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歷年低碳社區發展簡訊

低碳社區發展簡訊_第10805期

2019/5/31 0:0

1.簡又新專欄 – 美國護士跟氣候變遷的關聯性有那些
2.阿姆斯特丹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汽機車
3.觀念平台-亞洲氣候變遷 如何對全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4.加州新興「零碳餐廳」 政府帶頭推氣候智慧農業 用吃扭轉氣候變遷
5.地球升溫擋不住》全球暖化英國發警報!「洪水來襲無法避免」沿海城鎮居民恐被迫撤離
6.日本第1條100%使用再生能源的電車路線!
7.地球熱到不像話!北極海氣溫達攝氏29度
8.加州領先全美 2029年新公車零碳排放
9.全球氣候緊急行動今展開 環保署:盼與民間一同努力
10.524全球氣候行動登場 環保署:今年將擬定第2階段管制目標
11.新北首創!公有案場導入公民電廠機制
12.連日豪雨成災!聯合國:極端氣候發生機率最高達90%
13.臺灣再生能源 邁向自由市場

 

 

 

 

 

 

 

 

 

 

 

 

 

1.簡又新專欄 – 美國護士跟氣候變遷的關聯性有那些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04 09:10

轉載自台灣英文新聞

 

你可曾想過社會中哪個行業最受人尊重及信賴呢?蓋洛普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在美國約有高達84%的受訪民眾對於護士有著高信任度,信任程度甚至比醫生高出約17%。明尼蘇達大學護理系教授Shenda Demorest去(2018)年五月執行「護士的氣候挑戰」計畫、期望於2019年底招募全球5,000位護士接受氣候變遷的訓練,並透過白衣天使形象去推廣與教育氣候變遷知識給其所接觸的人。

Shenda透過二個非政府組織進行招募,今(2019)年年初已有約500位護理人員報名參加。策劃人在開場時說明,醫院其實是能源消耗量最高的地方,若單純只是訓練護士來達到能源節省的目的,對於護士來說動力不足。相反的,護士若能清楚了解氣候變遷對於病患傷害有多大,對於醫院的節能減碳又有哪些影響,將可能成為推動他們的動力及使命感,而能更具目標性的執行計畫內容。

根據本基金會執行長達七年之久的民意測驗最新結果顯示,台灣約有高達九成的民眾知道或理解「氣候變遷」議題、顯示台灣人是非常有氣候意識的。相較於全球均值來說這數值可說相當高;美國約只有六成,比歐洲國家低非常多。而氣候變遷對於人的健康的關聯性,對於很多人仍然是很陌生的議題,像熱浪的侵襲時間太長時會產生空氣污染、過敏人口與呼吸道疾病的增加等都是源自自然災害。

據澳洲一所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很多過敏症都是由氣候變遷所引起而增名。從2004-2016年,隨著溫度的增高,蚊子、蝨子等病媒都有變多的跡象。而這個現象在台灣也看的到,如登革熱的發生案例過去大都在南台灣,如今已有往北移的跡象。

2018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地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愈來愈多,使得溫室氣體愈來愈大,若照這樣的狀況持續下去的話,未來的五十年裡面2030年到2080年和1971年到2020年相比較的話,人類因氣候變遷死於熱浪或是其他原因人數將攀升四~五倍之多,這是很可觀的。

2018年年底在波蘭舉行的氣候變遷大會就指出,2030年到2050年世界的人口受氣候變遷的影響預計多出25萬人死亡。這對於醫學工作人員來講,生病的人多了使得他們的工作量也跟著增多,對於國家亦是一大損失。因此,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5年到今日,若大家把氣候變遷控制好的話,預計可減少百萬人的死亡。現在每年全球有7百萬人受空氣污染與熱浪影響而死亡。Shenda有鑑於此事的嚴重性,認為只有透過人們信任且願意傾聽的對象去宣傳與推廣氣候變遷的相關知識,以期望大家早日面對其所帶來的災害。

如今,護士與氣候變遷的議題正透過無名英雄以其自身的力量,說服醫生與護士的加入,期望能改變醫院的文化、推廣節能減碳,進而影響病患與家屬,而這股力量正在美國形成,相關議題也刻正延燒當中。

 

 

 

2.阿姆斯特丹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汽機車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04 11:10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荷蘭阿姆斯特丹將逐步淘汰燃油汽、機車,2030年全面禁行燃油車輛,為鼓勵民眾汰換,將推出獎勵措施。

許多國家或城市開始管制排放溫室氣體的車輛上路。馬德里去年限制2000年前製造的汽油車以及2006年前製造的柴油車進入;羅馬承諾2024年前將禁止柴油車行駛市中心;丹麥政府希望2030年禁止銷售新的汽油車及柴油車,2035年禁止銷售油電車。

阿姆斯特丹也跟進,分階段淘汰傳統動力車輛。明年起,車齡15年以上的柴油車禁行荷蘭首都附近的A10環狀道路;2022年,排放廢氣的公車及遊覽車不得再駛進市區;禁令2025年將擴大至水上小艇、輕重機車。2030年起將全面禁止燃油汽機車輛行駛市區。

阿姆斯特丹將以提供電動車充電站和補助,鼓勵居民轉換成電動車及氫動力汽車,希望可以在未來幾年也促進二手電動車市場的興起。市區裡現有3000座電動車充電站,若要讓計畫可行,必須在2025年擴增至1萬6000至2萬3000座充電站。

市議會表示,空氣汙染造成市民壽命減短,希望從行車方面逐步改善汙染,市議員雪倫(Sharon Dijksma)說:「危害阿姆斯特丹健康最大的無形殺手是汙染」。阿姆斯特丹、馬斯特里赫特以及鹿特丹荷蘭三座城市因交通繁忙,空氣汙染指數超過歐盟標準。二氧化氮及懸浮微粒的排放可能會造成呼吸道疾病。

荷蘭汽車工業協會說,這項計畫是場災難,沒有錢買電動車的家庭將被淘汰,只有有錢人住得起阿姆斯特丹。

 

 

 

3.觀念平台-亞洲氣候變遷 如何對全球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08 05:50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全球性暖化有著全球性的意涵;而在當今相互依存的世界裡,亞洲地區所發生的事情,影響幅度卻遠遠地超出了亞洲的範圍。

去年登陸美洲的強烈颶風佛羅倫斯、麥可,以及歐洲創新紀錄的高溫皆已成為全球頭條新聞。但是,若將視角放在亞洲各地區和企業,也在去年遭受了一連串因天氣相關的嚴重災害。

去年9月,超級颱風山竹在菲律賓、香港和中國大陸南部留下了肆虐的痕跡;去年初夏,日本和中國部分地區遭遇幾十年來最惡劣的天氣;席捲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季風洪水則是本世紀最嚴重的一次。隨著今年的颱風季與雨季即將來臨,全球其他國家應該要提高警覺。畢竟,亞洲是全球經濟成長的引擎。這是一個至為關鍵的地區,全球的企業在此生產、 獲取原料和進行銷售。亞洲地區的港口和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更是全球物流的關鍵連接點。

因此,亞洲的氣候災難可能在半個世界以外產生連鎖效應。想想2011年和2012年初,泰國洪水是如何在全球造成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並擾亂供應鏈的運作。或者去年日本關西機場被燕子颱風淹沒而關閉了好幾天,導致製造商爭相尋找替代的貨運中心。

事實上,亞洲地區特別容易受到全球氣溫上升影響的部分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許多城市和大型都市如上海、孟買、胡志明市和雅加達,皆位於地勢較低的沿海地區,因此較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和海洋風暴侵襲的影響。

亞洲許多地區的氣候變遷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正在加劇此一脆弱性。隨著亞洲城市的擴張和全球氣溫的上升,越來越多的房屋、機場、發電廠、倉庫和工廠將面臨極端氣候所帶來更高程度的風險。匯豐集團最近的一項評估發現,印度、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最容易受到氣候風險的衝擊。

因此,自然災害所帶來的經濟成本飆升也就不足為奇了。2007年至2016年,亞太地區平均每年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估計為760億美元。根據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洲開發銀行和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的一份報告顯示,此數字是十年前的兩倍多。

但我們仍有理由對亞洲地區在氣候變遷所作出的努力抱持希望。

許多國家和地區正著手提升管理能力,以防範與氣候相關的災害並減少碳排放量。科技的進步使得更多的城市規劃者、建築師和企業能夠掌握低碳發展的技術,各種促使建築物和城市更加節能的技術如交通管理、廢物處理、乾淨能源和低碳運輸等,其發展日趨成熟且商業應用也愈來愈普及。

儘管目前中國和印度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分別位居全球最高和第三高,但這兩國都在竭力發展綠色經濟。印度計畫到2022年將產生175兆瓦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中國亦設定了降低碳排放強度的宏大目標,並已成為全球太陽能、風力發電和電動車領域的主要參與者。

與此同時,香港政府已宣佈了一項綠色債券發行計畫,其規模高達1,000億港元(超過127億美元),可能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主權綠色債券發行計畫。這對全球各國來說的確是個佳音。畢竟,在未來幾年內,亞洲將佔全球約六成的能源需求。因此,亞洲地區對環境所作出的努力,對於全球遏止氣溫上升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當然,鑒於當前挑戰的規模,決策者、企業、一般大眾和金融機構皆需要持續且加緊努力,以朝向低碳的世界邁進。其中一部分的挑戰在於提升企業和投資者對於保護環境舉措和社會行動重要性的認知。在匯豐委託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亞洲地區僅有23.7%的發行機構和40%的投資者制定了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策略,遠低於全球的平均水平。在歐洲,這兩個數字分別為86.7%和84%。

政策方面,需要採取的行動包括加強(和落實)建築物條例,規範土地使用、鼓勵低碳技術投資,並促進企業為環保相關的計畫融資等。這些行動成本皆所費不貲。以海港為例,根據顧問公司Asia Research And Engagement的資料,若升級打造亞太區域的主要港口,使其足以應付本世紀末的氣候條件,將耗資高達490億美元的投資。但是,若把氣候變遷問題置之不理,或是做得太少、太晚,只會使得問題加劇,不僅在亞洲地區如此,對世界其他地區更是如此。

 

 

 

4.加州新興「零碳餐廳」 政府帶頭推氣候智慧農業 用吃扭轉氣候變遷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10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有機商店已經不稀奇了。美國加州新興的「零碳餐廳」,以零食品碳足跡為目標,消費者來這裡消費,就能實質資助當地的農場實施氣候智慧農法。新研究顯示,這項由加州政府與民間合作的計畫,減少農業用地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樣的改變就可以扭轉氣候變遷。

加州食品與農業部(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CDFA)和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 CARB)表示,他們將為食品和纖維供應鏈中的企業建立機制,直接為加州農場和牧場的氣候計畫提供資金。

農業用地在因應氣候變遷上扮演關鍵性角色。這種合作將使私人資金能夠用於支持國家氣候智慧農業計畫。

「碳耕法」指的是各種能把碳擠入土壤中的農法,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封存到土壤中,增加土壤碳含量有助於植物生長,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並減少肥料使用。

土地管理上的小變化也可以稱為碳耕法,如引入零耕農業、保留殘株、混農林業或使用能減少甲烷的飼料添加劑。大規模的碳耕法可能是涵蓋整個農場的減排和吸碳綜合性計畫。

CARB和CDFA打算召集專家小組來設計一套方法,吸引私人投資資金用於氣候智慧農業計畫。

為發展合作關係,CARB和CDFA將與加州非營利組織「多年生農業計畫」和其下的「零食品碳足跡計畫」合作,推出「重建加州再生餐廳」(Restore California Renewable Restaurants),消費者可透過選擇「零碳餐廳」為農場提供資金。

「零食品碳足跡餐廳」透過自願性資助氣候智慧農法,建立再生食品系統。透過直接增進土壤健康和提供優質營養成分來吸引各級餐廳加入。新研究顯示,這些改變可以扭轉氣候變遷。

餐廳有60%到70%的碳足跡來自食物本身。零食品碳足跡計畫將指導餐廳如何選擇供應商、設計菜單和控制份量來減少食物排放。

到2030年,這些再生餐廳可以幫加州農場和牧場減少數百萬噸的碳排。

 

 

 

5.地球升溫擋不住》全球暖化英國發警報!「洪水來襲無法避免」沿海城鎮居民恐被迫撤離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10 09:00

轉載自風傳媒

 

雖然多國在2015年簽訂《巴黎氣候協定》,試圖延緩全球暖化危機,但研究發現,全球平均溫度仍穩定上升,有可能增加至較工業化時代前多出攝氏4到5度的水準。在英國,隨著海平面持續上升、洪水氾濫成災,對沿海地區的人口造成威脅,當局也被迫對此採取緊急對策。英國環境局9日發出警告,表示未來可能必須將沿海社區全數遷出,以防洪水淹沒居民家園,政府並呼籲大眾改變防洪策略及評估方式,讓英國未來面對洪患侵襲時,能有更高的恢復能力。

 

洪水來襲無法避免 恢復能力成關鍵

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 Committee on Climate Change)的報告預估,到了2080年,全英國將有150萬戶房屋處於重大洪患威脅中。環境局長波伊德(Emma Howard Boyd)表示,海岸線變化與水災的發生都是常態,「但氣候變遷使兩者變化帶來的威脅增長,並加快了它們的速度,」因此當局為此組織了一項長期計畫,以調節洪患及海岸線的變遷。

在環境局的洪水對策中寫道,英國應建立具備「氣候彈性恢復力」(climate resilient)的社區,建立天然屏障及洩洪系統,同時增加房屋與企業的抵禦能力,例如使用防洪門或是鋪設易於排水的石頭地板,並拋開過往針對單一事件處理的模式,即刻改變防洪及評估水患的方法,「我們必須採用另一種思維。」波伊德直言:「我們無法靠著不斷豎立高聳圍牆來戰勝水患,而是必須考量水患與海岸線的恢復力,確立適宜準則,幫助沿海社區居民更加瞭解他們面臨的危機,並做出正確判斷來回應。」

 

海平面上升威脅 數千人被迫拋棄家園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位於英國東邊、鄰近北海(North Sea)的亨伯(Humber)河口,逐年上升的水位正威脅著當地5萬多戶的屋舍。2013年,位處當地諾福克郡(Norfolk)的村莊漢姆斯比(Hemsby),慘遭大浪襲擊,上千人因此被迫離開家園。英國環境局警告,因為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房產蓋在易泛濫的平原地區,將會有更多房屋面臨被大水淹沒的風險。

 

6年花千億 防洪對策刻不容緩

英國氣候變遷委員會主席格默(John Selwyn Gummer)上週也對英國政府喊話,呼籲應制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指標,讓溫室氣體排放量能在2050年減少為零,格默強調減少碳排放才是首要之務,英國急需通過調整來避免情況惡化。但環境局正在推行的「地區恢復力」(resilience for places)政策,則是為了讓沿海地區有能力處理洪災與海岸線上升的危機,目標至2050年,全英國都有足夠的恢復力面對水災及海岸線危機。

但計劃施行所費不貲,英國環境局預估,為了建造傳統的防洪圍牆,及處理非人為發生的洪水,每年預計要花費10億英鎊(約新台幣400億)。英國環境部官員科菲(Thérèse Coffey)表示,為了保護30萬棟房屋,政府在6年內已經砸下26億英鎊(約新台幣1040億)資金,並投入超過1500個計畫,「但氣候變遷代表著持續增加的危機,而讓國家做好準備是政府的首要考量。」

 

 

 

6.日本第1條100%使用再生能源的電車路線!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15 15:06

轉載自公民新聞

 

今年3月下旬,日本東京急行電鐵(簡稱東急電鐵)達成一項創舉,在東北電力的協助下,旗下世田谷線行駛與車站設施所用的電力,100%為再生能源。

這條被許多觀光網站推薦的世田谷線,連結東京都世田谷區三軒茶屋站與下高井戶站,是東急電鐵唯一的路面電車。全長5公里,沿線共有10站,一天運輸人次達5萬7千餘人(2017年度)。2018年度電力消耗為215萬6000kWh,這次全部轉換為再生能源,預計可減碳達1263公噸,相當於5.2個東京巨蛋的排碳量,非常驚人。

除了減碳效果,不得不說世田谷線同時也蘊藏極大的減碳宣傳效益。台灣曾有多名旅遊部落客給予這條線高度評價,像是「感受得到當地生活的質感,符合我們對日本人的想像——細緻且寧靜。」,或是「沿途有著讓人探索不完的復古商店街、主題神社以及充滿生活感的書店與雜貨店。」,皆誘使人想來一場迷你小旅行。東急電鐵也許是看中了這些觀光特色,才特別綠化這條電車路線,以推廣公司低碳與循環社會的經營理念。

談到這裡,讀者也許會好奇,究竟這條觀光列車的電力源自何處呢?其實,世田谷線所使用的再生能源,來自東北電力旗下的山形縣大越水力發電所,及岩手縣松川地熱發電所;兩者電力由東急電鐵旗下的電力公司、「東急 POWER SUPPLY」(簡稱為東急電力)代銷,賣給東急電鐵(參見上圖)。

低碳生活部落格曾經介紹過東急電力的經營成績,在電力自由化的當年便斬獲8萬戶客戶,次年業績倍增為30萬戶,目標更設定在電車沿線客戶的兩成。這次世田谷線使用100%再生能源,目的也在提高沿線的價值,讓旅人的行腳更低碳些。 

但對於東急電鐵此番創舉,日經BUSINESS記者評論道,因為世田谷線短,佔總營運路線比例很低,即便100%採用再生能源,全體排碳也只能降低0.5%。有鑑於再生電力比起一般電力價格仍高上2成,若要全面使用,還是存有難度。

不過即便如此,因為世界上響應「RE100」運動(100%使用再生能源)的企業越來越多,不僅歐美,中國印度的企業也是,日本企業也有好幾家參與。因此,即便東急電鐵還不能提出明確的進程、數值目標,但其他路線已經考慮跟進。如果同行也有動作,大量使用電力的鐵道業界,可能會跟進加速採用再生能源。

對台灣而言,值得注意的一點,在於對「RE100」的意識。「RE100」不但要求企業本身,還會要求供應鏈。目前,日本已有許多企業正摩拳擦掌為此準備。因此,台灣廠商即便自己不為所動,單單作為供應商,將來也會有壓力。屆時台灣是否有足夠的再生能源來提供憑證,將影響到企業的競爭力。而台灣缺乏足夠的內銷市場,長期持續仰賴國際貿易,在此條件下,再生能源會是往後參與國際貿易時,用來做資格競爭的籌碼。

 

 

 

7.地球熱到不像話!北極海氣溫達攝氏29度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15 16:47

轉載自世界日報

 

上周末全球氣候系統發出警報,俄羅斯西北部的北極海入口附近,氣溫上升到攝氏29度。 美國夏威夷天文台近日數據顯示,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突破415ppm(百萬分濃度),創下地球300萬年以來最高的二氧化碳濃度。

俄羅斯阿爾漢格爾斯克(Arkhangelsk)11日的氣溫為攝氏29度,往年平均氣溫約為攝氏12度。這座擁有35萬人口的城市座落在白海旁邊,白海最終匯流至北極海的巴倫支海。

位在阿爾漢格爾斯克以東的農村地區科尼亞斯(Koynas)12日氣溫更高,飆升至攝氏31度。俄羅斯許多地方包括從哈薩克斯邊境到白海,都在上周末創下高溫紀錄,比平均溫度高出約攝氏20度。

這些變化都與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已超越史上象徵性門檻。夏威夷莫納羅天文台11日的數據顯示,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突破415ppm,可能是300萬年來最高。自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近50%。

科學家總結說,二氧化碳屬於溫室氣體,隨著其他幾種溫室氣體的增加,是近幾十年來氣候暖化的主要原因。

 

 

 

8.氣候變遷威力駭人 促澳洲農人與政壇改變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15 17:50

轉載自中央廣播電臺

 

剛經歷完史上最酷熱夏季的澳洲18日將舉行大選。而近來長期乾旱、無情野火與世紀洪水交替侵襲澳洲大陸,除了讓氣候變遷成為選民關心的議題,也促使澳洲內陸農民不敢漠視氣候變遷的威力,開始採取動作力挽頹勢。

在澳洲東北部的昆士蘭省(Queensland),50年前放牧業者為了作業方便,以噴撒化學藥劑與砍伐樹林等不良的務農手段摧殘土地。時至今日,昆士蘭省飽受天災摧殘,估計自2007年至2016年,天災每年讓昆士蘭省損失110億澳元(約77.5億美元),而且金額持續增加。

在昆士蘭省,農民之間正吹起一股改變的風氣,決定減少碳排放,種植番茄與辣椒的庫特爾(Denis Couture)便是其中之一,現在的他,對化石燃料敬而遠之,改用太陽能板與電池供應電源。

澳洲農民庫特爾:『(原音)澳洲再生能源很豐富,我們有很多。到處有風、有太陽能,現在我們已取得電池新科技。』

為了家鄉這塊「太陽之州」(Sunshine State)的永續發展,現在當地倡議團體「農民為氣候行動」(Farmers for Climate Action)已經有5千名成員,不再被動等待政府作為。

事實上,澳洲政府不願大刀闊斧對抗氣候變遷的態度,已引發許多人的不滿。去年底就有數千名澳洲學生加入「每週五罷課救地球」運動,要求澳洲政府加強對抗氣候變遷,引發全球關注。

但是澳洲採礦業的勢力依然不容小覷,他們除了提供政治獻金,也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光是昆士蘭省中部就有超過2萬人受雇於採礦業。去年現任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sion)的執政黨就曾在制定排碳目標的爭議中,爆發逼宮的茶壺風暴。而這次大選聲勢領先的「勞工黨」(Labor),在工會的壓力下也不敢完全逐步淘汰採礦。然而隨著選民愈來愈注重環境政策,專家預期,就算澳洲政壇一時難以改變態度,氣候變遷日後仍將成為主導澳洲選情的力量。

 

 

 

9.全球氣候緊急行動今展開 環保署:盼與民間一同努力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24 10:05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針對民間團體今天舉行「全球氣候緊急行動」,環保署表示,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艱鉅挑戰,政府深表認同,也與大家站在同一陣線,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13,已採取各項氣候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並期望與民眾一起行動。

環保署今年正擬定溫管法的第2期階段管制目標,屆時也將召開公聽研商會議廣納各界意見,擴大公民參與基礎。

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表示,我國非聯合國成員,無法正式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方相關機制,但身為地球村一員,我國已經在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中設定2050年國家長期減量目標,降為基準年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並以5年為1期方式,制定2020第1期階段管制目標與2025、2030年願景方向,分別較基準年減量2%、10%及20%,以先緩後加速的減碳路徑逐步落實。

她表示,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以法律明定長期減碳目標的國家,且優於韓國、新加坡、中國等亞洲鄰近國家的宣示目標。

蔡玲儀說,除設定目標外,政府依照溫管法規範制訂「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揭示減緩與調適的基本方向,訂定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

環保署表示,全國22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也已提出「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對抗氣候變遷:包括輔導產業製程與鍋爐燃料改善、公共運輸與低碳運具持續成長、縣市住商部門汰換耗能設備、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讓我國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成長速率已大幅減緩,依國際能源總署資料顯示,台灣過去10年來平均成長率為0.1%,優於新加坡的1.6%、韓國的2.3%。

 

 

 

10.524全球氣候行動登場 環保署:今年將擬定第2階段管制目標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24 13:33

轉載自自由時報

 

由民間團體發起的「524全球氣候行動」台灣響應活動下午登場,環保署對此表示認同,也強調與大家站在同一陣線,台灣過去成長幅度較新加坡、韓國為低,已經有成果,今年也將擬定出第2期階段管制目標,並將召開公聽研商會議廣納各界意見。

環保署表示,我國非聯合國成員,無法正式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之締約方相關機制,但身為地球村一員,我國已經在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中設定2050年國家長期減量目標,降為基準年2005年排放量的50%以下,並以5年為1期方式,制定2020第1期階段管制目標與2025、2030年願景方向,分別較基準年減量2%、10%及20%,以先緩後加速的減碳路徑逐步落實。

環保署也說,已依照溫管法規範制訂「國家因應氣候變遷行動綱領」揭示減緩與調適的基本方向,並訂定涵蓋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6大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全國22個直轄市及縣市政府也已提出「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對抗氣候變遷,內容包括輔導產業製程與鍋爐燃料改善、公共運輸與低碳運具持續成長、縣市住商部門汰換耗能設備、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等,這些努力已經抑低我國能源燃燒所排放二氧化碳,成長速率已大幅減緩,依國際能源總署資料顯示,台灣過去10年來平均成長率為0.1%,優於新加坡的1.6%、韓國的2.3%。

環保署也提到,溫室氣體減量首重調整能源結構, 2025年發電占比將大幅提高天然氣至50%、提高再生能源至20%及降低燃煤至30%,預計在2025年,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將分別達成20GW與6.9GW的設置目標。在政府減煤、增氣、展綠的政策積極推動下,近來再生能源已有顯著進展,2019年2月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已達到約2.9GW,我國首座達商業規模的離岸風場也在今年5月中旬正式開工,預計今年底完工。初步統計去年電力排放係數已下降至每度發電排碳0.534公斤二氧化碳當量(kgCO2e/度),較前一年降低3.6%,能源部門將持續致力達成我國電力排放係數目標,進一步降至2020年的0.492及2025年的0.394。

 

 

 

11.新北首創!公有案場導入公民電廠機制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25 00:52

轉載自風傳媒

 

為帶動更多民眾參與再生能源設置,新北市政府全國首創於公有案場導入公民電廠機制,並於24日舉辦簽約儀式,由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大同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林和龍、蘆荻社大主任李易昆及淡水社大董事長許慧明共同簽約,後續將由新北市政府提供場域,大同公司進行施作,蘆荻社大及淡水社大培力民眾能源意識並號召民眾出資參與,結合產官民三方力量合作建置2處公民電廠示範基地,盼能藉由案例經驗擴散,逐步建立民眾能源自主意識,讓公民電廠在新北遍地開花。

 

公民電廠觀念結合市民力量 打造永續低碳城市

吳明機表示,新北市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自102年起即率北部縣市之先,辦理公有房舍太陽光電公開標租,迄今已完成158處案場設置,設置容量達14.82MW,年發電量約1,408萬度,且每年可減少7,448公噸的碳排放,並增加596萬元以上市庫收入。

而為促進民眾參與能源轉型,同時接軌國際再生能源發展趨勢,今(108)年度第6次公開標租案特別導入公民電廠機制,除了2MW的太陽光電設置目標外,更攜手大同公司、蘆荻社大及淡水社大共同設置容量達20KW的2處公民電廠示範基地,未來也期望能持續推廣並落實公民電廠的觀念,結合市民的力量,打造新北市成為永續低碳城市。

 

民眾參與電廠營運 帶動全台能源轉型

蘆荻社大主任李易昆表示,蘆荻社大長期關注能源議題,自104年起積極參與經發局節電及能源自主計畫,以民主學習及社區參與精神,培力在地民眾能源意識,並於今年3月29日正式成立「有限責任新北市庶民發電學習社區合作社」,以每股5,000元方式招募股東,售電盈餘除分配給社員外,其中5%會作為在地能源教育使用,合作社除了正積極開發民眾屋頂作為施作場址,也很感謝經發局媒合公有場域,宣示政府推動綠能的決心。希望藉由民眾參與電廠營運,能讓民眾親近能源議題並認識再生能源及公民電廠,進一步帶動全台能源轉型。

經發局補充,為擴大再生能源發展版圖,除公有場域外,目前市府也已針對轄內住宅及工廠等民間建物以聯合標租方式進行推動,由市府協助擬訂民眾與能源業者間的租賃契約書範本,並代為遴選值得信賴的優良能源業者進行建置等行政作業,降低民眾獨自洽詢與作業成本,同時提高設置信心,後續將陸續於轄內各行政區進行盤點並辦理招募說明會。詳洽經發局葉小姐(02-29603456分機5335)。

 

 

 

12.連日豪雨成災!聯合國:極端氣候發生機率最高達90%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25 10:49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連日豪雨侵襲台灣,中央氣象局針對各地發布豪雨、大豪雨警報,雙北地區更是在短短的3小時內累積雨量破百,全台各地許多地區傳出淹水災情,而連日的豪雨,是否為氣候變遷所帶來影響,又是什麼原因造成全球氣候變遷,更導致極端氣候?

自17日起受鋒面挾帶豪大雨侵襲台灣,造成飛機起飛延誤及多處停電,造成民生不便,經濟部水利署也持續發布淹水警戒,並同時發布水庫放流警戒,根據農委會統計,至24日17時止,農業產物估計損失計8,842萬元,以高雄市損失2,398萬元(占27%)最嚴重,而作物部分則是水稻最為嚴重,損失金額3,811萬元,其次為巨峰葡萄、西瓜、香瓜、木瓜等。

中央氣象局長期預報科科長陳孟詩表示,520豪雨淡水的日降雨量達222.5毫米,創同期歷史第二高,是屬於當地極端天氣事件之一。她解釋,極端天氣事件是指某地不在統計數據正常分布範圍內稀有的事件。通常是以當地過往天氣數字為基礎,最不常見的天氣事件。

 

氣候變遷受全球暖化影響!未來豪大雨機率會更高

環保署解釋,氣候變遷是指地球氣候長時間內的整體改變,影響的因素很多,包括火山噴發或是週期性的太陽活動等,至於極端氣候則是氣候數值高於或低於門檻值(上限或下限之10%,5%,1%)的事件,及氣候數值達特定絕對值(例如:危險標準)的事件。

目前影響氣候變遷甚鉅的因素則是全球暖化現象,由於人類大量的製造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等溫室氣體,因此將原本對自然的影響層面從地球表面擴展到大氣,也就是溫室效應,藉由大氣的運動,影響逐漸佈及全球。

而空氣越溫暖,蘊含的水氣就越多,每升溫攝氏1度,全球大氣中的水蒸氣就會增加7%,氣溫上升可能會增加潮濕地區的降雨量,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表示,對流越來越旺盛、瞬間豪大雨越來越強,氣候變遷衝擊下,台北未來豪大雨機率更高,淹水風險更大,不過,陳孟詩指出,大約數值仍無法預測。

中央氣象局也在104年修訂「大雨」標準,從24小時累積雨量達50調整至80毫米以上、而「豪雨」標準則從24小時累積雨量達130調整至200毫米以上,原因是豪大雨的趨勢增加,故提高降雨量標準。

 

全球受氣候變遷衝擊!海平面升高等極端事件的機率高達90%

台灣處於季風氣候與颱風侵襲路徑,無可避免的需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像是2014年冬天及2015年春天降雨不足,新北市和桃園市於2015年4月8日至5月11日實施第三階段限水,然而在解除限水不足一個月時,2015年6月7日因午後對流雲系發展旺盛,中央氣象局即針對大台北地區發布豪雨特報、經濟部水利署亦針對台北市及新北市發布淹水警戒。

環保署說明,極端降水會造成淹水、山坡地崩塌與土石流等災害;乾旱則會造成農工商產業停產或減產的經濟損失、水量的減少及水質的惡化,甚至會危害到動植物的棲息環境,使得物種滅絕、民生供水量不足、天乾物燥也容易引起森林火災。

而台灣極端氣候與降雨的現象與聯合國評估報告指出的地球升溫風險極為一致。該報告指出,未來發生如熱浪、豪大雨、乾旱、颱風強度增加、海平面升高等極端事件的機率高達66%至90%,再加上全球經濟發展與人口成長趨勢,未來災害的次數、受影響人口與災害損失將會大幅增加。

 

想要減緩全球暖化!你我可從日常做起

環保署表示,想要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方法包括節能減碳、調整生活方式、發展減碳科技、提倡低碳新經濟、使用替代能源等,而環保署也提出「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柔性的方式呼籲民眾響應低碳的生活習慣,達到溫室氣體減量效果。

 

一、少開冷氣、多開窗

二、隨手關燈、拔插頭

三、將傳統鎢絲燈泡改為省電燈具,以淋浴代替泡澡

四、選購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省水標章及EER值高的商品

五、選用油氣雙燃料、油電混合或電動車輛與動力機具,養成停車就熄火習慣

六、多搭乘公共運輸工具

七、多走樓梯,少坐電梯

八、愛用當地食材,吃多少點多少,減少碳排量

九、自備隨身杯、環保筷、手帕及購物袋,少用一次即丟商品

十、選用再生紙、省水龍頭及馬桶,落實資源回收

 

 

 

13.臺灣再生能源 邁向自由市場

新聞刊登時間︰2019/05/30 09:11

轉載自經濟日報

 

我國於106年1月完成《電業法》修正,開放再生能源自由交易,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於106年10月公布施行「自願性再生能源憑證實施辦法」,建立台灣再生能源憑證制度後,台灣再生能源市場機制已經啟動,108年5月1日總統公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確立國內再生能源市場「躉購制度」與「自由交易」雙軌運作,國內企業已可採購再生能源電力,達成使用再生能源的承諾或環評要求。

國內再生能源憑證是由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做為第三方單位來驗證憑證所記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及發電量資料,以確保發電量的正確性,並利用電子化追蹤系統,對每1,000度的再生能源電力給予獨有的再生能源憑證序號,即可用於儲存及查證每個再生能源憑證於溫室氣體盤查、社會責任宣告等類型的使用紀錄,避免憑證登載的再生能源效用被重複計算,提高終端使用者宣告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的可信賴度。

由於再生能源憑證(T-REC)的高信賴度,已可應用於環保署國家溫室氣體盤查、全球環境揭露與評比CDP(原碳揭露專案)、全球企業永續評估資料庫(RebecoSAM)等各項用途,並可連結至道瓊永續指數系列(DJSI)、摩根史坦利環境、社會、治理指數(MSCI ESG index)。國際企業如蘋果公司、Google公司認同採用T-REC。根據遠見雜誌2018年5月發布2018年參與《遠見》企業社會責任獎問卷調查的企業共計138家,其中10.9%企業取得再生能源憑證,19.6%企業則是已購買再生能源憑證,32.6%企業申請規畫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