等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統一由清潔隊收取。創新作為社區重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舉辦多樣化成長學習活動,讓住戶帶領小朋友一起學習日常生活中節能省電。重要措施1.太陽能光電系統2.生態池3.自行車停放區及綠色交通宣導牆面4.雨水利用系統5.屋頂農園6.頂樓曬衣區
萊茵賞公寓大廈社區
萊茵賞社區始建初期即相當重視環境綠化,經年累月地維護,更在民國98年重新整修植坡,於社區之公共空間廣植大、小喬木及灌木等,營造多樣性之生物指標,提供住戶可於社區內散步休憩之環境。
生態多樣性與綠化量既有生態池已增加生態多樣性,種植植物增加棲息地及飼養蓋斑鬥魚、孔雀魚、減少病媒蚊孳生。多層次植栽多採用原生種蕨類、台灣櫻花、台灣樟木......等。設置屋頂農園,面積達60%。並開放社區住戶認養。水資源利用屋頂斜面聚集雨水,收集儲存再利用,供澆灌、清洗用。購買省水標章省水閥,安裝於社區公共廁所水龍頭,定期檢測水電管路,並詳細記錄。應用再生能源及再利用運用太陽能電力連動雨水回收系統,有機農園自動噴灌系統。設有二手書交換區,並不定期辦理二手交換跳蚤市場義賣活動。電動機車電動機車充電插座二座,宣導綠色交通電動機車代步減少空氣汙染、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日常節能社區建築物公共空間採窗簾與隔熱貼紙,以及植物隔熱來防止日曬,減少開空調時間。走廊使用感應式點滅照明,減少不必要耗能。空氣品質室內擺放植栽淨化空氣,中元普渡即開始實施社區不焚燒金紙,由公所回收集中焚燒。創新作為更換地下室汙水系統,改為重力流。本社區使用電梯地毯施工後包括施工,為避免電梯受損及吸塵器用電及用水能,故採用地毯可更換,至屋外拍打清潔。社團活動多樣、手工皂社團推廣廢食用油再製、果皮製作環保酵素,住戶一起響應節能減碳。重要措施1.二手書交換2.太陽能光電系統3.自行車租借4.雨水利用系統5.社區綠化6.綠屋頂
102年度林口區
九揚香波社區
九揚香波社區地處林口區公所旁,近繁華老街,生活機能及交通動現良好,社區外觀及中庭具巴里島風味,且綠覆率高達87%,設置屋頂空中花園6座、綠牆2面及生態池6座,故重視率化成效為社區生態環境之特色。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九揚香波社區位於林口區公所旁,依之間山坡地形設有多孔隙與密植栽環境之生態邊坡,友善生物棲地營造,目前已設置水生植物池5座,並飼養蓋斑鬥魚50隻,減少蚊蟲滋生。 社區中庭採上層喬木、下層喬木、耐陰灌木與地被植物等密集植栽,具層次感。今年的水生植物池、一樓綠圍籬與綠圍牆皆會採用臺灣原生植物 。社區建設時已設86%社區建設時已設86%之綠覆率,去年一樓水池已改為生態池 樓水池已改為生態池,今年已再增加一樓圍牆及屋頂綠化,可望達到 90%之綠覆率。於100年底完成屋頂綠化與建造屋頂菜園,101年2月訂規範,開放住戶於屋頂種植蔬菜及水果,今年會已增屋頂綠化面積達30%。日常節能已完成「綠化環境教育」增設解說牌。 於100年底完成屋突牆面遮陽之綠化工程,102年已完成大面積屋頂地板與牆面之綠化遮陽工程。停車場汰換為T5及LED燈管照明、電梯車箱已汰換成LED燈泡,社區中庭已將鹵素投射燈更換為LED照樹燈、社區外牆已汰換成LED投射燈、外牆柱已汰換成LED照明璧燈具、公設區全面改裝LED燈管及燈泡等。逃生指示燈已全汰換成LED燈,消防箱指示已全汰換成LED燈,各棟逃生指示燈及樓層指示燈已全汰換成LED燈、各配電控制箱指示燈亦全面改為LED燈。社區於所有樓層電梯口、中庭樓梯及中庭空間皆採用感應式照明燈並搭配耐點滅之CCFL燈泡,有效提昇能源效率。社區公共區域採水冷式空調系統;改裝推射窗6個,搭配自然通風。社區訂定節能減碳辦法,律定室温達37℃或人員眾多情況時,始可開放空調設備。水資源社區皆採用有省水標章省水器材,並推廣住戶使用水龍頭之節水閥。社區有B3儲水池回收頂樓及地面雨水,並作為植栽自動澆水之用水生池及生態池均使用雨水接收功能。今年將針對「水資源回收」來增設解說牌。應用再生能源已完成太陽能水耕池,有效利用太陽能。今年將針對「再生能源教育」增設解說牌。垃圾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分類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及管理委員會均宣導於開會時自備環保杯。社區住戶已簽訂「公共事務採用非免洗餐具」。凡未依規定分類及擅自棄置垃圾袋者,均錄影並公告。除公告區公所提供之宣導資料外,社區並多次公告分類要領。廚餘100年開始由清潔隊簽收,並製廚餘種類圖像供長者易於分類投放,依區公所制式表格統計相關回收資料至清潔隊。已張貼海報及辦理宣導活動。本社區舊衣類捐交殘障協會。 社區不定期辦理跳蚤市場義賣,將變賣所得捐給伊甸基金會及世界展望基金會。再利用九揚香波社區設有社區設有二手書交換閱讀區,社區民眾可將不需要之書本留置該區,整理後供需要之住戶閱讀或領取。社區已設置落葉堆肥區。本社區設有廚餘堆肥桶,除平日交由清潔隊收走廚餘外,定期取部分堆肥廚餘進行堆肥供社區植栽使用。101年5月請徐美秀老師教導「污染總在清潔後-肥皂運動」,並製作無污染之手工肥皂。 今年將針對「資源循環教育」增設解說牌。綠色交通九揚香波社區鄰近公車站,已張貼相關宣導海報於大廳走廊,並於區權會宣導。社區周遭人行道皆為友善空間,社區位於林口山區,常見鄰居共乘前往市區上班,中小學童已實施共乘機制,已於100年12月社區大會宣導共乘網,經宣導後,參與共乘網比例為15%。社區有自行車停車區,今年預定加裝停車架,設置自行車架區及增購自行車4 部,供住戶租借使用。九揚香波社區預定設置5處電動機車停車位,目前有5戶擁有電動機車,並訂定充電站使用辦法,針對申購電動機車,社區已經公告換購辦法,宣導住戶購置。省水省電績效展現社區於100年7月參加新北市「省水大作戰及一度電救地球」,並有147位住戶獲得禮劵,101年7月社區計有203戶參加「節水省電里最行」活動,參與率100%。社區203戶已簽署同意提供自家水、電號供社區核對有否達到節水省電之成效。101年度各月較同期節省13,080度,約45,780元,成效卓著。西林里(含本社區)參加新北市「101年節水省電里最行」競賽,西林里獲得第一名及第三名,總奬金為20萬元。社區所屬西林里參加環保局100年7月「省水大作戰」活動,獲得新北市第三名,社區計有147位住戶,獲得禮劵11,545元奬勵。社區203戶參加101年新北市「節水省電里最行」活動,第一次抽奬結果,計有二位住戶抽中五奬,各獲奬金一萬元。空氣品質製作「室內空氣品質與殆速熄火」解說牌及文宣海報並辦理宣導活動,動向台電索取「省油寶典18招」並辦理宣導活動,提供住戶省油及殆速要領,區中元普渡祭祀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統一由清潔隊收取。創新作為101年4月請低碳推廣中心講師潘睿祥至社區講授「家庭照明節電管理」及實作「捕蚊器、低碳飲食調理」,協請四方牧場小牛到社區活動,以牛奶餵食小牛,推動環境教育及低碳飲食。101年5月劉總幹事於「新北市低碳社區節能實務訓練班」分享本社區改造實務經驗(參訓人員約有200餘人),參加101年2月11日於國軍英雄館所舉辦之全球永續展英雄誓師大會,推廣蔬食減碳活動(低碳飲食),本社區計有40位住戶參與。社區劉總幹事獲邀參加飛碟電台「新北市環保情報站-參加低碳社區補助申請專訪錄音」。 響應新北市政府所舉辦之八里濕地自行車低碳旅遊,住戶計21員參加。重要措施1.生態池2.原生種植栽3.綠屋頂4.綠色交通5.環境教育社區6.廚餘與落葉堆肥7.照明節能
101年度新莊區
揚名學園二期公寓大廈社區
揚名學園二期公寓大廈社區建築物基地面積約為2736.33m2,其中綠化面積約為1824.22m2,社區設有管理委員會編制共15人,定期針對社區總務及管理事宜進行管理會議,並公告實施,社區內栽種有喬木約25棵、灌木約60棵及花圃等,社區定期舉辦社區居民2日遊活動。 這些年來,全球暖化現象日益嚴重,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不尊重及不當的開發,不僅導致地球資源的大量消耗,同時造成全球暖化、臭氧層破壞、酸雨等環境問題,這些現象都是大自然的反撲,嚴重威脅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存發展,過去國內的發展係以經濟掛帥,常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不自知,自掃門前雪的觀念一直存在人與人之間,社區與社區之間,近年來新北市有鑑於此,開始積極面對市內生態環保問題,更讓社會各界體會到生態保育的重要。社區是社會中最小的共同體,如果能藉由住戶的參與來推動社區及周邊環境的維護工作,讓住戶由消極的抱怨環境髒亂的旁觀者,轉化為積極改造環境的推動者,相信這是推動環保政策的另一種有效的方式。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本社區位於副都會市中心,交通便捷、交通樞紐與麥當勞為鄰,無適當地理條件可進行本項改造。本社區於101年8月份完成生態池2座並種植水蓮花、睡蓮、水芙蓉…等,親水性植物並飼養蓋斑鬥魚減少蟲蚊滋孳生,效果良好更富具教學功能。本社區綠美化有機菜園採層次植栽共生,依時令季節更換品種,體驗先人農民曆所編之智慧,更具教學、教育功能。左圖所示夏季空心菜、富貴菜、紅莧菜、甜芥、攀藤類植栽,冬季紅菜、韭菜、青蔥、茼萵等,並搭配種植迷迭香、九層塔、羅勒、薄荷等香草類共生,減少病蟲害。本社區植栽皆多採用原生種,減少外來種虎尾蘭、七里香、山蘇、及台灣肉桂。本社區透過生態化工作,執行公共區域之生物多樣化營造,達到棲地營造與生物跳島之目的,針對社區內不同物種生物及植栽皆有詳細解說牌供住戶及參訪來賓參閱。本社區妥善運用屋頂閒置空間,在屋頂上進行綠化達到建築隔熱降溫、減緩暴雨逕流、淨化空氣汙染、生物跳島與減緩熱島效應等改善社區生態環境之目的,目前屋頂綠化扣除法定避難平台約佔30%,綠覆率達面積達70%,並改善社區人與人之間關係,本社區住戶利用假日、晚上整理菜園,並共同享受收成的喜悅。本社區於室內外空間進行綠牆或綠廊,達到建築遮陽降溫與提昇空氣品質等,改善社區環境之目的。本社區對於已設置之綠屋頂皆以設置詳細解說牌含植物名稱、屬性、產地、用途供社區住戶及參訪來賓參閱。日常節能本社區完成公共區域頂樓遮陽隔熱,並進行建築外部之隔熱及隔陽等改善設施,減少建物蓄熱造成空調耗能,並減少住戶空調用電量。本社區建築物公共照明改善如下:更換T5燈管情形目前已汰換高功率低瓦數LED電梯內燈更換成T5地下一樓照明燈更換LED公佈欄照明燈更換成LED地下二樓照明燈更換成T5頂樓梯間照明燈更換成LED消防燈警示燈更換成LED避難指示燈更換成LED本社區地下停車場節能管理非常態使用之照明加裝採用感應式照明並搭配點滅之LED,所有梯間門口皆採用紅外線感應式照明搭配耐點滅之CCFL燈泡,有效提昇能源效率。本社區採用CNS認證節能標章產品,公共區域包括環保有光水泥漆採用綠建材產品為首選。本社區地下一、二樓停車場設定於尖峰時間(上午07:30~08:30;下午18:00~19:00)排風。本社區地下一、二樓停車場設有一氧化碳(CO)偵測器,濃度過高時會告警,並立即啟動排風。本社區電梯排風照明十分鐘無人乘座時會自動關閉照明排風,達到省電之目的。本社區礙於經費拮據又因本社區是區域低碳推廣中心上課參訪社區絡繹不絕,加上環保低碳課程頻繁,空氣溫度、濕度問題,希望上課學員舒適環境,接洽燦坤簽署契約分期制一年12期,以改善上課環境。並使用經濟部能源局規範變頻省電一級空調冷氣。本社區出入頻繁之信箱與資源回收區設置大樓整體節能措施解說牌並詳細解說社區改善地下停車場B1、B2、電梯梯間、公共空間照明動力系統、住戶空調系統等節能計算、回收年限、減碳效益供住戶與參訪來賓參閱。水資源本社區建設初期無採用省水裝置,經改造使用:公用廁所馬桶2段式省水裝置,公用洗手台安裝省水器,除了裝設省水器材,並透過檢查修復管線漏水等節水手法,以達減少水資源浪費之目的,水電管路定期檢測記錄。OPQ棟屋頂雨水回收系統,自行車停車棚雨水回收系統,MN棟屋頂蓄水池改建為雨水回收系統,有機菜園澆灌多使用雨水回收,溢出之澆灌水全部回流地下室雨水回收儲存槽,循環再利用。頂樓灌溉雜水植栽用水雨水統一收集地下室B2回收再利用。本社區已於廁所雨水回收系統旁設置簡易解說牌並張貼海報宣導珍愛水資源,供住戶與參訪來賓參閱。應用再生能源節能減碳環保綠建築社區發展,購置研發綠色能源開發運用,一直是本社區努力方向,目前完成三能綠建築、風力能、太陽、生質能,目前已架設之再生能源計有:300W風力發電機6座-共1800W、400W風力發電機1座-共400W、150W風力發電機2座-共300W、100W太陽能光電板10座-共1000W、130W太陽能光電板3座-共300W、150W風力發電機1座-共150W,總計發電量達4040W。本社區再生能源各匹配設備都有詳細貼牌說明並設置再生能源解說牌詳細說明瓦數、功能、應用、流程、用途,詳細解說供住戶與參訪來賓參閱。垃圾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分類社區公共事務均不使用免洗餐具連署,皆使用玻璃杯確實執行垃圾隨袋徵收,主任委員實施垃圾過秤記錄,並破袋檢查追查,記錄總垃圾原每日750公斤逐年減量,去年減量為每日120公斤,並配合市政府隨袋徵收政策更減量至目前每日剩25公斤平均值。本社區公共區域長期設立垃圾資源回收區,並公告分類方法與設立管制機制,並保持回收區環境清潔,每三天既賣出保持環境衛生避免二次污染。本社區並增設廚餘水回收運用自製液態肥,運用頂樓有機菜園施肥。本社區分類除了一般垃圾、資源回收與廚餘,公告分類方法,為長者或幼童無法分類,公告欄並以圖表詳細解說照圖分類。各類別並分別設置子車貯存,並設置解說牌供住戶與參訪來賓參閱。本社區廚餘堆肥自行自製堆肥,其餘皆由清潔隊收走。資收變賣統計資料已於101年7月開始定期回報,固定每月30日以前回報新莊區清潔隊建檔本社區除了已張貼海報,並舉辦資源回收課程,邀請豐華環境公司張英華經理授課3小時,並辦理宣導活動。本社區協助鄰近之個體戶從98年開始推動資源回收工作,由永發機車行為據點負責人張耀輝先生,並將資源回收所得一部份捐贈八里愛心教養院。本社區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固定每年2萬元捐贈愛心教養院,固定資源回收所得,每月購買生日蛋糕為社區長輩或獨居老人慶生,平日關懷社區老人,並撥部份盈餘購買隨袋徵收垃圾袋獎勵社區住戶最落實垃圾分類之住戶,其餘運用社區綠美化。再利用社區長期設立二手物交換及每季書集交換日,定期舉舉辦社區愛心跳蚤市場尋寶,培養愛物惜物、義賣活動透過具體行動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經回收有益書籍整理過後,造冊建檔捐贈黃石活動中心圖書館。本社區已設置落葉堆肥區。本社區設有廚餘堆肥處二處,除平日交由清潔隊收走廚餘外,定期取部分堆肥廚餘進行堆肥供社區植栽使用。本社區99年發放廚餘桶全體住戶回收廚油改善,水溝結油塊環境污染、蚊蟲滋生、廚油自製生質柴油供社區發電,生質柴油所遺留之甘油再利用自製肥皂,其效效果良好,本社區不定期舉辦廚油再利手工香皂活動。本社區大型廢棄物皆通知區公所環保車回收再利用。自行設置並進行傢俱以及相關家電進行修繕再利用。將住戶不要之傢俱進行改裝完成可利用之日光燈回收桶,減少不必要之浪費,並延長家具壽命。本社區落葉及廚餘堆肥處皆設有解說牌供民眾或學童學習。綠色交通本社區極力爭取免費公車,並透過區長及民意代表協助已完成,並鼓勵住戶減少使用個人運輸交通工具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目前成效良好。社區周遭人行道皆為友善空間,騎樓內側樑柱並懸掛種植綠美化植栽黃金葛。本社區經宣導後,參與共乘網比例為20%,並自行設置共乘機制。社區經常舉辦團體旅遊綠色生態研習,減少個自行開車前往減少耗能減碳,增進社區人與人之間關係,活動並宣導綠色交通的好處。本社區已於101年3月17日舉辦綠色交通、綠色共乘網說明會,參加人數踴躍,並在社區住戶大會宣導共乘網。本社區自行設置機械式上下兩層腳踏車停車位,含車頂柵,解決社區住戶停車位問題,目前社區腳踏車輛共計有125輛。本社區雖有多餘共有自行車,並設立停放區,目前有租借制度,再於9月份召開委員會議提案將設置更有效登記系統,有效維護腳踏車使用壽命,9月底前完成更新,租借系統旁設置有解說牌供民眾參考使用租借系統。本社區運用風力能、太陽能設置2處有10個充電插座,並有電動機車停車位,目前有1戶擁有電動機車。本社區參加經濟部能源局,在新北市政府廣場辦理之節能減碳電動機車宣導活動。本社區地下室B2第二處電動機車充電插座旁設置解說牌。省水省電績效展現社區邀請自來水公司辦理省水省電宣導活動,講解省水小撇步及相關活動辦法,節能減碳電子扣款活動,參加人數35人,並邀集住戶參加里長省水省電競賽,響應人數已超過100%。本社區住戶配合低碳社區之目標,執行自願性家庭節水並有一定成效,本社區進住率100%達節水住戶54戶,99年14219度-100年12402度=省1817度用÷100=18%(平均降低度數超過10%以上)。本社區邀請台灣電力公司辦理省電宣導活動,講解省電小撇步及相關活動辦法,節能減碳社區一起動起來,並邀集住戶參加里長省水省電競賽,響應人數已超過100%。本社區住戶配合低碳社區之目標,執行自願性家庭節電並有一定成效,本社區97戶進住率100%自願性家庭節電共70戶以70戶為單位,99年總用電度數為354338度-100年351899度=節省2439度÷100%=24%(平均降低度數超過10%以上)。本社區辦理宣導活動由規劃師潘睿祥講課辦理,宣導活動參加人數42人,另外加開一堂課辦理其他社區課程,參與一度電救地球競賽。本社區推動一度電救地球競賽,本社區加加人數97戶100%,其他社區共推動12個社區參加。社區已於7月1日設立團體帳戶,經推廣後,本社區截至8月31日止,共有97戶100%使用綠色生活網。低碳社區本社區於99月擴編為環保低碳巡守隊節能減碳任務推動小組,定期開會,每二個月召開會議一次,提案檢討社區耗能設備決議進行改造計劃並由主委帶領各委員參加溫室氣體效應課程時數18小時,本社區100年正式成立地區低碳推廣中心,第一班上課學員為本社區巡守隊及住戶。第二班為社區總事或主委,本社區共36人期滿36小時獲得結業證書。本社區設有團購機制,所有物品購買具有環保標章或節能標章、省水標章之生活用品,加強住戶居民使用環保產品之意願。本社區經常辦理低碳生活宣導活動,講師為潘睿祥,講課內容含低碳飲食宣導共計3小時,共有45人參與,相關宣導海報已張貼於環境教育走廊,並將低碳飲食列為社區規約。本社區為區域性低碳推廣中心,並辦理各社區學員低碳飲食DIY課程,參加人數踴躍,有30個社區參與。空氣品質本社區辦理低碳生活宣導活動,講師為潘睿祥,講課內容含空氣品質宣導計30分鐘,共有35位居民到場參與,課程為室內植物淨化空氣,本社區並設置五處室內植栽淨化地下室、停車場二氧化碳及利用移轉甲醇。本社區辦理低碳生活宣導活動,講師為潘睿祥,講課內容含空氣品質宣導計30分鐘,共有35位居民到場參與,課程為室內空氣品質宣導,並加強社區宣導勿在地下停車場怠速造成環境污染。本社區每逢中元普渡等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環保香,並統一集中整理,為避免清潔隊奔波由本社區委員載往區公所指定處,由清潔隊處理。創新作為將回收之玻璃瓶清洗,利用粉筆、鹽自製驅白蟻、蝗蟲罐並可裝飾用。 餐廳回收之用完醬油桶集中,發放廚油桶回收廚油改善水溝污染,集滿廚油之住戶可換取民生物資。 利用回收廚油舉辦手工皂DIY。利用回收鐵罐自製煙灰罐改善社區亂丟菸蒂問題。利用回收廚油自行研發第二代捕蚊卵器,放至地下室停車場拆除捕蚊燈,節省社區用電。利用社區梯間拆除更換之紗網加不織布種植有機蔬菜。利用回收桌網蓋有機菜園防蟲害,並可降低炎熱紫外線強烈照射。利用回收鋁罐自製風車,改善社區環境裝飾視覺增加社區特色。利用拆回之廣告看板自製大型風車開啟風力發電。利用回收廢棄汽車尾翼自製風力發電葉片。利用回收鐵片沖模梯間LED底座 。利用舊型故障LED逃生指示燈改良禁煙指示。利用回收鐵及保特瓶自製車道柵欄。回收廣告看板自製風車裝飾有機菜園。自製沙拉脫。利用水塔頂端面施工改變坡度讓雨水集中再利用 。紙箱鋁箔及購買回收桶再利用。改良LED燈字幕。自行研發臥式風力發電完成及推廣結合社區特色。自行研發盤式風力發電系統。生質能:利用社區廚油自製生質柴油提供緊急發電機用電。本社區運用冷氣廢水引管利用滴灌植栽。本社區設有機蔬菜資訊交流站。本社區連續四年中秋節關燈不烤肉活動,盡量做到環保零垃圾零碳中秋節。本社區連續四年不燒金紙活動,為避免清潔隊奔波,社區自行載往區公所指處,由清潔隊處理。本社區經常舉辦綠色生態研習活動,並宣導共乘好處,減少個自開車、減少耗能、二氧化碳排放。有機農園降低屋頂熱度具有隔熱效果,又可增進社區關係。廚餘堆肥再利用運用有機農園種植蔬菜。自行研發腳踏車發電器。本社區廚餘水回收自製液態肥,運用有機農園。回收家具剪裁自製燈箱,到社區低碳推廣使用並介紹,照明降功率的好處。重要措施1.廚餘再利用-製造有機堆肥2.餘水自製成有機液態肥3.廚油製成生質柴油4.廚油製成環保捕蚊器5.廚油製成手工肥皂6.廚油製成清潔劑7.鐵鋁罐製成風車8.風力發電系統9.廢水再利用10.太陽能光電11.地下室LED照明改造12.梯間照明改造
106年度板橋區
湛然新天地社區
106年度新莊區
合康百世達社區
106年度林口區
遠雄U未來社區
合康世紀玫瑰社區
及第金站社區
琴朗社區
世界盃雪梨特區社區
世界盃雪梨特區位於新莊區,社區居住約有200戶,屬於中型社區,社區落成後即相當重視社區節能工作,自102-105年間積極爭取社區補助計畫,進行公共區域綠美化、公用照明汰換、綠牆、屋頂農園等,成功於105年度獲得金熊級低碳社區標章認證,成為大漢溪畔低碳綠化的先鋒社區。
日常節能自102年起透過補助計畫,將公共照明全面改換為節能燈具,包含地下室停車場、樓梯間出口指示燈、緊急照明燈等一共更換386盞。室內空氣品質改善今年度將原本使用空調的公共空間區域改為通風口自然通風此外,再利用植物淨化室內空氣品質,達到節能淨化的效果。資源循環再利用社區提倡資源永續再利用,於頂樓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主要供給屋頂農場使用。社區亦設立廚餘回收堆肥、落葉堆肥,將不需要的廢棄物有效的再發揮其功能,讓屋頂農場蔬食更加美味。社區推動減廢與資源回收上亦不遺餘力,除了鼓勵民眾響應隨袋徵收外,也設置多類型資源回收區,有效減少廢棄物產生。屋頂可食農園社區於屋頂設置可食農園,提供住戶認養使用,讓住戶可以享受都市農園的樂趣,也可以響應健康蔬食,減少食物運送的碳足跡,除此之外,屋頂綠化也可以降低建築物的溫度,減少樓頂住戶的空調使用並降低用電量,有效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太陽能發電由於近幾年再生能源議題受到重視,社區於105年建置1kW太陽能發電系統,供應屋頂農場的噴灌設施,社區亦設置解說牌,希冀藉此提升民眾對再生能源的知識,讓住戶未來可以共同響應再生能源。
105年度蘆洲區
知森堂公寓大廈社區
知森堂社區位於蘆洲區市中心,居住戶數約有94戶屬於小型社區,社區透過增加生物多樣性、綠化量、節能燈具使用、資源循環再利用、廢棄物減量、綠色運具推廣等方式,積極往低碳社區願景邁進。103年時,社區曾獲銀鵝級標章,今年度(105)更展現其積極性,進一步獲得金熊級認證的肯定。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設置生態池,不但增加景觀多樣性以外,也可以改變微型氣候,降低周圍溫度,減少建築物使用空調的機會。於生態綠化上,社區於閒置空間多種植山蘇、蕨類、樹蘭、七里香、細葉杜鵑及台灣肉桂等台灣原生物種,除此之外,為豐富社區的綠化樣貌,亦嘗試設置牆面綠化建置綠色廊道,經幾年的努力下綠覆率已達70%。資源循環再利用由於近幾年水資源議題受到重視,社區嘗試於公共區域設置1噸雨水回收系統,藉由收集遮陽棚的雨水,以提供公共區域澆灌用。除此之外,社區收集家戶廚餘與公共區域的落葉,讓其發酵作為堆肥使用,以增加公共區域的植栽使用。廢棄物減量社區規劃公共區域設置資源回收站,並將資源回收變賣所得及住戶發票捐給華山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除此之外,社區配合政府隨袋徵收政策,鼓勵住戶使用專門垃圾袋,並提倡廢棄物減量,以維護環境清潔。推廣綠色運具社區位於市中心,鄰近公車站與捷運站,配合周圍的大眾運輸,社區具有很好的條件發展綠色運具,因此社區申請改造補助,設置自行車停車架、電動機車充電站與綠色運具解說牌,以宣導並鼓勵住戶響應綠色運具,多多搭乘大眾運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105年度泰山區
社區位於市中心,鄰近公車站與捷運站,配合周圍的大眾運輸,社區具有很好的條件發展綠色運具,因此社區申請改造補助,設置自行車停車架、電動機車充電站與綠色運具解說牌,以宣導並鼓勵住戶響應綠色運具,多多搭乘大眾運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位於山坡地旁,因此先天綠化條件極佳,再經社區階段性的綠美化及增加生物多樣性後,目前綠覆蓋率達70%以上。屋頂薄層綠化屋頂空間採用薄層綠化的方式,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減少樓頂住戶空調使用率降低碳排放量。推廣綠色運具社區透過設置自行車架、電動機車充電站及綠色運具解說牌等方式,以鼓勵社區民眾嘗試使用綠色運具或搭乘大眾運輸方式,取代汽機車使用,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資源再利用社區105年申請低碳改造補助,於公共區域推動廚餘、落葉堆肥,以達廢棄物資源循環再利用。為響應隨袋徵收政策,社區積極倡導住戶購買專門垃圾袋,並設置資源回收站讓民眾確實落實資源回收的概念。營造低碳永續環境為帶領社區住戶共同努力營造低碳社區,社區透過舉辦課程、廣設環境教育解說牌等方式,以提升民眾對節能減碳與永續環境的知能。過去社區不定期邀請社區規劃師開辦課程,並將課程講義或相關書籍陳列以供民眾翻閱。
105年度樹林區
愛在歐洲社區
愛在歐洲社區於104年時申請參與式屋頂農場,於屋頂設置三合一式模組(薄層綠化、水生植物池、花架爬網),並邀請住戶共同投入屋頂改造推動屋頂農場與生態綠化。後續維護管理採用住戶認養的方式,讓社區居民也可以一同參與,於享受都市農園樂趣之時,也可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
日常節能社區管委會對於節能減碳具有基本認知,過去即於第一階段時已自行汰換240支T8燈管,並陸陸續續汰換傳統型逃生指示燈、消防指示燈、樓層指示燈等耗電燈具,另樓層電梯口皆採用感應式照明並搭配LED燈具,目前節能燈具使用已達60%。資源再利用利用中庭雨棚之斜面收集雨水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並搭配環境教育解說牌,提升民眾水資源循環的知識及了解其重要性。社區亦響應政府的隨袋徵收政策,並設置資源回收站,有效減少社區廢棄物產生。除此之外,社區亦會收集廚餘及落葉,讓其發酵作為屋頂農場的堆肥使用。營造低碳永續環境愛在歐洲社區佔地廣,居住戶數及人口多,於推動節能減碳上必須耗費比較大的心力。因此社區除了爭取相關補助以汰換硬體設備外,亦透過宣導、開辦課程、製作解說牌等方式,提升住戶對環境的感知,讓大家主動一起維護。
104年度新莊區
捷運上郡社區自100年落成以來,積極推動社區環保減碳作為,於103年獲得銀鵝級低碳社區標章肯定後,社區住戶更積極實行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節水省電等低碳作為,並將低碳社師延伸至社區屋頂,包含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即可時生態農園,進一步於104年度獲得金熊級認證的肯定。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栽種原生種植栽如山蘇、姑婆芋、七里香等,使社區目前綠覆率達70%以上。屋頂可食農園社區屋頂開闢種植可食蔬果生態農園,並鼓勵社區住戶認養,使植栽兼具減碳綠化與食用雙重效益。省水社區綠美化澆灌及公共區域清潔是用水大宗,利用中庭雨棚之斜面設置雨水桶,可以方便清潔人員使用及花木澆灌,在設置屋頂農園時,也一併設計使用雨水澆灌,以達到省水之目標。資源再利用社區除規劃資源分類及回收專區,落實資源回收外,更運用巧思於屋頂農園建置時,搭配廚餘及落葉堆肥,建置全套資源循環利用系統,不浪費社區任何資源。太陽能發電社區接觸節能減碳議題後,即規劃以示範的形式,與住戶共同認識在升能源與環境資源的重要。經評估後於屋頂設置1kw的太陽能光電板及節能教育解說牌,同時太陽能光電板亦並入社區公共用電,除使住戶體驗綠色電力外,亦節省社區開銷。照明及空調節電社區於節電方面積極推動各向低碳作為,包含地下停車場、梯間、緊急逃生等公共區域照明逐步汰換換為LED照明設備,並公開揭露汰換後的用電情形,帶動家戶節電。除此之外,設區更訂定公共區域空調使用的管理規定,例如公共空間氣溫達30度才能使用冷氣,搭配物館人員巡檢,有效減少能源的浪費。設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綠色交通:規劃相關有善步行空間、設立電動機車充電座並規劃專屬停車位、設置腳踏車專屬停車位。永續生活環境:辦理低碳飲食、宣導節水節電等課程、中元節等傳統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由清潔隊統一收取,交由環保局統一焚燒。
104年度中和區
台北桂冠社區
台北桂冠社區位於雙和醫院旁,為營造成為低碳綠化社區,並於101年度獲得了銀鵝級標章認證的肯定。104年度在社區總幹事及住戶的齊心推動下,配合政府補助資源,陸續完成社區生態池、地下公共梯廳更換LED燈具、雨水回收系統、廚餘堆肥區以及電動機車充電座等設施,讓總體低碳措施更臻完善,於同年再度獲得了金熊級的肯定。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原設有0.3㎡之小型生態池,104年另行擴建至3.5㎡。生態池引入輪傘草、水竹芋等水中植物,並放養蓋斑鬥魚營造多層次水陸環境以吸引鳥類昆蟲棲息,供住戶進行生態與環境示範教育。周遭公共區域共植有3,700株各類喬木與灌木,使社區總綠覆率達60%以上。屋頂可食農園為推廣低碳飲食概念打造樂活家園,104年於屋頂空間規劃可食農園約120㎡供住戶認養;另搭配設置雨水回收及落葉廚餘堆肥,並由熱心住戶協助堆肥桶彩繪,使屋頂農園達到總體資源循環及環境教育概念。日常節能社區亦於節電部分推動各項實質作為,今年度更於社區公共區域、梯間、地下停車場等處,汰換LED節能燈具,每年可節省約10萬元的電費,使節能概念深入居民心中,並於公共區域採自然通風或電扇,有效降低社區空調使用量,搭配電梯、排風系統的調節,完整的控制社區整體能源使用。太陽能發電系統社區利用示範的方式,讓民眾接觸及認識再生能源。101年度於屋頂設置1Kw發電量之太陽能光電板及解說牌,產生之電力併入社區大公用電。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資源再利用由社區配合垃圾袋隨袋徵收政策,由源頭進行垃圾減量,並規劃完善的資源回收區,公告分類辦法,使減量回收概念深入居民心中。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社區總體低碳措施十分完善,除節能燈具、綠化改善,社區亦設立腳踏車專用停車位、設置電動機車充電座。社區在辦理活動時,也持續朝向低碳概念前進,如元宵節為配合節能減碳發放DIY燈籠,讓住戶自行組裝,而中秋節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不辦烤肉等,讓整體減碳概念深植民眾心中。
104年度三重區
天喆社區
天 社區為小型集中式住宅,落成後即相當注重社區綠化,並積極落實節能減碳作為。於104年著手進行照明系統節電,而後陸續設置雨水回收、自行車架、屋頂農園、資源分類及電動機車充電座等設施,並率先揭露公共用電資訊於公告區,供住戶清楚了解社區節電成效。經由住戶的積極響應,首次參與評比就獲頒金熊級標章認證,各項成效值得肯定。
社區日常節能及節能教育首創將社區公共用電資訊揭露於公告欄,並針對公共用電作檢討及分析。於104年度將公共區域照明系統全面更換為LED節能燈具,預估每年節約電費約10萬元。屋頂可食農園為提倡低碳飲食,於104年度將原有屋頂的公共休閒空間改闢成屋頂可食農園,供住戶認領栽植有機蔬果。經由主委的積極推動,促使社區居民共同參與農園建置過程,提升住戶凝聚力。雨水回收規劃設置屋頂農園時,搭配雨水回收系統供蔬果等植物澆灌之用,達到整體省水及資源循環概念。資收與資源循環經由完整的資源回收專區,並公告分類辦法,使資收概念深入人心,更配合屋頂農園增設廚餘及落葉堆肥區,落實資源循環概念。綠色交通由於社區鄰近捷運站,地理位置優越且交通方便。為了鼓勵住戶多利用大眾公共運輸系統,在公告欄張貼海報及路線圖;另於104年度設置自行車專用停車架及電動機車專屬停車位與投幣式充電座,以達到推廣綠色運輸之目的。經由共乘制度的規劃,培養社區居民綠色節能減碳概念。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社區相當重視永續經營,除定期辦理相關活動提升減碳意識外,更重視社區外整體綠化,讓社區總體綠化面積達60%以上;另辦理活動不使用免洗餐具,開會使用環保杯使社區居民同心構建良善的低碳環境。
陸江當代社區
陸江當代社區設有大公電提供社區之揚水泵、停車場照明及機械停車位等區域用電,設備及電號之支付由管委會統一管理。社區設有資源回收處,統一由清潔隊進行處理。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原有景觀池增加動植物,改造為生態池。增加綠化同時考量生物多樣性及層次感,增加生物棲息空間。日常節能社區建置時既有外遮陽設計及內遮陽,並鼓勵使用隔熱貼紙,降低室內溫度以減少耗能。所有樓層電梯口皆採用感應式照明搭配耐點滅之LED燈泡,有效提生能源效率。太陽能或風力發電本社區目前以架設之再生能源計有250W、太陽光電板二座共有4000W。再利用本社區設有二手書閱讀區,社區民眾可將不需要之書本留置該區,整理後供需要之住戶閱讀或領取。退休木工師父每月擇1日,協助家具修繕再利用。共乘及自行車社區有計程車轎車共乘制度,鄰居共乘前往市區上班。設有自行車停車區車架,鼓勵住戶多利用低碳運具。空氣品質社區運用室內植物淨化空氣。每逢中元普渡等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統一由清潔隊收取。創新行為本社區利用資源回收物自製捕蚊器,不使用耗能捕蚊燈。重要措施1.生態池2.自行車停放區3.社區綠化4.廚餘與落葉堆肥5.綠屋頂6.自然通風
103年度永和區
樣樣紅大廈社區
樣樣紅公寓大廈社區基地空間有限,但仍將所有空地綠美化推動發展低碳社區,並藉由舉辦跳蚤市場、二手書籍回收再利用等活動、設置雨水回收系統、廚餘堆肥區、落葉堆肥區,並設置相關教育解說牌,達到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循環再利用及教育的目的。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既設水池種植植物及養殖魚類,吸引鳥類、昆蟲前來駐足,營造生物多樣性環境。沿建築物牆邊都有種植植物,除增加綠化外尚可遮陽、通風,降低建築物溫度。日常節能於西曬較嚴重的圖書室陽台門窗貼隔熱貼紙,降低室內溫度效果顯著。電梯請機電廠商設定控制,10分鐘無人叫乘就關閉排風及燈光功能,避免耗電。水資源利用垃圾場雨遮改裝成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統,用以清潔打掃。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資源再利用配合政府政策分類及執行隨袋徵收使用專用垃圾袋,資源分類回收並定期統計。不定期舉辦跳蚤市場及手工肥皂製作教學活動,另設有落葉及廚餘堆肥區,教導住戶再利用的概念。綠色交通購置2部公共自行車供住戶租用,及訂有租借管理辦法。設置電動機車充電座,邀請廠商辦理試乘活動,宣導低碳運具。創新作為社區設置有APP,社區域公告、掛號信通知、活動訊息、生活情報等資訊都透過APP傳到住戶手機,節省紙本使用數量,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重要措施1.社區綠化2.雨水利用系統3.落葉堆肥4.電動機車推廣5.生態池6.感應式燈具
102年度汐止區
登峰天廈BC區公寓大廈社區
登峰天廈BC社區內栽種有喬木、灌木及花圃,住戶本身即有種植花草為一個綠色低碳的社區。社區設置開放社區居民舉辦活動每個星期一瑜珈課程。平時公共消防梯間BC共45層即跳盞開、地下室B、C棟B1-B2-B3平常也是只開幾盞,節約能源省電省錢。社區平時及落實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儲餘、堆肥分類、舊衣回收、捐助愛心發票。社區舉辦社區居民宜蘭生態1日遊、慶典(例如:社區年度中秋節、中元節)。由於社區位於汐科火車區,社區附近生活機能強,交通方便鄰向大馬路,汐止國小,附近為汐止交流道,附近有郵局、多間銀行、汐止火車站前一站、往前有汐止家樂福,東方科學園區、遠東科技中心,宏碁大樓、有全聯和松青超市、往前黃昏市場及觀光夜市,並有全家、7-eleven.24小時便利商店。晨昏常有社區居民到新北市汐止市公所廣場前有大型運動公園許多社區居民到公園散步,假日更有居民呼朋引伴的去騎單車、戶外大尖山爬山、賞花賞景,五指山、新山夢湖賞景所以本社區在環境上可說十分優異。本社區於民國88年起陸續於社區內進行綠化,並於社區之公共空間廣植大小喬木及灌木等,在社區歷屆管委會之努力下已營造出十分優良的環境。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登峰天廈BC社區從99年6-7月中庭綠化改造,經規劃師建議可於中庭多層次植栽旁設置生態池示意圖,於101年起依社區預算編列,綠美化增加生物多樣性及層次感增加生物棲息空間,社區除原來綠美化為教育社區住戶了解台灣原生植物,目前增加的植物將原生種虎尾蘭、台灣樟樹等等。社區於101年已將社區牆面綠化目前成果。社區建設時已完成30%之綠覆率,後於101年陸續增加公共空間綠覆率提昇至70%,對於已設置之綠美化皆已設置詳細解說牌供住戶參閱。日常節能地下室停車場2層計有T8燈管共計132盞,更換為18W LED燈,小公梯間燈具23W更換為10W LED日光127組白光265組,租試回收年限為3年,指示燈、逃生方向燈雙面29組、單118組,全部更換為LED燈具(採台灣製造消防署認證許可)。社區出入口設有耐點滅感應式照明有效提昇能源效率。社區公共空間減少冷氣空調,盡量採自然風,夏季溫度30℃以上才開啟空調,並設有使用管理辦法。排風節能措施在早晚尖峰時間有自動時間排風控制各一次。社區三部電梯晚上十點關閉客梯使用貨梯。社區大廳旁公告欄設置社區節能措施解說牌。水資源社區於102年3月25日設置完成,馬桶二段式省水開關及節水器,並定期檢測。利用中庭雨棚之斜面收集雨水,設置雨水回收系統,已於雨水回收系統旁設置簡易解說牌。垃圾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分類社區已採購環保杯數量15個,並宣導開會時自備環保杯。垃圾配合政府隨袋徵收政策,落實垃圾減量。垃圾由汐止區公所清運。社區設有資源回收室,公告各分類方法(中和區公所供給本社區張貼) 並貼於資源回收室及中,廚餘由清潔隊收取。再利用登峰天廈BC社區設有二收書閱讀區,社區民眾可將不需要之書本留置該區,整理後供需要之住戶閱讀或領取。社區辦理資源回收再利用課程,並設置落葉堆肥區。設有廚餘堆肥桶一處,除平日交由清潔隊收走廚餘外,定期取部分堆肥廚餘進行堆肥供社區植栽使用。於落葉及廚餘堆肥處皆設有解說牌供民眾或學童學習。社區所在行政區無幸福小站,但有退休木工師父每月擇1日協助家具修繕再利用。綠色交通登峰天廈BC社區於大廳入口張貼大眾運輸交通工具,路線圖供住戶參閱,社區周遭人行道皆為友善空間。社區自行設置共乘計劃及機制。於地下停車場、公共空間設置腳踏車停放間,於自行車停區及租借腳踏車旁設置租借流程解說牌。預定設置5處電動機車停車位,目前有一戶擁有電動機車。於102年6月28日星期五晚上7點至9點,由規劃師潘睿祥協助辦理綠色交通宣導活動,並邀請中華汽車電動機車部門蕭經理講課。已設置插電插座盤設置解說牌。省水省電績效展現登峰天廈BC社區於102年3月8日星期五晚上七點辦理節能減碳居家生活節電管理課程。低碳社區登峰天廈BC社區主任、環保、機電委員參加揚名學園二期低碳推廣中心如何營造低碳課程。空氣品質社區於101年3月6月星期三晚上七點辦理室內空氣品質課程,如何種植室內植物,參加人數30人並張貼海報。怠速熄燈相關海報已張貼於環境教育走廊。每逢中元普渡等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統一由清潔隊收取,社區宣導公告之。創新作為登峰天廈BC社區利用用過之紙張,影印公告及財務報表再利用。定期召開低碳小組會議。
102年度淡水區
天域社區
天域社區管理委員會編制共7人,定期針對社區總務及管理事宜進行管理會議,並公告實施,社區中庭設有水池乙座栽種有喬木約122顆、灌木約210顆及花圃等,並設有圖書室及卡拉OK室等供社區居民休憩使用另不定期舉辦活動以增進住戶間情誼。 由於社區位於淡水都會地區,社區附近生活機能強,但對於綠化性指標而言,附近有公園兩座,因此社區外圍環境綠化情況較差。社區未來希望朝多樣性生物指標環境、綠色交通及低能源使用量社區目標努力。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生態池種有睡蓮、殼精草、石龍尾及海洋之星等並飼養蓋斑鬥魚等減少蚊蟲滋生,效果良好。於社區成立即種植耐陰性灌木及多種喬木及草花,增加生物多樣性及層次感,植栽種有楓港柿、山茶、金門斥楠等原生種植物。針對社區生態池內不同物種製作多樣性解說牌。於社區成立時已將社區牆面綠化,社區建設時已完成75%之綠覆率,於本次生態池設立及植栽強化與地下室擺放盆栽後可工增加大面積之綠化,綠覆率提昇至80%,對於已種植之植物設置詳細解說牌供社區居民參閱。日常節能社區地下一、二樓層電梯口皆採用感應式照明搭配耐點滅之省電燈泡,有效提昇能源效率。公共區域空調於建商起造時已裝設無節能標章亦無變頻功能,僅能以使用管理辦法規定使用時機。排風節能措施有設定於尖峰時段排風由機電消防廠商協助社區免費實施排風機排風時段調整。電梯節能措施於100年10月由電梯廠商免費協助調整為10分鐘無人乘坐自動關閉。於本年度新裝設二氧化碳偵偵測器二具。水資源於建設初期已採用有省水標章之省水器材。利用屋頂及中庭水池收集雨水設置雨水及雜用水回收系統,將水導入筏基儲存,另裝設馬達及切換閥將水抽至中庭用於清洗及澆灌使用,已於中庭設置水資源回收系統解說牌。垃圾減量及資源回收社區管委會決議公共事務不再使用免洗餐具,已購買玻璃杯乙批供住戶及會議使用。已設立資源回收區並公告分類方法。於社區成立時即將廚餘由清潔隊收走。每月均回報環保局資源回收管理申報系統帳號CM323。再利用設有二手書閱讀區,社區民眾可將不需要之書本留置該區,整理後供需要之住戶閱讀或領取。由住戶許珍珍女士擔任老師教授廢食用油再製皂及手工皂計施訓5次每次3小時。綠色交通社區交通變利,已張貼相關宣導海報於環保走廊,宣導一週一日不開車搭乘大眾運輸公具,社區周遭人行道皆為友善空間。於102年9月27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由規劃師郭哲宇宣導共乘網。限於社區使用執照未劃設自行車停車區,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同意可停放於停車格內。社區自行參考相關宣導資料結合社區現況自行印製解說牌。目前有2戶擁有電動機車,設有免費充電區並訂定使用管理辦法。自製綠色交通解說牌說明電動機車優點並將淡水地區可充電位置納入。省水省電績效展現結合台北灣一期社區同日分區方式辦理宣導,經協調台水第一區管理處王管理師排定於12月7日下午二點三十分至社區實施宣導。結合台北灣一期社區同日分區方式辦理宣導,經協調台電節能工程師詹先生排定於12月7日下午二點至社區實施宣導。低碳社區本社區社區經理為低碳社區規劃師第三期結訓,參加3月18日低碳改造說明會。本社區於100年4月10日起與牛埔有機農場配合辦理有機蔬菜團購每周三次,成效良好。空氣品質於地下室選定6處擺放綠色耐陰植物除可減少二氧化碳外亦可增加綠覆率。張貼宣導海報於環保走廊。中元普渡祭祀活動辦理環保金紙團購,並於8月19日送清潔隊收取。創新作為本社區公共用品依規定採購綠色商品外並與台北灣一期合購具環保及節能標章飲水機預於11月5日前完成裝設。結合台北灣一期社區同日分區方式辦理節水及節電宣導。重要措施1.生態池2.多層次植栽3.T8更換為LED燈具4.走廊燈具換為LED燈具5.省水器材6.雨水回收7.環保走廊8.二氧化碳偵測器9.淨化地下停車場空間
101年度三重區
台北橋頭第一讚社區
社區計有142戶,約有300人,社區住戶以小家庭為主,每戶約有2-3人,其中兒童佔比15%、成人佔比70%及老年人佔比15%,社區建築物基地面積約為1246.32m2,其中綠化面積約為56.48m2,社區設有管理委員會編制共7人,定期針對社區總務及管理事宜進行管理會議,並公告實施。社區位於三重都會區台北橋旁,社區附近生活機能強,有光興國小、步行5分鐘的捷運台北橋站、社區對有5路線公車站牌、有淡水河邊自行車道、廣闊的河濱公園、附近有白天是傳統市場晚上是有名三重夜市、天台廣場商圈戲院,社區設有頂樓農園種有各種有機蔬菜,從100年12月設置至今年7月止,統計生產了有機蔬菜約600多公斤,還種有各類花木,在各植物上都標示著花木的名稱及特徵,這是我們附近的社區所沒有的。
生物多樣性與綠量化社區的生態池不是自然的,是人工設計讓他符合自然,所以必須發揮其教育的功用,生態持是模仿自然環境下的湖泊、池塘而營造出多種動植物共同生活的生態環境,是一種動態平衡的生態系。本社區於100年12月種植多種原種植物之喬木有台灣肖楠、春不老、台灣香材、灌木有五彩千年木、變葉木、杜娟等,增加生物多樣性及層次感。本社區植栽台灣二葉松、台灣肖楠、杜娟花等原生種。本社區已針對社區內不同物種之植栽名稱皆有詳細解說牌,社區綠化面積漸增廣,經歷屆管委會及住戶細心照顧綠意盎然,各類爬蟲類、昆蟲繁衍眾多,並朝自然生態邁進,以達多樣性生物指標環境社區。原頂樓開放給住戶曬衣服於,100年12月改為農園,開放民眾可於屋頂種植菜蔬及水果,到今年7月為止已生產約600多公斤的有機蔬菜。社區於99、100二年已將社區可利用牆面綠化。社區於民國100年度申請低碳社區補助,經新北市環保局通過補助經費施作如左圖達50%之綠覆率,社區未來如經費充裕會再增加栽種一些爬滕類的植物。本社區對於已設置之綠屋頂各種花木植物,部份皆以設置詳細解說牌供社區居民參閱。日常節能社區於建設時已完成公共區域外牆區堿9F~13F已作有部份之外遮帷幕(隔熱),9F以下其他樓層也都有窗簾及百葉窗有效的隔開太陽光直接的照射。社區大公己更換T8、LED燈如下:停車場30盞、各樓層指示燈32盞、各樓層避難逃生方向指示燈70盞、緩降梯燈11盏、各樓層照明燈90盞、健身房照明燈32盞。社區所有公共區域、各樓層、各安全梯的逃生指示燈70盞、各樓層指示燈32盞、緩降機指示燈11盞都已更換成節能減碳LED燈。本社區公共區域無空調,採自然通風,視廳室採用節能標章之變頻冷氣機,其他如健身房、大廳、閱覽室之冷氣社區規定要溫度達以上程度才可開冷氣。社區B1、B2停車場設有定時上下班尖峰時間排風節能措施。電梯節能措施有5分鐘沒人坐會自動關閉燈光及電扇系統、100年8月份委員會開會通過從8月24日開始每天晚上12點起到早上6點關閉一部電梯,以節能減碳效果。社區於大廳設置大樓整體節能節電效益及減碳解說牌。水資源本社區於公共區域用水都陸續加裝省水器材,社區於100年9月3日中秋節與台北自來水公司合辦省水宣導活動及設備檢查報告書,每位住戶都有分到省水器材。社區利用泳池的水澆花及公共區堿清潔之用,頂樓暫時設置雨水回收區域,社區規晝設置雨水回收系統的區堿。已於雨水回收系統旁設置簡易解說牌。應用再生能源社區位於100年,經廠商評估可設置太陽能發電之潛力,100年申請低碳社區補助經費,經新北市政府環保局通過補助經費設置,因目前發電量僅供5W的LED燈4盞所需,社區計畫如經費充裕要再增設幾組風力兼太陽能發電。社區因腹地狹小,可利用的地方不多,頂樓己做為綠化農園又計劃增設雨水回收系統。社區再無適當地點設置,熱泵或太陽能熱水器。社區頂樓設置風力兼太陽能發電系統及資源回收區均有設置再生能源教育解說牌。垃圾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分類社區從很早就己經有設資源回收,從100年6月再重新佈置現在的資源回收區。社區99年8月配合政府使用垃圾專用袋起已開始公告分類方法。社區廚餘每天由清潔隊收走。社區資源回收統一由廠商收購,每月定期回傳統計資料給三重區清潔隊。社區資源回收已於101年6月開始定期回報。民國99年開始社區已做資源回收分類。統計100年5月~101年7月止,廢紙類回收4949公斤、保特瓶1448公斤、廢鐵類658公斤、鋁罐類153公斤、廢燈管162支。社區垃圾分類細分為紙類、塑膠瓶、鐵罐類、鋁罐類、玻璃瓶、鋁萡包、廚餘、堆肥類、電池類、舊衣類等總10大類。再利用社區住戶每年都會舉辦一至二次的二手跳蚤市場拍賣會,讓社區住戶可以利用拍賣機會將家中不用的廢物變成別人家的最愛。本社區已有設置落葉、菜根堆肥區,社區栽種植物及蔬菜都施於自造堆用。本社區設有廚餘堆肥桶一處,除平日交由清潔隊收走廚餘外,定期取部分堆肥廚餘進行堆肥供社區植栽使用。社區100年4月2日和三重社區大學合辦多種低碳有關的課程、向利用廢棄食用油製造肥皂教學課程。社區有腳踏車維修小站,住戶、委員有懂腳踏車基本維修整理再利用,維修好的腳踏車再賣給需要的住戶活動情形。綠色交通本社區鄰近捷運站,已張貼相關宣導海報,宣導住戶多利用大衆交通運輸工具於閱覽室走廊。社區周遭人行道皆未設置任何設施為友善空間。本社區於文藝走廊貼乘海報及自行辦理住戶,自願加入共乘網簽名。本社區已於6月參加揚名學園二期低碳社區推廣中心共乘網課程。本社區設有腳踏車停放處,社區正請廠商估價再自籌經費設置。社區設有綠色交通解說牌,宣導住戶多多利用大衆交通運輸工具。本社區目前有2戶擁有電動機車,所以暫規劃電動機車停在安全梯下方停車區充電,等社區住戶擁有電機車的數量增加再規劃較大地方供電動機車停放及充電。省水省電績效展現社區於100年9月3日中秋節配合自來水公司宣導省水活動,社區住戶提供電號、水號由里長代以報名比賽。本社區報名參與一度電救地球競賽戶數總計73戶50%。社區已於7月份設立團體帳戶,經推廣後,本社區截至9月30日止,共有100%住戶使用綠色生活網,社區全部住戶都已登錄水電號及簽署十大無悔措施。低碳社區本社區總幹事及前任黃耀宗主委於100年上低碳社區規劃師受訓課程,社區於今年6月份有委員、總幹事等3人參加揚名學園二期低碳推廣中心節能減碳課程,本社區定期由前黃主委指導討論社區改善一些耗能設施。本社區已於99年12月13日申請低碳社區補助活動,獲環保局補助經費,與別社區、及住戶統一採購省電燈具。本社區已於100年8月18日和蘆荻社區大學辦理低碳生活宣導活動,講課內容含低碳飲食宣導計10分鐘,共有20幾位住戶到場參與,並將低碳飲食列入社區規約。空氣品質本社區已於今年6月參與揚名學園二期低碳社區規劃中心課程,回社區張貼海報宣導,請社區住戶響應停車熄火。本社區每逢中元普渡等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統一由清潔隊收取。創新作為社區於100年申請低碳社區補助,承蒙新北市政府補助社區綠化頂樓設置農園從100年12月社區住戶的同心合作開始種植有機蔬果、數十種花木,至今年7月止計生產約500多公斤的有機蔬菜,減碳約8784公斤。100年中秋節社區没辦烤肉活動,社區舉辦住戶一人煮一道拿手菜,增進住戶交流互動,連絡住戶間彼此的感情。活動約5小時各住戶下樓參加家裡可以關燈省電5小時。101年中秋節社區没辦烤肉活動,社區舉辦包水餃活動,比賽誰包的較好、較快,增進住戶的交流互動,連絡住戶間彼此的感情。活動約6小時各住戶下樓參加家裡可以關燈省電6小時。本社區大部份住戶都無陽臺可曬衣服,都使用烘乾機烘衣服,所以頂樓設曬衣場供住戶曬衣服,減少住戶使用烘乾機,也可減少用電,減少碳的排放量。本社區為了配合政府提倡低碳飲食,社區於100年8月18日聘請蘆狄社區大學講師,指導社區住戶製作簡單的低碳飲食做法。本社區回收故障自行車,經委員、住戶維修整理,再便宜賣給住戶使用,這也算是廢物利用也是節能減碳的基本。本社區100年端午節教包粽子活動,活動可以讓小孩認識我們的節慶意義及父母跟小孩的親子活動,增進住戶間互動感情,活動6小時住戶參加活動,家裡同時可以關燈省電6小時。本社區101年兒童節親子活動,借此活動可以增進兒童的人際關係,培養兒童的團結互助精神及融洽,大人間也可增進彼此間的認識及感情,活動時間4小時住戶家同時可以關燈4小時省電4小時。本社區100年與蘆狄社區大學合辦幸福下午茶活動,社區住戶踴躍參加,此活動教大家作烘焙餅乾,促進大人、小孩的合作團結最後做出成品,活動約3小時,住戶參加家裡同時關燈3小時。重要措施1.風力兼太陽能發電2.屋頂農園3.大廳綠牆4.游泳池5.游泳池旁綠牆6.玻璃帷幕外觀7.大樓外觀沒裝潢鐵窗
歐洲之星公寓大廈社區
歐式城堡式建築外觀,中庭造景偏休閒度假風格,綠樹成蔭、花如茵,足供住戶於緊湊生活中調劑身心舒緩於無形,四面採光、通風佳,加上專業管理與維護,居家安全性高,生活品質亦優,住戶年輕化,活動推展易,住戶凝聚力相對高,所以,101年度動員社區力量參加優良社區評選獲得-綠建築社區績優獎殊榮,更加激勵社區邁向低碳、節能目標而不悔。中港綠堤整建完成,與本社區有著相乘效果,外觀特殊建築傍著景觀綠堤,居住環境愜意也相對提高了生育率,社區內聰明活潑的小朋友年年遽增,讓人感覺生氣勃勃。將教育推廣融入生活,藉由活動或宣導,將政令或實務導入,進而達成漸進目標,如推廣低碳飲食、團購或二手義賣、資源再利用等,已落實於生活而非口號了。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執行公共區域營造之生物多樣化,生態池內養殖台灣鯛魚及觀賞魚、蓋斑鬥魚;並植有原生水蓮花及水草。本社區多層次植栽,管委會定期維護,並增加喬木灌木植栽,除具美化環境功能,更兼顧除塵綠化作用,讓社區住戶於工作之餘,得以放鬆、休憩。本社區植栽多採用台灣原生種,如:將某、竹柏、水生蓮花、馬拉巴栗、虎尾蘭……等等。本社區已針對社區內不同動物、植物之養殖及植栽種類、數量皆有詳細解說牌。D棟11樓大露台,經細心規劃為綠花園,不僅減碳更能創造優閒生活空間。本社區從98年起,即著手於中庭及社區周邊綠化工程,現已頗見成效。綠蔭如林、四周矮籬也遍植九重葛,預期成為最美的花牆。 對於環境綠化,全體住戶皆有共識,不僅同心協力照顧社區內的花草樹木,並利用陽臺、窗邊種植各式花木,增加生活圈裡的綠覆率,也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目前綠覆率已達70%。社區內目前種植多樣化的綠色植物,除有綠化環境外,更兼具教育解說功能,標示植物名稱、產地、特性,更加上圖示,希望親子於休閒中能有知性上的增長見聞。日常節能社區外牆璧設花架,種植攀爬植物以達散熱降溫效益。建築外殼周圍覆蓋密集高樹可達隔熱效果。室內裝置白色窗簾可達隔熱效果,窗戶加貼隔熱紙。社區公共區域第一階段節能燈具之改造地下室B1-B3停車場照明燈具原40W*155組傳統日光燈,已更改為T5/28W節能燈具。電梯車廂照明由每台30w/6組的日光燈,更改為每台14W/4組的省電燈泡公設照明改用T5燈具。社區公共區域第一階段節能燈具之改造:緊急逃生燈、避難方向燈已和數位公司簽訂優惠合約,採故障再更換LED燈組的處理方式,逐次汰換傳統燈具,達到節約、節能效果。本社區外圍防盜及照明採用紅外線感應裝置。梯廳照明也是採感應式裝置。警衛定時定點巡邏採電子刷卡機,減少紙張浪費,減少樹木砍伐。本社區公共區域採自然通風,警衛室、圖書室、健身房使用變頻冷氣機,公告宣導明定冷氣控溫於26-28度。已設定電梯排風與照明5-10分鐘無人乘座時會自動關閉,排風節能措施在早晚尖峰時間有自動時間排風控制各一次。本社區設有各項用電設備管理中心,管理社區照明,空調,動力,排風,景觀照明等用電節電管理。本社區低碳教育宣導設置區域:公共區域文化廳、管理中心(前守衛哨)大廳、各棟電梯公告欄。水資源社區公共區域洗手用水使用節水器以達到減少水資源浪費之目的,住戶願意提供自家水電號節能減碳連署。 定期進行管線漏水檢測,張貼省水標語。本社區設有雨水回收噴灌系統,運用中庭花草澆灌採用雨水回收利用。原有SPA池為響應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已於今年更改為綜合活動中心,提供住戶休閒運動。地下三樓底下雨水回收槽,可容納中庭、頂樓雨水,約4公噸,利用於園藝樹木的灌溉。垃圾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分類配合政令舉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說明會,節由教育深耕,提升住戶對環境的使命感,進而落實於生活中。本社區召開會議使用環保杯,不使用免洗餐具。已設置資源回收區,並公告分類方法。廚餘將由清潔隊收走。歐洲之星垃圾由住戶自行分類後,投至於社區預設之分類箱中,交由新莊區清潔隊回收處理後匯回饋金入社區帳戶。本社區設有資源回收室,並將回收海報張貼於布告欄與文化走廊,垃圾分類桶標示清楚,供住戶資源回收。社區住戶於三節自發性捐助里內低收入戶物資,透過里長協助發放,”人飢己飢”守候弱勢。不定期舉辦二手衣物義賣,讓資源再回收利用,並將義賣善款捐助愛心育幼院,發揮愛物惜福精神。再利用本社區設有舊衣回收箱,回收住戶二手衣物,並舉辦二手衣物義賣,落實愛物惜物、資源再利用。本社區設有儲餘冷凍櫃及堆肥桶,目前回收物交由清潔隊收運處理。社區目前正向揚名二期地區低碳推廣中心講師學習相關技術,預計10月開始推行。社區內有故障小家電,退休的機電專業志工,不定期為住戶免費修繕,如音響、電風扇、麥克風等,盡力做到資源再利用。綠色交通鼓勵住戶多步行,社區住戶組團步行至揚名二期低碳中心參加各種節能減碳說明會。設有無障礙坡道2處,所有騎樓淨空,提供100%安全的行走空間。強力宣導共乘,降低碳排量,落實共乘於生活,節能減碳,本社區經宣導後,參與共乘網比例正逐步增加中本社區101年低碳補助案,申請10組自行車停車架已核准,並已進行裝設中。公告社區附近大眾運輸網詳情,鼓勵住戶多多利用公車、捷運系統乘坐,綠色交通也便利。本社區101年度低碳補助已申請核准裝設電動機車充電座2座,社區內有電動機車5台,並陸續增加中。針對申購電動機車本局已請廠商於101年10月辦理宣導活動,並於設置之充電座旁設置解說牌。※參加省水省電里最行競賽本社區報名參與一度電救地球競賽戶數總計300戶,100%。低碳社區自101年3月起定期邀請低碳社區規劃師潘睿祥針對社區現況提出改進方案與管委會討論施作,本社區參加低碳中心"營造低碳社區課程"訓練人員:有洪月媚等8人。透過團購環保認證洗潔精,不僅節省人力、運費及降低購買成本,並可避免使用後的二次污染,環保工作由小處做起。本社區已於101年06月27日辦理低碳生活宣導活動,講課內容含低碳飲食宣導計90分鐘,共有51位居民到場參與。相關宣導海報已張貼於環境教育走廊,並將低碳飲食列入社區規約。空氣品質室內空氣品質相關海報已張貼於環境教育走廊。怠速熄燈相關海報已張貼於環境教育走廊。本社區每逢初一、十五等祭祀祖先皆推廣使用環保金紙並集中焚燒。中元節祭祀,由管委會統一購買環保金紙,祭祀完成後,委由清潔隊集中焚燒,避免空污或意外發生。創新作為本社區頂樓設置曬被架,住戶善用太陽光殺菌、節能。與名揚二期低碳推廣中心合作,推廣一系列節能減碳課程,由潘睿祥先生至社區演講或社區組團至名揚低碳中心上課,希望節能低碳的信念由點至面的擴展至無限,為地球的永續發展努力不懈。社區低碳團隊定期舉辦低碳小組會議,討論社區節能方向與工作進度,有時邀請名揚二期低碳中心-潘睿祥規劃師做相關節電講座或說明會。配合政府政策舉辦低碳飲食講習,住戶參加踴躍。本社區榮獲新北市101年度綠建築社區績優獎,因此社區內各種生物蓬勃生長,達到生態多元、平衡。利用大張文宣品背面製作社區活動成果發表表,資源不浪費,收集廣告紙張,空白背面資源再利用,節省紙張浪費,保護森林資源。重要措施1.生態景觀池2.植栽原生植物3.空間綠覆率過半4.多元公共空間5.二手書圖書館6.雨水回收噴灌7.中庭休閒風8.垃圾分類回收場
101年度新店區
大鵬華城社區
社區招募有161位志工,負責環境維護、資源回收、花圃維護等工作。將環保署推動『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訂入大鵬華城規約,鼓勵住戶選購『綠色採購看標章:選購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省水標章及EER值高的商品,節能減碳又環保』。 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有新北市政府設置之數位希望據點(202室)、新店區公所設置之大鵬圖書閱覽室(208室、大鵬忠孝社區發展協會在四樓設置有長青者關懷據點,社區熱心志工在一樓設置有幼兒開心城堡。 社區41部暨20棟建築物之信箱間已全面裝置耐點滅省電燈泡之感應式燈具,以達節能減碳。建立社區志工名冊、資源回收模範住戶名冊、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定期統計資料庫。 建立社區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定期統計資料庫;100年度社區共計回收125,607公斤資收物,變賣金額約46萬元。101年1至8月共計回收112,492公斤資收物,變賣金額共44萬0,965元。社區成立廢家電維修站除免費替住戶修理廢家電外,並從資收站回收勘用小家電(如電風扇、吹風機等)修復後提供社區有需要之低收入戶使用。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景觀生態池原水質過度優氧化,威脅水生植物及魚隻之成長,經規劃師建議應儘速改善過濾系統,更換飼養蓋斑鬥魚、錦里魚及適當之水生植物等減少蚊蟲滋生,效果良好。社區植栽在認養花圃志工修剪、用心做造型整理下,突顯生物之多樣性及層次感。社區設有花木銀行,由認養花圃志工培育各種花卉植栽,提供住戶移植,並無外來種。社區志工先為花草照相,再上網查詢花草的名稱、別名、原產地、花期、用途等資料,註明於花草的相片旁,列印、護貝後粘貼於花草解說牌上,製作成美麗的身分證,再插入花圃中。社區開放住戶可於屋頂進行植栽綠美化,由住戶先期做好屋頂防水、造景等,自行購置花器、花(樹)苗、肥料等進行植栽;另於活動中心屋頂約200㎡空地設置親子有機濃園,活化閒置空間,更可降低室內溫度,減少冷氣機用電。社區自100年7月起已陸續進行牆面、走廊等綠美化。社區建設時已於89年交屋前完成70%之綠覆率,迄101年7月底在52位認養花圃志工對各棟建物前後側及其他閒置空地,全面進行綠化下,目前已無可用空間供住戶認養,綠覆率提昇至100%。社區對於已設置之景觀生態池、花木銀行等皆以設置立牌指引住戶暨訪客前往觀賞。日常節能社區建設時90%一樓住戶已完成住家之外遮陽,後又在住家周邊進行綠化,及各公共區域除活動中心以外之各警衛崗亭附近均種有黑板樹等植栽,減少建物蓄熱以降低冷氣機空調之使用,已達節能減碳目的。社區地下停車場及公佈欄原使用T8,更換為T5日光燈具;近2年半來,與98年用電度數暨節電費用相比,節能度數為524,200度/節省電費1,28萬5,937元,遠超過98年底投資成本,另於100年全面更換LED緊急照明燈1,168盞。社區各樓層小公已更換800組LED緊急出口燈暨地下一層臨停區大公已更換5組LED緊急出口指示燈,另地下室一、二樓住戶停車場之避難方向指示燈暨出口方向燈等共約164具,已陸續全面改裝為LED高效率光源指示燈,預定於101年10月底竣工。社區各棟一樓信箱間暨電梯間皆採用感應式照明搭配耐點滅之LED燈泡,有效提昇能源效率。社區活動中心各廊廳等公共區域均無空調,採自然通風外,幼兒開心城堡則採用節能標章2級變頻冷氣機,有效提昇能源效率。因應101年6月10日起電費調漲,特全面檢修地下室停車場已使用13年之排風機主機暨馬達,以節約用電,另電梯在無人使用時,車箱內電燈即自動關閉,並在啟動按鈕旁張貼「請按離您最近的電梯,請勿同時按兩台」等標語,以節省用電。管委會合約維護商宏健機電公司已於101年2月7月間先後完成8部發電機啟動馬達用蓄電池及大公電容器(電容值)50KVAR 230V-20只、20KVAR 230V-4只、10KVAR 230V-12只;及小公10KVAR 230V-80只之自動功率調整系統檢修工程。將台灣綠色生產力基金會印製之『集合住宅節能管理守則暨家庭節能守則』圖示,張貼于社區各公佈欄及將『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附件22,發給每位住戶,供管委會暨住戶遵共同行。水資源社區公共區域(即各警衛室暨崗亭及活動中心二、三樓男女生廁所之盥洗台)均已安裝省水標章之省水器材,並邀請崇光社區大學推動低碳社區教授至社區講授綠色能源及節約用電用水等相關措施,從源頭作起鼓勵住戶選購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省水標章等商品。社區中庭雨水集中池(即湧泉池3座)洗洞安裝排水管暨水龍頭控制水流及在12棟後涼亭屋簷施作接水槽暨雨水回收桶2座,便於志工澆灌附近植栽,減少自來水使用,亦於資收站增設雨水回收桶2座,收集雨水用於清洗資收站地面。已於雨水回收桶暨生廚餘堆肥區旁設置珍惜水資源等簡易解說牌。應用再生能源於活動中心四樓屋頂設置太陽光電能源40W×4=160W,用於支援屋頂有機農園電力系統。垃圾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分類邀請新店區公所清潔隊長蒞臨社區宣導垃圾隨袋徵收說明會,社區使用新北市政府規定之專用垃圾袋。已設置資源回收站,並公告分類方法。自99年9月11日起迄今即將廚餘由新店區清潔隊收走。資收變賣統計資料透過新店區公所清潔隊自99年9月起迄今即定期回報。已張貼海報。除持續公告垃圾分類外,並建立社區志工名冊、資源回收模範住戶名冊、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定期統計資料庫。 再利用社區垃圾分類由住戶陸太太協助分類,每月給予5,000元。社區廢家電維修站由志工將部分住戶丟棄之廢家電,修復後分送給需要之住戶繼續使用。社區設有大鵬圖書閱覽室暨幼兒開心城堡,住戶會不定期捐贈家中不需要之書籍,經整理後供需要之住戶閱讀或領取,每年舉辦跳蚤市場1至2次,讓資源循環利用。社區已設置有落葉堆肥區。社區設有廚餘堆肥桶一處,除平日交由清潔隊收走廚餘外,定期取部分堆肥廚餘進行生廚餘堆肥供社區住戶植栽使用,以節省開銷。辦理回收食用油製作手工皂之講座,並帶領住戶參訪學習多種作法,期望住戶暨志工們能開發更多的資源循環創作,既環保又開源。社區廢家電維修站,由具修復專長之退休住戶每日進行小家電修復再利用;另每2週日邀請特約林兜の腳踏車行在社區『腳踏車維修站』,免費維修住戶之腳踏車。於落葉及廚餘堆肥處皆設有解說牌供民眾或學童學習。綠色交通為宣導住戶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減少一人開車騎機車次數,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分權大會將『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發給每位住戶,鼓勵遵行。社區後側防汛道路暨周遭自行車與人行步道皆為友善使用空間。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大會利用討論『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同時宣導共乘網之優點。及公告「桃北北宜基共乘網(現更名為『綠色共乘網』網址,鼓勵住戶多加運用加入會員。社區每棟大樓侧門均設置有自行車停車區暨自行車固定架。社區部分住戶擁有並使用電動機車。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大會利用討論『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同時宣導『選車用車助減碳』選用電動機車之優點。省水省電績效展現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大會利用討論『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同時宣導『節能省水更省錢』。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大會利用討論『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同時宣導『隨手關燈拔插頭』大鵬里參加101年度新北市『低碳霸主就是里』里競賽活動報名表,於社區60處公佈欄公告請住戶踴躍參加101年度新北市「一度電救地球-C利省電王」抽獎活動。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大會利用討論『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同時宣導『節能省水更省錢』;社區已於99年8月設立(Ecolife)團體帳戶。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大會利用討論『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並於會後將『十大無悔措施』全面印發住戶。低碳生活社區主任委員為低碳社區規劃師,近2年來不斷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舉辦之各類回訓課程(環保局均有資料可查),不定期於管委會報告相關低碳改造事宜;並邀請崇光社區大學推動低碳社區教授至社區講授綠色能源及節約用電相關措施,社區已有32位住戶已接受環保局及其他環保相關單位辦理之課程,並取得結業證書。協調大鵬福利站響應政府推動節能減碳政策,設置環保標章產品專區,加惠住戶,社區服務中心採購具環保標章影印紙。社區已於101年3月31日區大會利用討論『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納入大鵬華城規約附件22期間,鼓勵住戶於平日生活飲食中能選購新店地區當季蔬果(綠竹筍)等食材,減少食材運送暨加工,並支持與配合『多吃蔬食,少吃肉、每週一天或每日一餐蔬食;吃多少點多少,減少碳排量。』,復於5月間辦理低碳生活宣導活動,講課內容包含低碳飲食,講師為松年大學教授,共有60餘位住戶參與。空氣品質各辦公室、電梯車箱暨所有公共空間均張貼禁止吸菸貼紙,全面禁止抽菸。社區每逢中元普渡等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統一由新店區公所清潔隊收取集中焚化處理,減少因露天焚燒紙錢造成空氣汙染,響應節能減碳。創新作為管委會主委及大鵬里里長暨社區住戶,於101年度內已不斷參加新北市政府環保局舉辦之各項活動,諸如:8月28日之『綠屋頂研習與觀摩活動』、社區規劃師回訓課程、低碳社區節能務實訓練班等。目前刻在社區活動中心四樓開闢有機農園,並分3期聘請專業老師在二樓204教室講授『有機農場農務教學』相關課程。建立社區資源回收、垃圾分類、垃圾減量定期統計資料庫;100年度社區共計回收125,607公斤資收物,變賣金額約46萬元。101年1至8月共計回收112,492公斤資收物,變賣金額共44萬0,965元。將社區共20棟一樓信箱間暨梯廳之感應燈具,全面改用耐點滅省電燈泡,以達節能減碳目的。 社區活動中心一、二樓之各教室、新北市政府數位希望據點、新店區公所大鵬圖書閱覽室等天花板每具輕鋼架內4盞T8(20W)日光燈,全面更換成3盞T5(14W)日光燈,預估節能度數6,627度/年,節省電費21,869元/年,減碳4,129 KgCO2/年。為結決社區住戶飼養寵物愛犬在中庭等公共區域任意便溺之困擾,特設置蹓狗繫狗鍊、隨手清狗便之立牌暨提供塑膠袋,共同維護社區環境清潔。
宏盛至達社區
森聯首席社區
擎天大廈社區
綠山棧社區
106年度三峽區
富甲山河社區
筑美館社區
106年度新店區
園上園社區
環遊世界社區
冠德美麗台北社區
105年度林口區
凡爾賽花園社區
凡爾賽社區位於林口新、舊商圈的中間,戶數約有297戶,居住人口約1,188人,已接近大型社區規模。過去管委會即推動許多節能減碳措施,105年時社區管委會更展現其積極性,與環保局申請硬體面的建置,並搭配宣傳、舉辦課程等方式,提升社區的低碳形象,並於同年成功獲得銀鵝級低碳社區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栽種原生種植栽山蘇、杜鵑、樹蘭等,使社區目前綠覆蓋率達70%以上。日常節能設備社區除了自行汰換耗能燈管外,亦透過申請環保局補助經費方式加速汰換速度,目前公共區域的耗能燈具汰換率已達90%。資源再利用社區除規劃資源分類及回收專區,落實資源回收外,並配合政府隨袋徵收政策,鼓勵民眾一同響應,減少廢棄物產生。另申請補助經費建置廚餘與落葉堆肥,提供中庭植栽綠化所使用。綠色運具社區巧妙運用地下式多餘的空間,設置腳踏車架及電動機車充電站,以鼓勵民眾響應使用綠色運具,推動初期便有民眾響應,足見社區除了硬體設備建置有成外,軟體面的宣傳與推廣也有達到功效。營造低碳永續環境低碳社區的營造除了硬體設備的建置外,還仰賴許多軟體面的宣導、宣傳、課程培訓等。社區105年邀請規劃師舉辦資源回收、手工肥皂製作、綠色交通、節能減碳、節水宣導等課程,提高民眾對節能減碳的認知,以鼓勵其主動投入環境營造與維護。
大千苑公寓大廈社區
圓方大千苑社區位於林口區,居住戶數約98戶,居住人口約400人,屬於年輕型小型社區。社區建設規劃初期即納入低碳元素,包含屋頂薄層綠化、地下室的筏基式雨水回收系統、各樓層外遮陽隔熱等。後期,社區嘗試以自籌及爭取補助經費的方式,積極進行低碳社區改造,並成功於105年度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為拓展綠化面積,主要種植原生種包含山蘇、樹蘭、七里香、細葉杜鵑、台灣肉桂等,並嘗試邊坡綠化、牆面綠化等,至今為止綠覆率已達70%。薄層綠屋頂社區屋頂採用薄層綠化之方式,除了可以提供民眾休憩以外,更可以降低頂樓之溫度減緩熱島效應。日常設備節能社區地下室抽風機採用一氧化碳偵測啓動方式,並搭配變頻系統,有效發揮能源使用效應。社區公共區域的燈具大部分已採用LED,樓層電梯口則再加裝感應裝置,以減少用電量。資源再利用社區規劃資源回收區,並配合使用者設計多國語言之解說牌,讓社區之本國與外國住戶都可以共同響應資源回收。社區亦設有落葉堆肥,主要提供中庭綠化之使用。綠色運具推廣社區接觸節能減碳議題後,除了規劃生態綠化、設備節能、資源循環以外,亦透過爭取環保局改造補助經費方式,建置自行車停車架、電動機車充電站,以鼓勵民眾共同響應使用綠色運具,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減少空氣汙染的發生。
及第金站公寓大廈社區
及第金站社區位於三重區市中心,週邊區域建物及人口居住密度高,然社區重視資源回收、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因此積極從許多面向著手進行改造。104-105年度期間向環保局申請屋頂農場、低碳社區改造補助,將社區的低碳面向執行的更廣且更多元,105年度即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屋頂可食農園104年時,及第金站社區申請環保局參與式屋頂農場補助,於屋頂建置三合一組合式綠屋頂,包含薄層綠化、水生植物池、花架爬網。社區於薄層綠化區塊種植地瓜葉、空心菜等;於水生植物池中飼養蓋斑鬥魚,除了可以減少蚊子孳生外,亦可以將菜蟲挑出餵食;花架爬網區主要種植百香果、絲瓜等,綠屋頂採用住戶認養方式共同維護與管理。綠色運具社區位於都市化區域,因此積極推動綠色運具,包含設置自行車架以鼓勵民眾騎乘自行車,亦於地下室設置電動機車充電站,以提升民眾使用電動機車的意願,如此一來不但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外,亦可以減少空氣汙染。資源再利用資源回收再利用為營造低碳社區的第一步,社區提倡減廢、資源循環再利用,除了宣導推廣資源回收以外,亦設置雨水回收系統,正視水資源的重要性,將收集的雨水提供屋頂農場的澆灌使用。營造微型低碳環教場域及第金站社區有效運用屋頂空間,除了設置屋頂農園、雨水回收系統、堆肥回收等,亦向環保局申請經費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發來的電用於屋頂農場的自動噴灌系統。社區的屋頂融合多樣低碳元素,堪稱為微型的低碳環境教育場域。
心六藝社區
心六藝社區位於樹林區,居住戶數超過400戶,居住人口約1,200人,屬於大型社區。社區管委會身為「領頭羊」有感於節能減碳重要性,為了響應降低溫室氣體議題,呼籲住戶共同參與投入節能減碳、環境保護及資源永續循環的重要性,透過軟硬體的搭配,成功於105年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中庭設有450坪綠地,並種植多種植物包含龍柏、青楓、山蘇、茶花、羅漢松、鵝掌藤、杜鵑等以增加植物多樣性,並提高綠覆率達70%。屋頂可食農園社區自行規劃設計小型屋頂農園,運用最簡單的方式組裝,並提供給住戶認養使用。資源回收再利用社區響應政府隨袋徵收政策,鼓勵住戶購買環保垃圾袋,並一同響應減廢。除此之外,社區設有資源回收站,包含紙類、鐵鋁罐、玻璃類、藥品類等,給與民眾落實資源回收再利用。綠色運具推廣105年時社區申請環保局改造補助,設置自行車架與電動機車充電站,並搭配環境教育解說,以鼓勵住戶響應使用綠色運具,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即降低空氣汙染。太陽能發電過去社區建設時期,建商便把再生能源概念融入規劃中。目前社區共有6棟屋頂裝設太陽能板,裝置容量為16.8kW,併聯台電,經統計於104年底累計發電53,877kW。
台北加州CD社區
台北加州CD社區位於新莊區,居住戶數約有250戶,居住人口約超過1,000人,約屬老舊型社區,在硬體設備上無法像新興型社區,然而近幾年積極投入節能減碳行列,除了採用自籌方式,亦於102-104年爭取補助,發展自己的獨特性,因此於105年成功獲得銀鵝級低碳社區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積極維護並拓展綠化區域,選用植栽以原生種為主,包含小葉仙丹、小葉杜鵑等,除此之外,社區於102及103年低碳社區改造補助中,申請綠美化改造,並對應物種設置植栽解說牌,目前綠覆率已達80%,由於綠美化成效極好,於103與104年皆獲得綠美化比賽優選單位。日常節能設備社區公共區域已換裝成LED燈具,包含庭院景觀燈、地下室照明、逃生指示燈、緊急照明等。另針對梯廳或電梯門口的燈具除了使用LED以外,還加裝感應裝置,讓能源使用效率更加提升。垃圾減量及資源再利用響應政府隨袋徵收政策,鼓勵住戶配合使用專門垃圾袋並減少廢棄物產生。另外社區亦設置資源回收站並搭配對應之解說文字,讓民眾可以有效進行垃圾分類。社區亦設有廚餘堆肥桶,定期取用部分堆肥提供給社區植栽使用。水資源回收系統社區游泳池於不開放之時,將其剩餘的水透過加壓馬達送置社區花園,以作為植栽的澆灌使用。另社區申請環保局改造補助,社置雨水回收系統,將收集完的雨水作為花園澆灌使用,有效節省水資源,達成資源循環再利用。
宏普柏悅府大廈社區
社區位於新莊區,居住戶數約有90戶,屬於年輕型小型社區。社區響應節能減碳、環境保護與資源回收等,加上社區管委會與住戶和物管業者皆對低碳社區營造與規劃上有共識,因此於推動節能減碳上,包含屋頂綠化、節能燈具使用或推廣隨袋徵收等不遺餘力,並成功於105年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於104年為提升生物多樣性及景觀層次感,擴大社區平面與牆面的綠化,並種植原生種如山蘇、蕨類、樹蘭、七里香、細葉杜鵑、台灣女貞、赤楠等。除此之外,建商建置時頂樓即設置綠屋頂及多元化空間,為更豐富頂樓生態多樣性,以達到生態跳島之願景,105年時申請改造補助,設置生態池,並種植水生植物。屋頂綠化不但可以提高建物綠覆率,亦可以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日常節能設備於社區建設時已完成公共區域各樓層之外遮陽隔熱,並鼓勵使用隔熱貼紙,降低室內溫度以減少耗能。社區地下室停車場照明皆採用LED燈具,節能省電達90%以上。資源再利用社區設置資源回收站,並響應隨袋徵收政策,鼓勵住戶使用環保專用垃圾袋。社區亦於屋頂設置堆肥回收桶,提供給屋頂植栽使用。綠色運具推廣除了推動節能、綠化、資源回收外,社區亦極力推動綠色運具,於105年申請環保局補助,設置自行車架與電動機車充電站,並透過宣導與鼓勵的方式,提高民眾使用綠色運具的意願。
捷運好境社區
捷運好境社區位於新莊區鄰近捷運迴龍站,居住戶數約有156戶,屬於小型社區。社區101年落成,近幾年氣候變遷議題發燒,節能減碳、資源永續循環等觀念亦隨著受到重視,社區也因此逐步投入進行改造,除此之外,亦透過宣導、鼓勵的方式邀請民眾一同執行,成功於105年獲得銀鵝級低碳社區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為營造生物多樣性及景觀層次感,社區陸續購買原生種如虎尾蘭、蕨類、樹蘭等。並經規劃師建議,針對社區內不同物種之植栽應皆有詳細解說牌,除此之外,社區於102設置牆面綠化,經一系列的努力後,成功將社區綠覆率提昇至70%。資源循環再利用減廢、資源循環、資源回收為邁入低碳社區之基本要件,社區建置雨水回收系統並運用遮陽板收集雨水,提供植栽澆灌、公共區域清潔使用,節省水資源。社區亦設置資源回收站、堆肥回收箱,更提倡並鼓勵住戶響應隨袋徵收,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日常設備節能另外社區於建設時期在公共區域各樓層設置外遮陽隔熱,有效降低大樓溫度,減少空調使用率。除此之外,汰換耗能設備為最快且最有效的節能方式,因此首先針對長時間使用的耗能燈具進行汰換,包含停車場燈具、逃生指示燈、消防指示燈等。綠色運具推廣由於鄰近捷運站與公車站,社區大力宣導大眾運輸搭乘,鼓勵民眾多多使用。除此之外,社區亦於地下室設置自行車停車站及電動機車充電站,以鼓勵民眾共同響應使用綠色運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及空氣汙染等情形。
陸江新建築社區
陸江新建築+社區位於三重區,居住戶數約71戶,居住人口約284人,屬於年輕型小型社區。社區建設完初期即保有部分區域綠化,為將綠化範圍擴大,社區於104年設置綠籬,完整社區的生態綠廊道。除此之外,社區積極推廣資源回收及綠色運具等已響應節能減碳,成功於105年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栽種原生種植栽如山蘇、樹蘭、七里香、細葉杜鵑等,使社區目前綠覆蓋率達70%以上。日常設備節能社區公共區域已分階段自籌汰換燈管,包含地下停車場、梯間等,已達60%區域使用節能燈具。雨水回收系統社區建設時期便納入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之概念,於地下室空間設置筏基式雨水回收系統,主要供應一樓平面庭園之植栽澆灌使用。資源再利用社區提倡減廢與資源循環再利用,首先進行社區垃圾量統計及揭露,了解本身廢棄物產生量,另外規劃資源分類及回收專區,包含鐵鋁罐、紙類、塑膠類、寶特瓶類、資訊器材類、藥品類等,以增加民眾資源回收率。綠色運具推廣為響應節能減碳、降低空氣汙染,社區推廣住戶使用自行車或電動機車,因此廣設自行車架及電動機車充電站,以供住戶使用,近幾年管委會更增設自行車租借站,以鼓勵民眾使用並共同響應愛地球。
105年度板橋區
湛然新天地社區座落於板橋及中和重劃區內,居住戶數超過250戶,居住人口超過1,000人,屬年輕型中型社區。社區建設規劃時期便規劃設計綠化區域(包含屋頂及中庭)、各樓層外遮陽設計、筏基式雨水回收系統等,近幾年社區各積極展現其低碳改造之決心,除了汰換耗能設備外,亦從許多軟體面著手,成功於105年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積極維護與拓展綠化範圍,於104年種植原生種如山蘇、蕨類、樹蘭、七里香、細葉杜鵑、台灣女貞、赤楠等,於今年度綠覆率達70%。薄層綠屋頂社區屋頂採用薄層綠屋頂,除了提供住戶休憩空間外,亦可以降低屋頂的溫度,減緩都市熱島效應。雨水回收系統社區建置時期即採用筏基式雨水回收系統,將儲水槽設置於地下室中,收集後的雨水主要用於中庭綠化區域的澆灌。日常設備節能社區地下室停車場、公共梯廳等照明已於104年自籌汰換為LED,剩餘的燈具向環保局申請補助以加速汰換速度,目前LED燈具使用率達90%以上。資源再利用社區規劃設計資源回收站,包含紙類、塑膠類、玻璃類、廢燈泡類等,另外社區亦設置生廚餘及熟廚餘之堆肥系統,提供給中庭植物使用。綠色運具推廣社區於地下室停車場規劃空間供自行車停放,並爭取環保局補助設置電動機車充電站,以鼓勵民眾響應綠色運具,以取代汽、機車使用,如此以來不但減少二氧化碳,也可以降低空氣汙染。
105年度淡水區
琴朗社區位於淡海新市鎮,屬於年輕型社區,社區居住戶數約188戶,屬於中型社區。近幾年因應氣候變遷的議題,突顯節能減碳、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因此105年時管委會決議進行低碳社區改造,透過與住戶、物業管理合作,積極提升社區的低碳面向,成功於同年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建設完成初期即有景觀池,105年度申請環保局低碳補助,與住戶動手共同改造成生態池,讓其不僅只有景觀性,還增加生態多樣性。社區於閒置空間積極進行生態綠化,包含台灣灤木、楓香、鵝掌藤、桂花、春不老等多種原生種植物。另外社區周圍種植羅漢松,形成綠牆達到遮陽降溫及淨化空氣效果。推廣綠色運具社區於105年申請環保局補助,設置自行車架及電動機車充電站,藉由硬體設備的建置,以鼓勵民眾響應使用綠色運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目前使用率極高。另外,社區亦設置自行車租借站,提供給臨時需要的住戶使用。日常設備節能為迅速有效減少用電量與二氧化碳排放量,社區針對高耗能、長時間使用的燈具優先汰換,包含公共區域的指示燈、緊急逃生照明、停車場號誌燈已全面更換為LED燈,並於社區迴廊、交誼廳、樓梯間、停車場等公共照明燈具已加裝紅外線感應控制,提高節能減碳效益。資源循環再利用社區建設初期即融入雨水回收,建置閥基式雨水回收系統,主要用於社區植栽澆灌,並有定時灑水及雨天停止澆灌功能。社區設有資源回收區,並搭配解說牌,提升民眾的知識,有效減少廢棄物產生。
鄉林淳風公寓大廈社區
鄉林淳風社區位於新莊區,居住戶數約112戶,居住人口約200人以上,屬於年輕型小型社區。社區建設初期即納入部分低碳概念,例如屋頂薄層綠化、地下室的筏基式雨水回收系統。社區至始以來積極努力進行低碳改造,以達低碳社區願景,105年度時成功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的肯定。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並達到環境教育之目的,除了種植原生植物如樹蘭、七里香、金桔等,並搭配解說牌讓民眾了解身邊周圍的植物。屋頂可食農園除了屋頂薄層綠化外,社區積極擴展綠化範圍,包含設置綠牆或於屋頂設置籃耕離地栽培,讓住戶享受都市田園樂趣。水資源回收系統社區建設時期即採用水資源循環使用設備,將游泳池溢出水回收至系統過濾、加壓再使用於社區中庭景觀澆灌用。資源再利用社區規劃設有資源回收區,並搭配解說牌,清楚指引民眾如何進行分類,除此之外,社區亦設有二手書閱讀區,供民眾捐出二手書並提供給需要的人使用。綠色運具推廣為鼓勵住戶使用綠色運具,社區設置自行車租借站及電動機車充電站,以供住戶使用與響應。日常節能設備社區每層樓皆有外遮陽設計,以降低建築物溫度減少空調開放頻率。社區公共區域皆採用節能燈具,以降低社區用電,另外梯廳及電梯口則採用LED搭配感應式燈具,讓社區可以更加節能,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麗寶之星T1社區
麗寶之星T1社區位於三重區,居住戶數超過500戶,居住人口約2,256人,屬於大型社區。由於社區居住人口多、佔地面積廣,推動節能減碳與落實環境保護或資源回收之觀念不易,然社區近幾年積極爭取環保局補助,並用宣導與鼓勵方式提升民眾的環保意識,成功於105年獲得銀鵝級標章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為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育,栽種原生種植栽如山蘇、蕨類、樹蘭、七里香、細葉杜鵑等,提高社區綠覆蓋率達至70%以上。雨水回收再利用社區建設時期即納入雨水回收概念,並採筏基式建置於地下室,主要提供給澆灌與清潔使用。日常設備節能社區明確知道汰換耗能燈具能有效減少用電量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規劃分階段汰換長時間使用且高耗能之傳統燈具,透過自籌及申請補助經費的方式加速汰換,於105年度已汰換90%。資源再利用社區設立資源回收站,並公告分類方法,以提供民眾判斷外,社區亦響應政府隨袋徵收政策,鼓勵民眾使用專門垃圾袋進行減廢。除此之外,社區亦設置廚餘及落葉堆肥,將廢物有效利用,以提供社區境內植栽種植使用。綠色運具推廣105年度時社區申請改造補助,設置自行車架及電動機車充電站,鼓勵民眾使用以響應綠色運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除此之外,社區亦推行共乘概念,推動社區巴士,提供給有共同目的地的民眾使用。
104年度林口區
遠雄大未來社區
遠雄大未來社區聘請專業管理規劃師,整合社區優良的基礎設施與執行力強的工作團隊,與住戶一同推動社區節能減碳各項措施。目前已完成之項目包含社區綠化、自行車專用停車架、電動機車專用車位與充電座、資源分類與回收區雨水回收系統等設施,為總體社區注入減碳概念,共同邁向低碳社區。
日常節能及再生能源運用各公共區域如地下停車場、樓層梯間、消防安全相關設備及電梯廳皆已全數採用節能LED燈具,並利用中控室的概念,將公共空調、照明及電梯等區域進行全面管理,使社區公共區域能源之節約更有效率;另於地下室新增設節能熱泵式熱水器取代傳統鍋爐,降低公共區域供應熱水之能源耗用量。水資源循環利用社區利用中庭公共區域設置雨水回收系統,並妥善利用社區原有空間。並配合解說牌將水資源循環概念深入住戶日常生活中,每年用於社區綠美化植栽澆灌用水,節約費用達5000元以上。社區已將公用洗手台、廁所及馬桶等區域,全數採用省水標章產品,進一步達成節約用水效益。資源循環社區妥善規劃資源回收專用區域,並公告分類注意事項,讓居民清楚了解資源回收概念及方法,落實垃圾源頭減量與資源循環再利用。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管理團隊相當注重環境教育,除張貼告示牌使住戶了解各項建設執行用途與概念外,亦辦理相關課程與活動,使減碳概念在住戶心中萌芽生根;另亦積極推動公共區域綠化,使社區整體綠覆率達50%以上,並推廣綠色交通概念,增設電動機車充電座、腳踏車停車位等,使減碳基礎措施更形完整。
104年度淡水區
海德公園社區
海德公園社區為淡水區新落成之集合式住宅,自落成以來社區住戶自發推動節能減碳作為。除104年增設公共自行車停車架、資源分類及回收區、雨水回收等設施外,另規劃實施屋頂可食農園及公共照明節電等建設,使社區朝向低碳目標邁進,並於104年獲得新北市低碳社區標章銀鵝級認證的肯定。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落成時已於公共區域栽種灌木及喬木等植栽,而後陸續搭配山蘇、樹蘭、七里香、細葉杜鵑、台灣肉桂等原生種植物,綠覆率達60%,使社區綠美化更臻豐富完善。於104年度有效改造社區原廢棄之景觀水池,並增植輪傘草等多種水生植物,打造多層次棲地以吸引鳥類及昆蟲,營造自然循環生態。屋頂可食農園為提倡低碳飲食,於104年度改造屋頂建立農園,供住戶認領栽植有機蔬果,並成立「海德公園社區農作小組」,總計投入維護人力30人;另配合雨水回收及落葉堆肥設施,使屋頂農園完整運用資源,建立住戶循環概念。日常節能社區已於今年度透過補助汰換社區公共區域照明,如地下停車場、避難方向燈、緊急出口標示燈皆汰換為LED燈具預估社區公共照明每年可節約6萬元電費,效果卓越。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管理團隊對於節能減碳概念十分完備,也有意願使社區成為周圍之示範目標邁進。為推廣住戶綠色交通概念,建置自行車停車架及電動機車充電座;另經由分類區的設置,妥善落實社區資源回收概念,並藉由辦理低碳課程,使住戶逐漸培育成為社區減碳種子人員。
世界盃雪梨特區落成後即相當重視社區節能工作,由社區管委會積極推動節能減碳作為。自102年起透過低碳社區補助計畫,進行公共區域綠美化、公用照明汰換及綠牆等措施,而104年度更規畫設置了屋頂農園,開放社區居民供其栽植蔬菜水果等植物。經由2年以來持續改造優化的基礎,於104年度獲得新北市低碳社區標章-銀鵝級認證,成為大漢溪畔低碳綠化的先鋒社區。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雖然環境周圍的限制使空間較為狹隘,但住戶對農作園藝具高度興趣,因此104年度管委會特地利用屋頂公共空間闢建農園,除了開放社區居民栽植蔬菜水果等作物以外,更加入落葉堆肥系統達成資源循環概念;另藉由開放堆肥桶的彩繪活動,使住戶不分年齡皆可參與社區綠化建設。日常節能自102年起透過低碳社區補助計畫,積極將公共照明全面改換為節能燈具,包含地下室停車場、樓梯間出口指示燈、緊急照明燈等一共更換386盞,預估每年可節省約5.5萬度電,節約電費近20萬元。室內空氣品質改善社區有感於空調能源的使用與空氣品質的問題,於今年度(105)將原本使用空調的公共空間區域改為通風口自然通風此外,再利用植物淨化室內空氣品質,達到節能淨化的效果。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自102年起陸續完成照明節電、植生綠牆、屋頂農園等措施改建原有景觀水池改為生態池並設立解說牌,供社區住戶作為環境教育使用;另將原生種樹蘭、七里香及台灣樟木等加入社區原有的綠化植栽裡,透過多年努力,使社區整體綠覆率達50%以上。為推廣綠色交通,除了於公告欄張貼公車及捷運路線圖外,還設有電動機車充電站供住戶使用;另亦辦理環境教育,如資源分類及回收、節電競賽等宣導解說,並鼓勵住戶使用環保杯等實際作為落實垃圾減量,讓減碳意識從社區開始萌芽。
104年度八里區
地中海社區
地中海社區位於淡水河畔,擁有豐富河海自然景觀及公共休閒設施。住戶對於推動節能減碳已具有普遍共識,早於102年及103年陸續透過補助建立各項設施,例如建置生態池、自行車專用停車架及雨水回收系統,同時針對社區公共照明系統進行節電,全面汰換為LED節能燈具。經過2年的努力,各低碳改造項目終於開花結果,於104年獲得低碳社區標章_銀鵝級認證。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社區於公共區域設置花圃,栽種樹蘭、七里香及台灣櫻花等原生種植物;另亦規劃設置生態池種植親水性植物,並建立綠色步道,使居民可以悠遊於社區內享受自然環境的薰陶。水資源社區綠化面積大致使水資源需求多,為落實資源循環概念,構建容量為600公升的雨水回收系統供綠化澆灌使用,達到水資源效益最佳化。綠色交通鄰近淡水河畔的自行車專用道環繞社區周邊,為推廣綠色交通而奠定基礎。管理團隊更於地下室規劃開闢出100個自行車專用停車位,並設置電動機車充電座供住戶使用。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管理團隊利用先天優勢,打造擁有多元化特色的低碳社區。除在公共照明區域,將舊型螢光燈具汰換為LED節能燈,並配合感應器運作啟閉;另公共空間空調系統亦已改採自然通風,減少機械用電量,達成更佳節電效益。為為配合市府垃圾隨袋徵收政策,於公共區域建立完善的資源回收場所,公告分類辦法;另準備公用雨傘提供住戶臨時使用,降低過量廢棄雨傘,使資源循環概念深植居民心中。
全坤峰華社區
全坤峰華社區位於都會區中心,由主委與管理團隊積極推動社區節能,凝聚住戶共識並落實各項減碳措施。透過低碳社區補助計畫,已陸續完成公共區域照明系統節電、自行車停車專用區、資源分類及回收區、廚餘堆肥專用區、電動機車專用停車位及充電座等設施,積極打造綠化減碳社區,於104年度獲頒低碳社區標章-銀鵝級認證。
水資源再利用與生物多樣性利用中庭遮雨棚斜面收集雨水,集中於地下室進行回收,並將回收之雨水用於社區各區域植株澆灌。公共區域植栽選用山蘇、菇婆芋、樹蘭、七里香、細鵑、台灣赤楠等原生種,使社區總綠覆率達40%以上。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資源再利用社區推動減碳概念首重減量,因此於社區設置完善的資源回收區與落葉堆肥區,公告完備的分類辦法使居民了解如何進行回收與分類,建立資源循環的概念。綠色交通全坤峰華位於都會區中心,交通方便鄰近捷運站,為響應綠色交通推廣與宣導,於大廳張貼捷運路線及轉乘資訊海報於大廳走廊,並設立自行車停車專區及3個電動機車充電座,鼓勵住戶多採用綠色運輸工具。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社區邁向低碳社區的企圖心十分強烈,於104年完成社區公共區域燈具汰換、採用自然通風減少空調使用量,並辦理一系列如低碳飲食、節電宣導等相關課程。另外亦採購10個環保杯供開會時使用,使整體居民齊心朝低碳社區邁進。
合康百視達社區為了推廣低碳生活,積極宣導住戶從生活作息面減少能源耗用,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社區管委會希望藉由提升社區內居民低碳知能,一步步推動社區完成公用照明節電、綠美化及資源分類回收等措施,朝低碳社區目標發展。於104年獲得新北市低碳社區標章-銀鵝級認證。
日常節能照明系統節能部分,包含地下停車場、公共區域樓層梯間之消防安全指示燈等,皆已陸續汰換LED節能燈具。室內空間採自然通風無空調設計,並設置減碳量的標示及社區公共用電標籤等措施,使住戶更容易瞭解如何在用電方面進一步節約。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及資源再利用社區設置完善的資源回收專區,並公告分類辦法,使住戶瞭解資收分類及回收的概念,深入居民心中。生物多樣性社區有感於中庭景觀池荒廢,因此主動將其改造為生態池引入親水性及浮水植物如荷花、莎草等,並放養蓋斑鬥魚以減少蚊蟲孳生,利用豐富生態與多樣性,吸引多種昆蟲與鳥類棲息,達到生態循環教育目的。社區低碳措施及作為管理團隊於大廳張貼公共運輸系統路線圖,鼓勵居民利用大眾公共運輸系統,並加強宣導建立共乘制度。環境教育方面,除了辦理節能減碳相關之課程與活動之外,以身做則採購使用環保杯供會議使用,以及中秋節公共區域關燈不辦烤肉等一系列措施,引導住戶身體力行低碳作為。
日光大道公寓大廈社區
日光大道社區採環狀設計:四面採光、通風佳,再加上專業管理與維護,相對上,居家安全性高,生活品質亦優。
生物多樣性施作生物邊坡。設置生態池,內有挺水性植物及浮水性植物和蓋斑鬥魚或孔雀魚、大肚魚。綠量化本社區建設時已完成綠覆率30%,於後97年陸續增加綠覆率提升至70%。本社區設置時即有綠廊,於97年1日已將社區牆面綠化。日常節能建築外殼周圍覆蓋密集,高樹可達隔熱效果。本社區空調採用變頻二級冷氣,公共空間減少冷氣空調,盡量採自然風,夏季溫度30度以上才開啟空調,並設有使用管理辦法。水資源社區公共區域洗手用水使用節水器,以達到減少水資源浪費之目的。已於雨水回收系統旁設置簡易解說牌。再利用辦理二手交換和跳蚤市場。本社區辦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課程。設置落葉堆肥區。垃圾源頭減量以及資源回收分類配合政令舉辦垃圾減量、資源回收說明會。推廣大眾步行及空氣品質中元節祭祀,由管委會統一購買環保金紙。重要措施1.生態池2.社區綠化3.頂樓曬衣區4.綠色廊道5.綠屋頂6.廚餘和落葉堆肥
合康世紀玫瑰社區為一個中型公寓大廈為了提昇居家生活品質,本社區除聘請專業管理公司協助執行日常行政工作庶務外,社區內有眾多優秀熱心住戶,更協助規劃及綠化社區環境,共同朝社區和諧發展的方向前進。
生物多樣性與綠化量綠覆率70%。設置綠牆綠廊,加強社區牆面綠化。日常節能本社區公共區域無空調,採自然通風。有空調之公共區域並採用變頻之冷氣機注重高EER值(能源效率值)。垃圾源頭減量設置廚餘推肥再利用垃圾減量之目的。再利用本社區設有二手書閱讀區及不定期辦理跳蚤市場。本社區設有廚餘堆肥統一處,除平日交由清潔隊收走廚餘外,定期取部分堆肥廚餘進行堆肥,供社區植栽使用。自行車與共乘參與共乘網比例為36%。設置10組腳踏車停車架。電動機車設置完成一座二充式電動車充電停車位,住戶亦有電動機車一部。空氣品質室內種植耐陰性植物淨化室內空氣品質。祭祀活動皆統一採購環保金紙,並統一由清潔隊收取。重要措施1.生態池2.自行車停放區3.社區綠化4.雨水利用系統5.電動車推廣6.廚餘堆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