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低碳新聞

什麼是COP26、聯合國氣候峰會?一次搞懂COP、NDC、IPCC、UNFCCC、巴黎協定與永續金融

2021/11/2 0:0

新聞刊登時間︰2021/10/22

轉載自 CSR天下

 

一、COP是什麼?COP26?UNFCCC?

在解釋COP為何之前,必須先介紹UNFCCC。

UNFCCC全名為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中文翻譯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或「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是聯合國設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歷經多次會議討論後,在1992年通過、1994年生效的公約,目前共有197國成為締約方。

COP的全名是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也就是締約國會議,在氣候變遷這項議題上,所謂的締約國/締約方指的便是簽署UNFCCC的國家,而COP每年會召集簽署國來討論如何共同應對氣候變遷。

COP每年由不同的國家主辦,第一屆COP,也就是COP1,是1995年在德國柏林舉行。2021年所舉辦的COP26則是第26屆。

在這之前,共有幾次舉世聞名的決議,包含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辦的COP3,會議最後通過了《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針對包括二氧化碳在內的氟氯碳化物等六種溫室氣體,定出具體減量目標。

以及2015年在法國巴黎舉辦的COP21,各國通過了《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來取代《京都議定書》。《巴黎協定》內容規定締約國致力推動減碳政策,目標是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控制不超過攝氏2度,最理想是控制在1.5度以內。

此外,所有簽署《巴黎協定》的國家須提出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s)的承諾,並每五年檢討各國對減排的貢獻;同時透過提供氣候融資,協助開發中國家減緩與調適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二、COP26今年辦在哪?如何舉辦?誰會去參加?

原定於2020年底於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辦的COP26,因為COVID-19新冠疫情,延後至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12日以實體的方式舉辦。

除了世界各國的領導人、相關的政府機構官員、談判代表,COP26也會有來自民間的企業、媒體、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等代表參與,預估會有2.5萬人參與。

 

然而,由於許多國家尚未取得充足的疫苗、疫情也未見趨緩,這將增加他們參與COP26的成本、甚至考量風險無法參與。因此,國際間許多民間組織呼籲英國政府再次延後舉辦COP26,以確保與會人士的多元性。但COP26目前仍無延後舉辦的打算。

三、COP26為什麼重要?和巴黎協定的關係?預計達成什麼目標?

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2021年最新報告指出,我們仍有機會實現將升溫控制在攝氏1.5以內的目標,但前提是現在就要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必須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之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

這也代表接下來的10年會是關鍵期,而COP26也就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關鍵峰會。

由於2015年各國因應《巴黎協定》所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整體計算上仍不足以將升溫控制在低於攝氏2度,更不用說1.5度C。但《巴黎協定》的簽署國被期望每五年提交新的、更有雄心的NDC。

因此,COP26會是對《巴黎協定》的一次重要檢驗。而COP26的主要「成功基準」之一,是盡可能讓更多政府提交新的NDC,而這些新的NDC足以使地球升溫遠低於攝氏2度,最好是1.5度以內。

此外,COP26主席兼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長Alok Sharma表示:「釋放金融力量來推動零碳經濟轉型必須成為會議籌備重點。」因此,永續金融也成為此次COP26大會的主軸。

同時,已開發國家還需要兌現在2009年在哥本哈根COP15上作出的承諾,即到2020年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以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雖然2020年的官方資料要到2022年才會公佈,但2020年顯然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美國總統拜登最近也承諾將美國的氣候資金增加一倍,使已開發國家離兌現承諾更近了一步,但在恢復信譽和加強發展中國家和已發展國家之間的信任方面,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你可能也想知道:美國退出又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拜登要如何讓美國成為減碳大國?)

加強調適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是COP26另一個重點,如何應對氣候變遷影響造成的經濟和非經濟損害,即所謂的「損失和損害」(loss and damage),這是透過調適或緩解無法避免的。

關於這部分的討論,往往集中在籌措資金上,但締約方在其他問題上取得進展也很重要,例如進一步實施《巴黎協定》的「全球調適目標」(global goal on adaptation),目前對於該目標的制定還很模糊。

另外,在COP26上各方還需要努力敲定《巴黎協定》的實施指南,〈巴黎協定規則手冊〉(the Paris Agreement Rulebook)。特別是連續幾屆COP談判都沒有共識的第六條(Article 6),其內容關乎國際碳交易市場的執行機制與方式,也是這次COP26各國代表須努力達成共識的重點之一。

 

四、COP26跟台灣有什麼關係?

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成員,也無法參與UNFCCC,但每年都會派出由環保署帶領的團隊到現場,以「非政府」組織層級參與。

此外,台灣人均碳排放量約為12噸,根據「2021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limate Change Performance Index,CCPI 2021),台灣在61個國家中排名第57名,雖比去年第59名進步兩名,但仍是吊車尾。這代表台灣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延伸閱讀:比中國還高!台灣人一年排碳12噸,想日常減碳該如何做?)

面對2020年沒有任何一個颱風登陸,2021年初迎來大旱,卻又發生爆雨導致最繁華的台北信義區也淹水等情況,證明了氣候變遷影響的是所有人、所有產業。作為海島國家,台灣需要採取更積極的作法因應氣候變遷。

同時,歐盟預計在2023年徵收「碳關稅」(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歐洲國際政治經濟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表示,若CBAM上路,台灣鋼鐵、鋁、化肥、電力等產業貿易額,預估會有230億元台幣受影響。(你可能還想知道:歐盟碳關稅將如何實施?)

若台灣不加緊腳步,台灣的出口產品商有可能會面臨出口成本提高、毛利降低、甚至失去訂單等困境。

COP26為世界級的氣候峰會,了解國際趨勢、決議,並將其重大決議作為制定台灣氣候政策、企業決策的一環,不但能與世界一同為減碳貢獻、保護自己的生存環境,也能提高國際能見度、避免被國際社會邊緣化、甚至淘汰。

 

五、對於COP26,CSR@天下有什麼行動?身為公民,可以如何參與COP26?

針對這次COP26,《CSR@天下》也將派記者前往現場,將第一手資訊、現場情況帶給讀者。同時《CSR@天下》也與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合作,同步刊載TWYCC代表團COP26之專欄。

作為公民,若想參與COP26,可以線上參與Green Zone的活動。Green Zone會有許多組織舉辦展覽或活動,向大眾展示他們在氣候變遷上做了哪些事,或藉此傳達他們的理念。

相對於主要目的為氣候變遷協議和行動等國際談判、只有政府官員及其他授權的個人和組織才能進入的Blue Zone,Green Zone開放給所有有興趣的民眾現場、線上參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