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追蹤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廿一日公布二○一三年的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碳排量持續惡化,再創新高,全年約三百六十億公噸,且中國大陸的人均碳排量首度超越歐盟。
全球碳計畫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上指出,去年全球碳排較一年前增加百分之二點三,比過去十年的平均年成長率百分之二點五低,主要原因是全球最大碳排國大陸去年經濟成長減緩。
就整體趨勢而言,西方國家的碳排減量,被大陸及印度這兩個東方國家的碳排增量抵消,二者去年的年增率分別是百分之四點二及五點一。
如以人均碳排來看,大陸去年每人平均碳排為七點二公噸,首度超越歐盟的六點八公噸,雖然遠低於美國的十六點五公噸,但已較全球平均的五公噸高出許多。至於大陸碳排是否已進入成長趨緩階段,科學家認為還需觀察一兩年才能確定。
紐約時報報導,這些新數字在聯合國廿三日舉行氣候高峰會前出爐,目的是善加利用近來這波對抗氣候變遷的政治新抱負。科學家說,新發布的數據顯示,要把長期全球暖化控制在可容忍的範圍內,還有極大的努力空間。
協助彙編這份報告的挪威奧斯陸國際氣候及環境研究中心科學家彼得斯說:「我們不能再讓部分國家先減碳、且讓其他國家跟上,因為時間不多了。我們現在就需要所有國家一起努力。」
「全球碳計畫」統計,去年大陸的排碳量是全球的百分之廿九,其次依序是美國、歐盟及印度,分別占全球排碳量的百分之十五、十及七點一。
近年來,多數已開發國家的碳排持續下降,這有部分是經濟成長微弱之故,但也肇因於各國加強氣候政策。以歐盟為例,儘管德國、波蘭碳排增加,但英國、義大利及西班牙皆大幅減少,使得歐盟全年碳排減少百分之一點八。美國過去幾年原也持續減少,但去年因火力發電占比增加,全年碳排增加百分之二點九。
資料來源: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