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低碳新聞

前線 | 蕉內推出「碳中和內褲」

2022/9/1 0:0

你可能不清楚,平常穿的衣服,居然是碳排放大戶。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碳排放總量10%,比所有航班和海運的碳排放量總和還高。

近日,內衣品牌蕉內與奧地利蘭精集團天絲合作,推出蕉內301p零碳莫代爾內褲。該產品運用的零碳天絲纖維由蘭精集團研發,是Climate Partner認證的全球首款碳中和纖維,可以代替主流服裝用的聚酯纖維,一種全生命週期都造成了大量污染的服裝材質。

生產聚酯纖維的原料需要用化石燃料裂解產生,每年消耗超過 7000 萬桶石油。2015 年聚酯生產排放約 7060 億公斤溫室氣體,相當於 185 座燃煤電廠的年排放量。

即使日常使用中,聚酯纖維材質的紡織品也造成了水污染。這些衣物每次洗滌、甩干時,都會釋放出大量合成纖維,每年約有一百萬噸的合成纖維顆粒會排入污水中,其中超過一半會避開污水處理系統直接排入環境中。

《自然·通訊》中的一篇論文表示,北極近表層海水約92%的微塑料污染都來自合成纖維,聚酯纖維佔到了約73%。

同時自然條件下,聚酯纖維分解需要200多年。由於衣物回收效率低下,即使歐洲87%的衣物都是直接被焚燒或填埋。焚燒或填埋分解的過程也產生了大量碳排放。

零碳天絲纖維最大的區別在於生產原料來自於樹木,用木漿生產的纖維可以直接用於服裝生產。這種纖維在實驗環境下只需八週即可完全降解,而在多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下也能實現百分百生物降解。

零碳天絲纖維的生產過程引入了可再生能源,從源頭減少碳排放。除此之外,天絲通過投資經驗證的碳減排項目,補償無法避免的纖維相關碳排放,達成碳中和。

蕉內通過使用零碳天絲纖維並對生產節能進行流程優化,降低了內褲製造的碳排放和污染。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產品吊牌以及包裝上的二維碼,獲知該產品“碳足跡”。對於無法避免的碳排放抵消,消費者可領取植物種子,蕉內將用禮品激勵用戶培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我國是全球第一紡織大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佔全球的50%以上。2022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表實施意見推進紡織工業綠色低碳生產,鼓勵紡織企業優先使用綠色纖維原料,此前安踏等公司已宣佈使用生產過程能耗更低的SORONA纖維。而碳中和纖維的出現,將讓服裝企業在減碳上變得更“卷”。

 

本文由「張一弛YC」原創出品, 轉載或內容合作請點擊 轉載說明 ;違規轉載必究。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