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低碳新聞

上市櫃企業不到3%承諾淨零 環團憂減碳目標高喊5訴求

2023/1/5 0:0

2050淨零排放已成企業必須面對的挑戰,但環團排點台灣1700多家上市櫃公司,高達8成無提出任何減碳相關目標,僅47家明確提出淨零承諾,認為企業為主要碳排貢獻者,應盡快提出淨零階段性目標並做到實質減碳,政府也應修法要求企業揭露碳排資訊,讓台灣逐步達成淨零目標。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環境權保證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等環團今召開「企業淨零承諾不足,國家減碳目標難成」記者會,盤點台灣上市櫃企業淨零承諾資訊,指出大多上市櫃提出的承諾及目標不夠積極,遠落後國際大廠,呼籲高碳排重點產業應提出更積極的減碳作為,共同推動淨零轉型的落實。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柯乾庸指出,綠盟查詢環保署溫室氣體盤查、企業公布的ESG等資料,發現台灣1700多家上市櫃公司,僅48家企業明確提出淨零承諾,占整體2.64%,相較國際2000大企業已有近4成提出淨零承諾,台灣上市櫃企業宣示淨零企圖心明顯不足。

 

環境權保證基金會研究員徐孟平表示,高碳排的石化、鋼鐵業需調整產業結構才能邁向淨零,台灣前20大碳排企業中,有9家企業為石化業,石化業的減排策略對台灣是否達成淨零有關鍵影響力,僅靠擴大再生能源、節能措施等效果有限,國際已開始倡導減少使用石化原料乙烯、縮減石化業規模,建議台灣將此納入淨零策略。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鄧宇佑指舉例,中鋼及其子公司中龍的碳排放量約占全台的十分之一,中鋼雖宣布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努力目標,但2030年中期目標,僅設定較2018年減碳22%,遠低於聯合國減碳43%,而沒上櫃的中龍,名列全台第4大碳排企業,但5年內的長期減排目標卻只有「符合環評承諾、符合國家政策及法令規範」,等同於零承諾,完全落後於國際鋼鐵業減碳的腳步。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員林怡均認為,企業揭露碳排放資訊為國際趨勢,目前荷蘭已在建築法規中要求建物需揭露碳排放,美國也在公共採購政策球也者揭露碳排量,台灣目前碳排資訊揭露的工具明顯不足;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震遠強調,上市櫃企業應善盡社會責任,主動做碳盤查、提出淨零承諾及減碳規畫。

 

環團提出5大訴求重點,第一,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規畫應從現行2030減量20%向上提升,並盡速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法;第二,金管會應參照聯合國「誠信第一」(Integrity Matters)報告,修訂企業氣候相關資訊的揭露形式。

 

第三,淨零12項關鍵戰略應將「資訊公開」作為基本原則,並落實於戰略規畫中;第四,上市櫃公司應主動進行碳盤查作業,並提出淨零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第五,企業應針對範疇三的排放,進行盤查並提出減量承諾,跟上國際淨零行動。

刊登來源:聯合新聞網 刊登日期:2022/1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