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低碳生活網 >低碳社區發展簡訊 更新日期 2016/09
*

新北市低碳生活網

第10509期簡訊
*
1. 短工時減碳救地球 經濟學家推「週休第三日」
2. 台灣下修太陽能躉購費率;高效模組、北部系統享加成
3. 美中攜手抗暖化 批准巴黎協定
4. 企業節電行動家能源局邀15家宣示
5. 茲卡疫情升溫 越南加強防疫
6. 暖化讓海洋生病 專家警告當代最大隱患
7. 污染大國巴西 同意簽署《巴黎協定》
8. 乾旱天災 南非被迫撲殺350頭河馬水牛
9. 突尼西亞嚴重缺水 組織警告恐發生暴動
10. 推動環保事業 Apple宣佈加入全球可再生能源活動RE100
11. 招傳染病反噬人類 海洋暖化成「世代最大隱憂」
12. 印尼獎勵村民停止伐木 「電鋸換醫療」護雨林

1.短工時減碳救地球 經濟學家推「週休第三日」

工時越長越好嗎?經濟學家指出,與其長時間缺乏效率的工作,不如擁抱短工時,「週休第三日」,不僅增加休閒時間,改善身心健康,還可能是拯救地球環境最簡單的辦法,甚至保障未來經濟,政府、政黨、智庫和社會運動者都應該認真考慮。

美經濟學者:減少工時 減少能源消耗

美國經濟學家羅斯尼克(David Rosnick)和魏斯布洛特(Mark Weisbrot)的研究指出,減少工時就會減少能源消耗。事實上,如果美國工時可減少至與歐洲相同,能源使用和碳排就會減少20%。

英國政治學者威廉斯(Alex Williams)投書英國《獨立報》指出,週休三日首先可減少大量的通勤時間以及辦公室的能源使用。當我們迫切需要大幅削減碳排、讓經濟更加環境友善,週休三日不失為最輕鬆寫意的辦法。

實務上其實早有先例。2007年美國猶他州重新調整州政府員工的工時,拉長週一到週四工時,週五不用上班,頭十個月就省下180萬美元的電費。只是工作天減少,工時不變,就減少了辦公室燈光、空調、電腦和其他設備的用電。

數千名通勤員工週五待在家,若加上減少通勤省下的碳排,每年可減少超過1萬2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猶他州後來取消了這個實驗,因為州政府禮拜五沒上班讓居民很不方便。這樣的措施必需有配套,讓週五成為大家所共識的「週休第三日」,而不是「不上班的平常日」。不過猶他州的確證實,週休三日能夠減少對環境的傷害。

回歸工作的意義 週休三日有助提升生產力

另一個最直接的反對理由可能是「這樣我們怎麼活得下去?」不過,人類學家格雷伯(David Graeber)近期指出,大部分人的工作至少有部分是沒有意義的。

的確,經濟學家很久之前就注意到,許多工時其實是花在員工要讓老闆看到自己待在辦公室。

週休三日其他的好處還包括改善所謂的「工作/生活平衡」,恢復身心健康、給人們更多社交活動時間、照顧長輩小孩、跟參加社區活動。2015年瑞典的減少工時實驗發現,工時減少可減少生病甚至提升生產力。

經濟學家指出,基於經濟和技術的原因,政府、政黨、智庫和社會運動者都應該認真思考週休三日的可能性。

機器取代人力 工時最終將減少

更長期來看,機器人和機器學習系統將在數十年內取代美國47%、歐洲53%的工作。工作機會將會顯著減少,可能也需要週休三日之類的因應方式,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

威廉斯和施尼賽克(Nick Srnicek)的新書《發明未來》(Inventing the Future)主張,自動化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工作型態。自動化程度越高,將讓生產過程更有效率、耗能減少、人工減少,最終人類的工時將會減少。

要最小化自動化的社會衝擊、最大化自動化帶來的好處,其中一個做法就是發展共享獲益的機制,也就是延長週休和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資料來源:2016-09-01 環境資訊中心

▲top

2.台灣下修太陽能躉購費率;高效模組、北部系統享加成

台灣經濟部能源局召開2017年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審定會第2次會,初步決定下修太陽能、地熱兩項再生能源的躉購費率,但提高沼氣(生質能)與離岸風電的收購價。但為鼓勵民眾採用優質太陽能產品,並平衡區域發展,凡採用高效、獲金能獎太陽能模組的系統,或者設置於北部的系統,將可分別享有5%與15%的收購價加成。

2017年,太陽能的躉購費率考量成本變化,調降4~7%,每度電約為新台幣4.34~6.22元。經濟部指出,2017 年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的公式與2016年相同,但項目新增水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考量設置成本較一般地面型高,因此躉購價格設定在每度電新台幣4.7元。

針對太陽能發電,能源局規劃了多項獎勵措施。在躉購費率加成機制方面,凡使用轉換效率在 20%以上的高效模組或金能獎獲獎模組者,躉購費率可依公告上限加成5%;設置於北北基、桃竹苗、宜花等北部地區的太陽能系統,躉購費率享上限加成15%,達每度電4.99~7.2元。2016年的北部躉購加成為12.5%。

2016年對於高效模組的定義是單晶17.5%、多晶16.6%;今年對高效模組的獎勵方式是免競標。能源局表示,對於高效模組的獎勵措施,一方面希望業者能採用更優質的本地產品,另一方面也希望能減少中國低價模組的衝擊。

此外,裝置容量10MW以上的地面型、水面型太陽能設備完工期限可展延6個月。換句話說,於隔年6月30日前完工者,仍可享有前一年的躉購電價。

在其他再生能源方面,地熱發電反映成本變化,稍微下調,其餘皆有提高。政府另一重點發展對象沼氣(生質能)、離岸風電的躉購費率接調高,以提升誘因。離岸風力發電的階梯式費率將沿用2016年辦法,2017年費率則從現行的每度新台幣5.74元調高到5.98元。

能源局預計在9月20日舉辦聽證會、了解各界意見,再行召開第三次審定會。

資料來源:2016/09/03 科技新報

▲top

3.美中攜手抗暖化 批准巴黎協定

全球兩個最大空氣污染排放經濟體美國與中國,3日在G20杭州峰會開幕前夕,歐巴馬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將各自的「巴黎氣候協定」批准文書,交存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象徵全球氣候變遷協定邁出重要一步;而中美兩國在氣候變遷上的合作,也成為這次G20的亮點之一。

批准文書交付儀式3日傍晚5時30分在杭州舉行。中國央廣網報導,習近平在儀式後致辭指出,中國倡議G20發表首份氣候變化問題主席聲明,率先簽署「巴黎協定」;中國向聯合國交存批准文書,是中國政府作出的新的莊嚴承諾。歐巴馬則說,氣候變化的威脅是人類面臨日益嚴重的挑戰,美中作為兩個最大經濟體和最大排放國,同時批准和接受「巴黎氣候協定」具有歷史性意義;美方願與中方繼續密切合作,為建造一個更加安全和繁榮的世界而努力。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3日上午批准加入「巴黎氣候協定」,而白宮也在下午發布「成果清單:美中氣候變遷合作」,宣布歐巴馬和習近平已經將加入協定的各國官方約章,交存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不過,依照一般程序,協定需要美國參院三分之二多數批准,外傳歐巴馬可能會繞過國會,以行使總統特權方式批准協定。

超過190個國家在去年12月簽署巴黎氣候協定,但仍需通過各國立法機關才生效。美國與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兩個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約25%,美國約15%,中美兩國的減排努力是減緩全球變暖的關鍵。巴黎協定生效的條件,是至少要有55個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55%的締約國,正式加入該協議;美中正式加入,代表占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四成的國家加入,有助於讓協定在年底達到生效門檻。

白宮說,雙方表示會在國內採取因應氣候變遷的行動,促進向低碳及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美國的行動將包括擴大風力與太陽能生產與投資的抵稅額,中國則計畫減少18%的二氧化碳,及15%的能源密集度,並且在2020年提升非石化燃料在能源消費的占比到15%。

資料來源:2016-09-04 世界日報

▲top

4.企業節電行動家能源局邀15家宣示

因應節能減碳趨勢,以及未來國內可能面臨缺電風險的挑戰,發展再生能源,推動節約能源,提升能源效率是我國能源政策的重點方向,其中「節流」更可為企業帶來節省能源支出、增加競爭力的立即效益,受到政府與業界的重視。

號召更多集團企業加入「企業節電行動家」的陣容,能源局本月12日邀請15家集團企業總部舉行自願性節約能源宣示大會,訂定自願節電目標,將節電觀念化為行動,3年提升6%用電效率,及辦公大樓十大節能措施。

帶領集團企業落實節能,能源局95年起推動集團企業自願性節能,截至目前為止,已有便利商店、量販店等17類服務業217家集團企業,共計1.7萬家營業據點參與自願性節能活動,累計95年至104年節電16.5億度,約減少86.1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2,239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

能源局統計,1.7萬家營業據點的總耗能約占服務業20.1%,占全國3.9%,217家集團企業的熱烈響應,在我國推動節能減碳進程中,深具重大意義。

以行動支持能源局的節電政策,有42家醫院及旅館企業從102年起的3年內,採用各項節能措施,包括裝設電力監管系統、特定區域冷房溫度不低於26℃、冷氣不外洩、採用高效率LED照明燈具、照明控制管理、汰換低效率空調主機、泵浦及冷卻水塔變頻控制等重點節能措施的推動,共計節電約3,700萬度,減少約1.2萬噸CO2排放量,相當於30座大安森林公園1年的二氧化碳吸附量,平均節能率達8.3%,超越原設定5%之節能目標,展現豐碩節能成果。

資料來源:2016-09-05 中時電子報

▲top

5. 茲卡疫情升溫 越南加強防疫

全球茲卡疫情持續延燒,加上東南亞國家最近登革熱也升溫,越南衛生部昨天致函指示相關部門加強對茲卡與登革熱的防疫工作。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數據指出,截至8月底,經由蚊蟲傳播的茲卡疫情,已經蔓延7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1個國家發布茲卡的人際傳染消息。

新加坡茲卡疫情近日不斷擴大,截至4日為止,病例增為242例。世衛組織指出,越南是可能出現本土茲卡傳播的國家之一。

越南衛生部昨天啟動大規模防疫行動,包括清除蚊蟲滋生源、噴灑殺蟲劑、抽取樣本送驗、感染者隔離治療與疫情控制方案,以及加強防疫宣導等措施。

越南曾有3人染上茲卡病毒,另有若干外國人來越南返國後確定感染茲卡病毒。越南當局指出,這次展開防疫,若任何人或組織故意不配合、不遵守,將採取罰款措施。

資料來源:2016-09-06 中央社

▲top

6.暖化讓海洋生病 專家警告當代最大隱患

最新大型科學報告今天指出,全球暖化正讓海洋「病情」一天天加重,導致疾病在動物和人類間傳播,威脅全球食安。報告說,海洋溫度節節攀升是「我們這一代最大的隱患」。

法新社報導,專家在夏威夷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世界保育大會上表示,這些經同儕審查的研究結果,是由12國80位科學家攜手匯編。

約9000名領袖和環保人士齊聚檀香山市,參與這場大會。IUCN總幹事安德森(Inger Andersen)在會上告訴記者:「我們都知道,海洋支撐著這個星球。我們也都知道,海洋賦予我們每一秒呼吸。」「然而我們卻讓海洋生病。」

研究共同主筆拉佛雷(Dan Laffoley)表示,這項「解釋海洋暖化」(Explaining Ocean Warming)報告,是「我們歷來針對海洋暖化後果最全面性、最具系統性的研究」。

「衛報」(The Guardian)網站報導,根據這項迄今最全面的海洋暖化分析研究,海洋溫度節節攀升改變海洋物種結構、導致捕魚區萎縮、並開始將疾病傳給人類,是「我們這一代最大的隱患」。

報告提供證據,顯示水母、海鳥和浮游生物正往較冷的極地方向移動,移動幅度上看10度緯度。海洋環境轉移速度比陸地快1.5到5倍。

溫度升高也可能在未來改變烏龜性別比例,因為溫度較高更可能孵出母龜。高溫也意味著微生物會主宰海洋大片區域。

這項研究也納入證據,顯示海洋暖化「正造成動植物疾病增加」。導致霍亂等疾病的病原體,以及會引起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毒藻類大量繁殖,在溫暖的水中更容易蔓延,這些都會直接影響人體健康。

報告也說,在東南亞,海洋漁獲量到了2050年,料將比1970年到2000年間下滑10%到30%,因為魚種分布區轉變。

專家表示,這項報告凸顯迅速採用再生能源的必要性,且必須減少溫室氣體。

資料來源:2016-09-06 中央社

▲top

7.污染大國巴西 同意簽署《巴黎協定》

巴西在12日正式批准《巴黎協定》,身為拉丁美洲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巴西的簽署具有重大意義,期望能藉此鼓舞其他碳排放大國的加入。

巴西承諾要在2025年之前比2005年減少37%的碳排放量,並進一步於2030年減少至43%。根據聯合國統計,巴西釋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汙染氣體,占全球的2.5%,除巴西之外,環境汙染大國美國及中國也於9月G20高峰會前,共同確認《巴黎協定》。

不過其它碳排放的比例高於巴西的國家,如:俄羅斯、印度、日本及德國等四個國家,則是尚未加入簽署行列。

資料來源:2016-09-14 自由時報

▲top

8.乾旱天災 南非被迫撲殺350頭河馬水牛

南非克魯格國家動物園被迫撲殺總計350頭的河馬與水牛,以便緩解3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天災對動物的嚴重影響。

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目前大約有7500頭河馬以及4萬7000頭水牛,是有史以來最高數量。管理處官員計畫將遭到撲殺動物的肉類分發給周圍貧困村落的村民享用。

今年非洲乾旱已經導致好幾個國家的數百萬人民,面臨糧食嚴重短缺的窘況。

南非媒體「新聞24」(news24)今天引述公園發言人費赫拉(Ike Phaahla)表示,因為河馬與水牛茹素,每年消耗掉大量樹木與青草,缺少雨水等於缺少植物,無論如何這些動物最終將因乾旱而大量死亡。

1990年代的大乾旱曾經造成超過50%水牛死亡,只剩下大約1萬4000頭。經過20多年慢慢繁殖才有現在規模。

報導指出,乾旱是調控野生動物數量的自然法則。今年初已出現降雨量銳減現象,但管理處並無出手干預動物數量的計畫。可是隨著乾旱現象日趨嚴重,管理處只好出此下策。

資料來源:2016-09-14 中央社

▲top

9.突尼西亞嚴重缺水 組織警告恐發生暴動

突尼西亞遭遇歷來最乾旱的夏季之一,引起用水嚴重匱乏的抗議後,活躍人士警告,未來將可能發生「乾渴暴動」。

突尼西亞居民長期深受斷水之害,水庫逐漸乾涸,農夫面臨嚴重損失,不僅如此,社會情勢也相當緊張。自2011年革命至今,國家局勢仍相當不穩。

突尼西亞人民創辦的「水觀察」(Watchwater)組織上月警告,國家可能面臨「為乾渴而揭竿起義」,相似於將近6年前遍及全國的示威浪潮。

組織表示:「未能找出迫切且認真的解決方案,將帶來更多各地抗議活動。」

長期以來,水資源短缺一直是突尼西亞的問題,但因為都市化步伐加快,農業及工業用水需求俱增,近年來這項挑戰更加艱鉅。

突尼西亞水資源與漁業事務負責官員拉比(Abdallah Rabbi)告訴法新社,由於國家主要水資源,亦即降雨減少了30%,今年國家受創特別嚴重。

資料來源:2016-09-19 大紀元

▲top

10.推動環保事業 Apple宣佈加入全球可再生能源活動RE100

新浪手機訊 9月20日消息,Apple公司在紐約氣候周上宣佈將加入全球可再生能源倡議RE100,該活動的主要目的在於讓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公司致力於清潔能源。

Apple公司環境、政策和社會倡議副總裁麗莎-傑克遜(Lisa Jackson)分享了最近Apple公司有關環境問題的一些細節。她表示Apple的運營措施使用的是100%清潔能源,並且Apple的全球業務正驅動著美國、中國以及其它21個國家實現93%的清潔能源利用率。

落實到具體措施,Apple公司剛剛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了一座50兆瓦的太陽能電場,這座發電廠將為亞利桑那州的數據中心提供能源。從建成開始,Apple保證這座發電廠利用的能源全部都是清潔能源。

在供應鏈方面,傑克遜承諾將為供應商提供清潔能源解決方案。她表示Apple的iPhone天線供應商就使用了一種特殊的聚合材料,並承諾對所有Apple部件的生產使用100%可再生能源。

談話中,傑克遜這樣表示:“Apple公司致力於使用100%清潔能源,並且我們很高興和其它公司一起努力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我們樂意分享行業領先的工作經驗,推動清潔能源製造供應鏈,並期待與RE100更好的合作,倡導世界各地的清潔能源政策”。

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Apple公司一直走在前端,並承諾會繼續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

註:RE100的其他大公司成員包括宜家,Adobe公司,寶馬,可口可樂,通用,Google,惠普,微軟,耐克,飛利浦,星巴克,沃爾瑪。

資料來源:2016-09-20 新浪網

▲top

11.招傳染病反噬人類 海洋暖化成「世代最大隱憂」

海洋的劇變已經開始影響人類。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最新發表的分析報告指出,隨著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人類活動產生的熱能有90%以上都讓海洋吸收了,如果過去一世紀,表面2公里的海水所吸收的熱能全部釋放到大氣中,地球表面將升溫36°C。

海洋吸收了大量的熱,將使海洋物種組成改變、漁業區域縮水,甚至散佈疾病,可謂是「這個世代最大的隱憂」。

海洋吸熱釋放甲烷冰 恐把地表「烤熟」

「在骨牌效應之下,許多人類的重要產業受到威脅,尤其是漁業、養殖業、海岸風險管理、健康和海岸觀光。」

報告警告,海洋暖化的規模「非常驚人」。20世紀初起,表面幾公尺的海水每20年就升溫0.13°C,本世紀末將升溫共1°C至4°C。

報告指出,海水暖化到某個程度,會從海床釋放出數十億噸的甲烷冰,把地球表面烤熟。就算大幅減少碳排,由於溫室氣體排放和可見後果之間存在時間差,這個現象仍可能發生。

海洋居民速速逃離赤道 底層生物衝擊最深

暖化已經改變魚類、海鳥、海龜、水母和其他物種的行為和棲地。這些物種遠離赤道、往地球兩極移動的速度是陸地動物的五倍。

北大西洋也不例外,這裡的魚類在2050年前將以每十年近30公里的速度往北移,以尋找適居的溫度,沙丁魚、鳳尾魚、鯖魚和鯡魚都已經展現這樣的行為。

受暖化衝擊最深的是海中食物鏈底層生物,包括浮游動植物和磷蝦。其數量和繁殖率的變化將沿食物鏈一路往上傳遞,導致部分魚類開始離開原棲地或是被外來種排擠而消失。

報告也發現,超過550種海洋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已經瀕危,海洋暖化將加速部分物種的減少。

漁獲減少 弧菌傳染、食物中毒案例增

魚類的遷徙對全球43億靠海為生的人口影響不一。如不積極減排,東南亞地區漁獲在2050年將減少近1/3。全球捕撈量由於過度捕撈已經減少至一年9000萬噸,然而2050年全球人口將成長至90億,需要多捕撈數百萬噸才能滿足需求。

海洋暖化也將導致疾病傳播,影響人類健康。IUCN報告發現弧菌傳染病有增加趨勢,而有害的藻類大量增生,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此外,氣旋強度亦隨著海洋和陸地能量增加而更趨嚴重,或是更為頻繁。

珊瑚礁是1/4海洋物種的棲地,但過去30年間的白化潮次數增加了三倍。海溫上升使珊瑚排出共生藻而變白,最終死亡,近期大堡礁珊瑚的大量死亡就是個實例。

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導致的海洋酸化,讓螃蟹、蝦和蛤蜊更難形成碳酸鈣外殼。

IUCN報告建議擴張海洋保護區,更重要的是減少溫室排放。IUCN總幹事安德森(Inger Andersen)說:「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資源的唯一辦法就是快速、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資料來源:2016-09-21 環境資訊中心

▲top

12.印尼獎勵村民停止伐木 「電鋸換醫療」護雨林

非法伐木一直是印尼婆羅洲的一大問題,不過西加里曼丹的一個偏僻村莊最近推出了以「電鋸交換醫療」的社區獎勵計劃,即可保護婆羅洲脆弱的雨林,也能拯救當地村民的生命。

非盈利環保組織「環境永續健康」(ASRI)向西加里曼丹省蘇卡達納市曼蕉村的村民,提出了一項防止非法伐木的計劃,只要整個村莊放棄非法伐木,村民就可以在當地診所就醫時享有優惠,甚至還可以免費接受訓練成為森林保育員或農民。

在此計劃下,所有放棄非法伐木村莊(綠色村莊)的村民來求醫時,醫療費可享高達70%折扣。那些正逐漸放棄非法伐木而被列為黃色或紅色村莊,則可分別享有50%或30%的折扣。

但若有人負擔不起醫療費,他們只要收集種子到非法砍伐的森林來翻種,就可以換取免費醫療保健。

資料來源:2016-09-22 環境資訊中心

▲top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