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歷年低碳社區發展簡訊

低碳社區發展簡訊_第10704期

2018/4/30 0:0

1.美多州不理川普 續推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2.經濟成長或減少碳排?印度等開發中國家難兼顧
3.雷諾汽車也略懂分散式能源?為葡萄牙聖港島打造電動智慧電網
4.拚綠色發展 陸減碳成效提前達陣
5.目標2050零碳排 紐西蘭將禁海上石油天然氣探勘
6.葡萄牙於三月達到 100% 再生能源供電
7.全球航運業達成協議 2050年時排碳減半
8.安省加州聯手抗污染 碳貿收24億回饋建設
9.天然地保護 推動城市森林
10.【尋找台版公民電廠】德國經驗:不僅要綠 還要在地
11.新北推太陽能發電 鎖定6959家工廠
12.設置節電診所 社區和校園發標章
13.新北建低碳城市 經驗享譽國際
14.美國的溫室氣體一半是由吃牛肉者所產生
15.迪士尼世界增50MW太陽能,為兩座主題樂園提供綠電
16.美植物演化學家建議:因應氣候變遷應發展「精準農業」

 

 

 

 

 

 


 

1.美多州不理川普 續推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01 08:18

轉載自中央社

 

美國總統川普已廢除前總統歐巴馬時期通過的多項環境法規,使得涵蓋範圍從在公有地上運用水力壓裂(fracking)技術,到保護瀕危物種在內的數十項管制,都遭到刪除。

法新社報導,不過支持巴黎氣候協定人士認為,儘管美國是唯一宣布退出協定的國家,但透過各州努力,仍有可能達成巴黎協定設定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政府最新鎖定的目標是汽車燃料與排放標準的法規。

報導指出,環境保護署(USEPA)署長普魯特(Scott Pruitt)已斷定,歐巴馬時代的管制對製造業者而言過於沉重。普魯特與化石燃料產業有關係,對氣候變遷的理論抱持懷疑態度。

環境保護署去年秋季宣布,正在尋求廢除「潔淨電力計畫」(Clean Power Plan),這項歐巴馬的招牌環境政策對各州溫室氣體排放作出限制。

不過,根據前紐約巿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和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提出的「美國承諾」(America's Pledge)倡議,全美50個州當中的20個以及數百個城巿和1000家公司,已就降低溫室效應設定目標。

溫室氣體排放量大約相當於整個法國的加州立下跟歐洲聯盟一樣遠大的目標,致力在2030年前實現較1990年減排40%。

但問題在於,某些區域和企業所採取的行動,能否完全替代聯邦立法成為核心呢?

根據「美國承諾」,支持巴黎協定的各州和各城巿,僅占全美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35%。

 


 

2.經濟成長或減少碳排?印度等開發中國家難兼顧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01  

轉載自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最新的報告顯示,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已超過前三年的低點,於2017年達到歷史新高。

儘管可再生能源運用上的成長比其他燃料更加快速,但對於以乾淨能源(如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的投資而言,仍無法追趕上全球經濟快速成長所帶來的大量需求。這些能源的需求者反而轉向以化石燃料來補足70%的需求缺口。

國際能源署主席拜羅(Fatih Birol)在一場記者會中說道,上述的發現意味著當前遏止氣候變遷的措施「距離充足仍相去甚遠。」國際能源署也表明,即便許多國家持續推動排放量減少與高效節能政策,未來幾年內的石油需求量仍會繼續成長。

並非所有國家對於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都有相同責任。光是中國與印度就使得排放量增加40%,而英國、墨西哥和日本在排放上皆有所減少。美國則是排放量減少最多的國家,下降了0.5%,同時還伴隨著各項可再生能源的成長。

近年來,美國等已開發國家證明了即使不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經濟成長也能繼續維持,也等於駁斥了可再生能源反對者長久以來的批評。但如印度等開發中國家仍無法與之相比,即使它們已承諾要致力於投入乾淨能源的發展。

過去的分析指出,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需在2020年達到最高峰才有希望達成《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中至2100年氣溫上升不超過2°C (3.6°F)的目標,而最理想的目標則是將氣溫上升控制在1.5°C (2.7°F)以下。

自各國於2015年同意簽署《巴黎氣候協議》至今,能否達成協議設定的目標蒙上許多陰影。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宣布退出,而其他國家也對於它們應該依協議做出的貢獻加以推遲。

《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執行秘書派翠莎・艾斯比諾沙(Patricia Espinosa)告訴《時代雜誌》:「如果我們單看各國放上談判桌的承諾,那我們距離1.5°C非常遙遠。但還有很多事情正在發生,比我們預期的多更多。」

 


 

3.雷諾汽車也略懂分散式能源?為葡萄牙聖港島打造電動智慧電網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02 08:45

轉載自TechNews科技新報

 

全球主要車廠都正積極打造電動車,不過,為了電動車,跨足到電網領域似乎過頭了點?雷諾汽車(Renault)不這麼認為,雷諾正打算協助將葡萄牙在大西洋上的離島、人口約 5,500 人的聖港島,打造為「智慧島嶼」,將與當地政府,以及電網營運商馬德拉群島電力公司(Empresa de Electricidade da Madeira,EEM)合作,以電動車結合智慧電網技術,進行「永續聖港無化石燃料智慧島」(Sustainable Porto Santo/Smart Fossil Free Island)計畫。

計畫分為三階段,在第一階段,將為聖港島投注 900 萬歐元,建立 40 座電動車充電站以及相搭配的電力輸配網路設備,供島上 14 輛雷諾 Zoe 電動車與 6 輛 Kangoo 電動休旅車充電用。

2018 年底,這 20 輛雷諾電動車與電動休旅車,將提供車對網(vehicle-to-grid,V2G)服務,以車上的電池,成為聖港島電網的能源儲存資源,協助聖港島在用電尖峰時穩定供電。

最終階段,當電動車的電池衰退到不足以擔任動力車輛電池使用,淘汰下來之後,將計劃與英國二手電池公司「電窖」(Powervault),重新應用汰換下來的電池,做為聖港島的電池能源儲存裝置,在島上可再生能源發電高峰時儲存電力,避免棄光、棄風現象,而在用電尖峰時提供額外支援,使得聖港島的小小獨立電網能夠更加穩定運作並降低成本。

雷諾表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個應用電動車、二手電池、智慧充電服務、車對網服務打造的島嶼智慧電網,可提升島嶼的能源自主,以及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不過,雷諾汽車的聖港島計畫,其實並非舉世無雙,在英國的夕利群島,歐盟正資助另一個島嶼智慧電網計畫,打造結合電動車、太陽能、熱泵浦、能源儲存、智慧充電管理系統,採用英國能源儲存及智慧能源管理公司 Moixa 的技術。

目前聖港島每年用電量為 3,320 萬度,85% 來自燃油發電,可再生能源僅占 15%,其中有 11% 來自太陽能電池、4% 來自風能,雷諾預期此一計畫能在 2019 年讓聖港島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 19%。聖港島的用電需求受到觀光業淡旺季影響,在夏季觀光旺季時較平日倍增,這使得聖港島很難規劃為百分之百的綠能島,目前最符合經濟效益的規劃為 80% 綠能,20% 特定尖峰時刻仍然以燃油發電支援。

若要達到 100% 綠能,聖港島為了因應旺季得建置超額發電容量,在非旺季就會有多餘電力,即使有能源儲存系統仍然不得不棄光、棄風,或是只能建設海底電纜,售電給面積與人口規模都較大的馬德拉本島,馬德拉本島也有較高地形,能建設抽蓄水力發電來儲存多餘電力,但是基於環境保護,聖港島與馬德拉島居民不一定會同意進行如此大規模的開發建設規劃。

無論如何,聖港島的智慧電網建設已經開始進行,布建智慧電網感測器、遠端監控及控制系統、智慧電錶、電力設施通訊系統、先進電力計量基礎建設、先進分散式能源管理系統、電池能源儲存等,聖港島的此一計畫,與夕利群島計畫,都將成為全球電業關注的目標。目前全球離島建立獨立智慧微電網方興未艾,電動車的車對網服務對於島嶼微電網的效用若能在此類計畫證實,短中期內將快速推廣到各國離島,之後更可望成為本土電網的標準服務。

 


 

4.拚綠色發展 陸減碳成效提前達陣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2 04:10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大陸減少碳排放強度成效受全球矚目,不僅2017年的碳排放強度較2016年下降5.1%,若和2005年相比更是減少近5成,已提前達到大陸2020年減少碳排放強度40至45%的承諾。顯著的成效,除了讓地球環境變得更好,也讓外媒頻頻替中國按讚。

氣候變遷飽受全球關注,雖然中國是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但如今對溫室氣體的減排成效彰顯。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第二屆綠碳發展峰會上表示,「去年大陸碳排放強度比2016年下降5.1%,若和2005年相比下降46%,已提前完成2020年降低碳強度的承諾。」

碳交易成交額逾218億

今年大陸碳交易市場也從試點邁向正式運行,解振華表示,截至去年底,大陸7個碳交易試點累積成交量破2億噸,累計成交金額超過47億人幣(約合台幣218.08億元)。

加拿大《環球郵報》指出,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能源消費國,占全球消費總量的22%;由於大陸仍大量使用煤炭,目前仍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雖然轉向低碳行電力生產──天然氣、核能、再生能源不容易,但這是加拿大可和中國合作的領域。

限排出色 成帶路榜樣

智庫氣候行動追蹤(Climate Action Tracker)指出,如今大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趨平穩,這比《巴黎協議》的承諾提前十多年。

加媒也指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長,可能大幅放緩,這對全球碳排放減少是積極的跡象。

新加坡《星期日海峽時報》也指出,中國在限制碳排放增長方面,做得很出色,是參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榜樣。

哥倫比亞大學學者杰弗裡.薩克斯補充,「一帶一路」國家的總面積,約是中國的3倍;目前人均收入和碳排放量大概是中國的一半。但20年後,他們會達到目前中國的水準。

碳強度指的是單位GDP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目標2050零碳排 紐西蘭將禁海上石油天然氣探勘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2 14:58

轉載自自由時報

 

紐西蘭政府為了應對氣候變化,以及達到該國綠能政策的目標,宣布將停止批准海上石油和天然氣的探勘的許可,現有的勘探和未來的採礦許可不受影響,不過此舉遭到反對黨批評,可能會對紐西蘭的經濟造成破壞。

《彭博》報導,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12日表示,紐西蘭政府正在為應對氣候變遷邁出重要的一步,為紐西蘭創造乾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未來。她補充,將會把2018年的勘探許可,移至富含石油的塔拉納基區(Taranaki)上。

阿爾登去年上台,她所屬的工黨和盟友綠黨計劃了一系列的保護環境政策,盼能讓紐西蘭擺脫對石化燃料的依賴;紐西蘭政府計劃在10年內種植10億棵樹,盼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00%。

紐西蘭綠黨共同負責人詹姆斯蕭(James Shaw)表示,這決定明確表現出紐西蘭政府的立場,也就是在2050年實現全國零碳排的目標。

不過反對黨紐西蘭國家黨批評此舉是「經濟破壞行為」,認為紐西蘭將會失去數以千計個就業機會,且無力應對氣候變遷,因為生產仍會轉移到世界上其他地區。

紐西蘭石油勘探與生產協會執行長馬吉維克(Cameron Madgwick)表示,政府此舉可能會讓國內外投資者擔憂,他更憂心有許多人的工作受到影響。

紐西蘭現存的探勘不會受到影響,這些最新的探勘許可證將於2030年到期,阿爾登表示,政府將向業界提出足夠的警告,也會協助塔拉納基區等地區轉型,包括基礎建設以及乾淨能源項目的投資。

阿爾登表示,正在為紐西蘭找到新的平衡點,強調此舉是為了保護後代免於受到氣候變遷影響。


 

 

6.葡萄牙於三月達到 100% 再生能源供電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6

轉載自明日環境

 

一份新的報告指出,葡萄牙今年三月的再生能源發電量超出了總需求量,為其他歐盟國家設下了典範。

根據葡萄牙國家電網公司(Redes Energéticas Nacionais, REN)的數據,該月的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 4812 吉瓦小時(GWh,相當於一百萬度),超出全國電力需求的尖峰 4647 吉瓦小時。其中水力發電──因三月平均降雨量達到往年的四倍而大增─貢獻了 55%,風力佔 42%。

這項新紀錄恰好呼應了葡萄牙政府在四月初暫緩每年兩千萬歐元(折合約七億兩千萬台幣、一億九千萬港幣)補助的決定,其中大多數是由轉為待命中的火力電廠獲得。

距離上次葡萄牙 100% 再生能源供電已經將近一年,當時持續了 107 小時,而去年三月的平均再生能源供電量為 62%。

綠能更為樂觀?

「上個月的成果便是我們離全綠能發電不遠了的案例。這除了是葡萄牙電力系統的里程碑,更展示了再生能源能夠滿足一整個國家的電力需求。」兩個葡萄牙非營利組織 APREN 和 ZERO 在合作出版的報告中表示。

他們預期 2040 年葡萄牙全年的電力需求便能由具經濟效益的再生能源穩定供應。雖然火力電廠仍需要在部分時間運轉,但其餘時間有更多的再生能源發電量可以補償。

綠黨的歐洲議會成員克勞德.特姆斯(Claude Turmes)對此讚譽有加,藉此倡議歐盟應該將 2030 年再生能源佔比 27% 的目標提高。

歐盟動態新聞網(Euractiv)報導指,歐洲議會、歐盟委員會與成員國正在協商是否要將再生能源規劃提升到 35% ,但執行官員傾向維持原案。


 

7.全球航運業達成協議 2050年時排碳減半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6 06:03

轉載自世界日報

 

儘管美國、伊朗、俄羅斯等九國反對,國際海事組織(IMO)成員國仍在日前投票通過一項歷史性協議,到2050年將把航運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半。

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把航運和空運排除在外,但各國政府委託IMO凝聚各國對減少船舶碳排放措施的共識。空運業已在兩年前就碳排放達成協議,但航運業費時較久。

主要航運國家反對減排,包括美、俄、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加拿大、阿根廷、印度、巴西、菲律賓,但IMO的173個成員國仍表決通過這項協議。IMO聲明:「初步策略預計,到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08年的水準降低至少50%。」

歐盟、中國和其他亞太地區國家原本要求減排70%,美國、沙烏地等國家則希望降低目標,兩邊陣營各自讓步後訂出減排50%的目標。IMO秘書長林基澤(Kitack Lim)說:「協議內容或許無法讓所有人滿意,但這代表穩固的中間立場。彼此妥協後應可讓所有成員持續參與。」

航運被視為全球貨運效率最高的方式,若把全球航運視為一國,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居全球第六高,介於日本和德國之間。


 

 

8.安省加州聯手抗污染 碳貿收24億回饋建設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7 02:47AM

轉載自星島日報

 

氣候變化產生的惡果,加拿大和美國同樣越發感到不安。安省省長韋恩及加州州長布朗(Jerry Brown),周一在多倫多舉行雙邊會談,共同探討如何攜手對抗氣候變化造成的污染,以及生態環境所受的威脅,從而保障地球的未來發展。

安省及加州分別為加拿大及美國最大的經濟體,並已與魁省結成統一路線,創立全球第二大碳貿易市場,領導北美洲對抗氣候變化釀成的災害。安省在這個市場的首5輪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拍賣中,已使造成空氣污染的公司企業支付24億元。

據安省訂立的法例,這些從拍賣得來的收入,正在重新投資於各種各樣的環保項目、回扣及鼓勵環保創新的舉措上,幫助人民眾作出明智的低碳選擇,當中包括:

*綠色裝置(GreenON Installations):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4萬個家庭接受家居能源用量檢討及不用成本安裝的智能恆溫器。

*綠色工業(GreenON Industries):省府已給造成污染的大型公司企業對等的2億元,以推行清潔技術項目,削減它們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污染。

*綠色回扣(GreenON Rebates):發放數以千元、萬元計的回扣,好讓居民將家居升級,安裝節省能源的設備,比如地熱能系統(多至20,000元)、保溫(多至7,200元)、或者是高效能窗戶(多至5,000元)。

*安省市政循環再用項目(Ontario Municipal Commuter Cycling Program):在全省各地投資9,400萬元於循環再用的基建,以及新的循環再用發展計劃。 

*電動及氫動能力汽車項目(Electric and Hydrogen Vehicle Incentive Program):購買或租用符合資格的電動及氫動能汽車,最多可得14,000元的回扣。

回饋安省建首條高鐵快線

與此同時,省府從碳貿易市場得來的收入,將予擴大至包括以下人士及工商業的項目:

*降低公交車費:安省的2018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從碳貿易市場得來的未來收入,將用以降低車費給往來大多倫多與咸美頓而需要轉乘公車的乘客。

*投資多至13億元,建設安省的第一條高速鐵路及GO火車地區特快線。 

*投資高達8億元,全面修葺學校、大學、院校及醫院。

*投資17億元,透過綠色安省基金(Green Ontario Fund)撥款公眾進行家居或商業設施裝修。

省長韋恩與加州州長布朗會談後,隨即雙雙參加在市中心MaRS Discovery District內舉行的爐邊會談。兩位領袖在會談中強調,國與國及地方與地方之間需要合作,共同攜手對抗氣候變化引起的災害。他倆指出,坐言起行對抗氣候變化,還可創造工作有助節省能源的開支。他們並警告,如果省政府與州政府倒行逆施,任由污染環境的公司企業為所欲為,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韋恩說:「對抗氣候變化的行動,安省已大步走在前頭,絕對不能走回頭路。之所以不能,是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成本日益高昂。況且,我們都知道,我們的聯合碳貿易市場已產生功效,經濟正在增長,工商百業正在適應中,而來自碳貿易市場的收入,也正在幫助居民的能源使用用得其所,降低生活的成本如公交車費及智能恆溫器。低碳未來令人興奮,完全在我們掌握中。但是,作為政府,我們得扮演領導的角色。我們要建立一個清潔而現代化的經濟,不能不對污染訂立代價。」布朗說:「我特地前來多倫多,為的是與韋恩省長分享經驗,一再顯示加州正落實對抗氣候變化的承諾與決心。對抗氣候變化可以創造工作,而我們的碳貿易市場也在產生真正的成果。我們別無選擇,但繼續往前走,不論遇到任何障礙或反抗。」



 

9.天然地保護 推動城市森林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7 06:00PM

轉載自世界日報

 

紐約市的森林主要集中在各個公園,曼哈頓的非營利組織「天然地保護」執行主任查蘿普-鮑爾斯(Charlop-Powers)表示,希望紐約為氣候變遷而增加森林面積,因為森林可降低氣溫,樹木附近地帶的溫度最多可下降華氏九度,因此也降低城市的熱島效應。

但增加森林面積也有令人擔憂的一面,因為外來的物種在森林中占了主導地位,而外來物種可改變土壤的成分,土壤成分也是導致氣候變遷的因素之一。查蘿普-鮑爾斯認為,紐約的森林應栽種可抵禦氣候變遷的植物。

查蘿普-鮑爾斯的「天然地保護」組織是2012創建的,當時是彭博擔任市長,紐約市開始實行「百萬棵樹」的計畫,隨著布朗士南區展開種樹運動,「百萬棵樹」計畫也在兩年前大功告成。「百萬棵樹」計畫的實施過程中,紐約市路邊出現了許多新樹種,但百萬棵樹中一半樹木是在「天然林地」栽種的。

查蘿普-鮑爾斯認為,紐約市的森林管理缺乏長遠規畫,「百萬棵樹」計畫沒有重視。

「天然地保護」組織聘請了25名科學家,對公園的森林進行物種研究,發現全市的森林植物約有750個物種。科學家還採訪了1600名經常光顧公園的民眾,他們的意見使科學家感到,城市森林對居民非常重要,半數受訪民眾表示,他們從來不去上州的山林地區,也不去長島的瓊斯海灘,他們與大自然的全部接觸都是在紐約市五區的公園裡。他們的意見使科學家感到,居民對公園的需要不僅只是遊樂場和球場,而且還包括鳥語花香的森林和可以健行的步道。

投資對增加森林面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紐約州長葛謨去年宣布捷運系統處於緊急狀態後,州議會為地鐵系統撥出資金8億3600萬元。但對查蘿普-鮑爾斯的森林計畫,她未來25年是獲得3億8500萬元資助。她說,「如果沒有投資,我們失去的野生動物和植物,就可能永遠不會再回來了。」

查蘿普-鮑爾斯說,紐約市的森林目前正處於轉折點,目前成熟的森林多數是內戰後栽種的,但樹木長勢很好,彷彿與上州鄉村地區的森林一樣。

紐約市56%的林區發現了外來物種,但外來物種在老林區並不多見,而是主要集中在新種植的林區。研究人員發現,紐約市森林的561個物種中,本土物種的比重最低。

外來物種包括挪威楓樹和刺槐,刺槐的好處是抗腐爛性強,但可使土壤中的氮提高。查蘿普-鮑爾斯表示,他們不希望土壤的氮成分升高,因為大自然的森林都是在低氮的土壤中生長,而且氮也是氣候變遷的因素之一。


 

10.【尋找台版公民電廠】德國經驗:不僅要綠 還要在地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7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在德國,能源的主人不再限於大電廠。2012年資料顯示,46%的再生能源裝置是由市民擁有-這包括民眾在自家裝設太陽能屋頂,或是跟著眾人一起投資能源合作社。

市民力量的興起非常迅速,德國在台協會副代表施碧娜(Sabrina Schmidt-Koschella)說明,光是2011年,一年之內就成立了150家公民電力公司,八萬市民加入投資。2016年底,已有1747家公民能源公司註冊。

為何民眾要投資公民電廠,甚至直接投資電力公司?讓綠能的利益留在地方,德國政府又做了哪些事情?

綠能理念與經濟利益的結合=全民綠電

德國公民電廠的興起與再生能源法(EEG)息息相關。再生能源法規定,民間只要投資綠電,之後生產的綠電都會由政府保證以優惠價格收購,因此投資綠電變得有利可圖。不過,單就這項政策仍無法說明德國的全民綠電行動。

施碧娜分析,市民加入公民電廠的理由很多,確實有人是希望投資電廠獲利,但也有人是希望藉一己之力,共同對抗氣候變遷。

德國「綠色和平能源合作社」(Greenpeace Energy)政策溝通長凱芬海曼(Marcel Keiffenheim)解釋,比起能獲得快速利益的投資工具,投資公民電廠的獲利其實不高。公民投資對象通常是住家附近的電廠,這是一個基本、穩定又可見的投資。

不僅只有「公民」的公民電廠

德國公民電場的組成有很多樣態。以哈斯弗特(Haßfurt)的市民風力公司為例,持股人包括能源合作社、地方與區域電力公司、以及地方政府,是公私部門與民間的合作,各方持股也很均衡。

施碧娜表示,太陽能電廠需要的資金較少,2012年以前德國公民電廠以太陽能為主,之後則轉向風力發電。這種由市民、地方企業、地方銀行共同組成的專業市民電廠有助於實踐大型投資計畫。

除此之外,哈斯弗特的地區電力公司在生質能、太陽光電、風力發電也會主動邀請居民投資。這現象台灣比較少見。凱芬海曼解釋,德國與其他國家一樣,許多風場與太陽光電的設立都常遇到地方抗爭。有些電力公司是本著在地參與的核心價值主動邀請民眾加入,但有的則是希望以合作取代抗爭,因為不這麼做的後果,可能就是法院見。

不僅要綠電,還要「在地」

德國公民電廠的另一個重點是「在地化」。施碧娜解釋,公民電廠大多落在風能或太陽能發電條件最好的地區,這股力量開啟小規模區域發電的機會。

德國電力自由化的步伐很早,民眾可以指定要買綠電,甚至是要「在地的」綠電。施碧娜說,有些客戶認為電力應由在地公司在地生產,而不是來自一個遠方的公司或是投資基金,這類訴求也鼓勵地區公民電廠的設立。

「在地化」也落實在法令裡。施碧娜說,稅制上,德國規定70%的風場營業稅都要留給風機設立地點的地方政府,以帶動地方基礎建設。此外,德國再生能源法(EEG)2017年修正版也規定,符合一定比例在地參與的「公民電力公司」(台灣通稱「公民電廠」)才符合優惠方案,這項規定主要是針對陸域風場的競標。

施碧娜補充,公民電力公司的精神是民眾參與、創造在地經濟與在地決策民主。EEG2017新規定上路後,卻有部分不符這項精神的公司贏得標案,法規將繼續修正。



 

11.新北推太陽能發電 鎖定6959家工廠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19 14:59

轉載自自由時報

 

新北市推動工廠在屋頂裝設太陽能光電面板系統,今年鎖定6959家成立10年以下的工廠,逐一到府諮詢,並協助媒合太陽光電系統業者、金融業者,市府並提供最高100萬元的補助。

位於汐止區大同路二段的橙億企業,在12間廠房屋頂設置容量626.58峰瓩的太陽光電系統,是目前北北基宜最大的陽光工廠,新北市副市長葉惠青今天下午前往參訪,肯定業者配合新北市能源轉型政策,期許將經驗推廣至新北市其他地區,打造低碳宜居的綠能家園。

葉惠青指出,經濟部規劃推動太陽光電發電系統於2025年達到20GW(10億瓦)設置容量,並以鹽灘地及地層下陷不利耕作土地做為推動主力,由於新北市轄內並無前述資源,且為避免與土地原使用目的發生衝突,去年起以工業廠房為主要推動標的,積極協助工廠與太陽光電系統業者及金融業者媒合,目前已有17處工廠取得同意備案,設置量達2175.6峰瓩(kWp),年發電量206.7萬度,相當於390戶家庭用電。還有28處工廠正在評估中,成果豐碩。

其中,位於降雨日數多的汐止區橙億企業,廠房面積1412坪,主要經營廠房租賃,將廠房屋頂全裝設太陽光電系統,容量高達626.58峰瓩,是目前北北基宜最大的陽光工廠。

經發局說明,橙億會投入太陽光電建置,是因為其中一家提供檢測服務的承租業者「東研信超」,為了追求更精確的檢測數據,希望能降低雨滴落在屋頂的聲響,萌生設置太陽光電板的念頭,獲得房東橙億的支持。

經發局坦言,北部先天日照較南部差,原本就很少有太陽光電廠商願意承租施作,更何況是條件更差的汐止,市府得知後,協助媒合中租控股及群策能源科技參與,促成一樁美事。

經發局長張峯源指出,今年持續鎖定工廠為對象,優先以設立年限未滿10年的工廠為推動標的,主要是由於此類型案場屬於新建型,廠房結構材質較易適用於太陽光電系統架設,且業主普遍接受度高,目前盤點新北市成立10年以下的工廠家數達6959家,主要分布在三重、汐止、中和、新莊、樹林,將以地毯式拜訪的方式,逐一提供到府諮詢,並結合太陽光電系統業者提供現勘設置評估,以及金融業者資金融通服務,市府也持續提供設置補助,每峰瓩補助1萬6000元至2萬元,最高補助達100萬元,期能帶動更多工廠成為綠色發電工廠。

 



 

12.設置節電診所 社區和校園發標章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22 04:11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節能減碳刻不容緩,新北市環保局透過由社區、學校、區里,將低碳觀念以教育、實做、示範觀摩與分享,再搭配競賽及改造補助方式具體落實於民眾生活中,建構永續生活圈。環保局長劉和然說,環保和教育都是在做未來的事,不要忽視現今做的每一件小事,在20年後將會成長茁壯,亦決定了未來台灣環境的新面貌。

新北市環保局推動「節電診所」已有10年經驗,不僅免費提供諮詢專線及現場節能診斷改善輔導服務,提供包含電力、空調、照明、水資源、再生能源、建物綠化及隔熱等節能減碳改造的建議與做法,並提出具體減碳方案、改善對策、成本效益及減碳效益分析,讓民眾輕鬆掌握,又能省荷包。

環保局也培訓「低碳社區規劃師」搭配「低碳社區改造補助」,協助社區汰換耗能的公共照明、空調、動力設備及耗水設備,亦鼓勵社區活用再生能源,並制定「低碳社區標章」鼓勵居民運用社區自身優勢與特色,推動符合低碳概念的環境。

截至2018年3月底,新北市已培訓204名低碳社區規劃師,輔導818處場所,協助420處社區進行改造,累計一年節電6610萬度電,一年省水6172度,可減碳3萬4968公噸CO2e/年,65處社區已經取得低碳社區標章。

新北市2011年開辦低碳校園標章迄今,共有89所學校獲得此榮譽,其中涵括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顯見低碳校園標章的觀念已擴及新北市各層級學校,校園及區里內亦持續推動各項降低能源消耗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諸如環保小局長、節電認同卷、參與式屋頂農場、揪團省電競賽等,從全方位的環境教育網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

目前全新北市共89校獲得低碳校園標章,184個里及12區獲得低碳永續家園認證,530個里獲得里認證,讓新北連續第6年榮獲行政院環保署因應氣候變遷行動執行績效評比特優獎,成果豐碩。


 

13.新北建低碳城市 經驗享譽國際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22 04:11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422世界地球日,各國都大力推行節能減碳措施,新北市近年來多項低碳發展主軸,成果備受國際肯定,2017年主辦「ICLEI東亞執委會議」暨「2017年新北市氣候變遷與城市轉型國際論壇」,市長朱立倫和與會貴賓共同簽署氣候宣言,展現新北與世界城市共同承擔責任的目標。

新北市環保局指出,氣候變遷是一個跨區、跨城市甚至跨國的議題,為汲取國際經驗,與國際趨勢接軌,新北市2008年加入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積極參與國際各項與氣候變遷相關倡議與活動,2015年成為亞洲第一個獲得市長聯盟(Compact of Mayors,COM)全階段徽章核定的城市。

新北市亦加入國際碳揭露專案組織(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2015年獲選為CDP全球十大優質城市;2016年獲選為ICLEI東亞區執行委員,2017年新北市主辦「ICLEI東亞執委會議」暨「2017年新北市氣候變遷與城市轉型國際論壇」。

市長朱立倫及與會貴賓共同簽署「2017新北市氣候宣言-城市串聯,凝聚抗暖戰力」,展現新北與世界城市共同承擔責任的具體承諾及對抗氣候變遷的願景目標。

2017年新北市應ICLEI邀請,於COP23(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3屆締約國大會)舉行期間出席分享減碳執行成果,又因適逢京都議定書簽訂滿20周年,京都市政府也特別為此舉辦「京都+20:2017全球環境會議」,邀請巴黎協定各簽約國的重要城市與會,包括法國巴黎、美國匹茲堡、德國弗萊堡、日本橫濱、馬來西亞伊斯坎達等。

新北市雖不是簽約國城市,但憑藉著打造低碳城市優異成績,成為台灣唯一獲邀出席並分享經驗的城市,代表出席的環保局長劉和然,分享新北打造低碳城市經驗,包括連續6年獲得全國最乾淨城市,黃金資收站以及節電成果等,獲國際各界人士讚賞。



 

14.美國的溫室氣體一半是由吃牛肉者所產生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23

轉載自素食新聞

 

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或稱溫室效應氣體,是指大氣中促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成分。包括二氧化碳(CO2)大約佔26%,其他還有臭氧(O3)、甲烷(CH4)、氧化亞氮(又稱笑氣,N2O)、以及人造溫室氣體氫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烴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近年來最引人注意的反常全球氣溫快速上升,主要是由於人為作用,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極劇上升所導致的。

而在一項環境研究快報上所發表的一項最新的研究發現,那些吃牛肉最多的人,只佔20%的美國人,所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量,佔了美國食品工業排放的46%,造成極大的環境傷害。

研究人員編制了一份332種食物對環境影響的資料庫,並將其與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相結合,該調查收集了16,800名美國人的自我報告飲食習慣。數據顯示,高影響力群體(以消費肉類量最大者,特別是牛肉,佔20%的研究參與者)的個體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低影響的群體多了7.9倍。

而分析統計一天的飲食裡對於溫室氣體貢獻最多的前五名分別為:肉類56.6%、乳業18.3%、飲料5.9%、魚和海鮮5.8%、蛋2.8%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高影響力組平均每天消耗3,000卡路里,低影響力組每天消耗約1300卡路里。研究人員表示:「農業是許多環境問題的關鍵因素,包括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地和淡水退化。」「因此,飲食結構已被確定為減少食品系統對於環境的影響,和釋放生產能力以滿足未來人口增長的重要槓桿支點。」

研究人員建議,如果美國要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如在「巴黎協定」期間),高影響力群體中的個人需要改變他們的飲食習慣(少吃肉,多蔬食),使其與低影響力群體的飲食更加接近。而在全球範圍內,聯合國報導說,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已超過了所有交通運輸部門的總和。


 

 

15.迪士尼世界增50MW太陽能,為兩座主題樂園提供綠電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26 8:00

轉載自TechNews科技新報

 

該建設並不是佛州迪士尼世界第一個太陽光電場域,早在 2016 年 4 月就已在艾波卡特(Epcot)主題樂園打造 5MW、約 4.8 萬片太陽能板的「米奇太陽能」,可說是地表最大米奇圖案,讓航太人員在外太空就可以玩「米奇在哪裡」遊戲。該 50MW 太陽能將進一步為迪士尼世界提供綠電。

迪士尼動物、科學、環境團隊副總裁 Mark Penning 博士表示,迪士尼致力於達成下一個環境管理里程碑,公司希望在 2020 年前大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與 2012 年相比可減少 50%。

這項建設是由監管佛州迪士尼世界的 Reedy Creek Improvement District 接洽,再由 Origis Energy USA 打造,太陽能場域將建在動物王國(Animal Kingdom)附近,占地 270 英畝並裝設 51.8 萬太陽能板,預估可創造 300 個工作機會,但目前還不確定會打造成什麼圖案。迪士尼預計完工後將可減少排放 57,000 公噸溫室氣體,相當於減少 9,300 輛汽車。

日前 Origis Energy USA 已交付第一批太陽能板,工程將在幾個月內動工並在年底前投產,之後這項建設將與 5MW 米老鼠合力提供樂園 25% 綠電。

新建太陽能電廠也相當符合迪士尼動物王國建設目的,該樂園是第一個以保護動物與愛護地球為主題的樂園。由於氣候變遷與暖化,許多動物與昆蟲作息跟生命週期皆受到影響,Penning 博士表示,迪士尼動物、科學、環境團隊致力於提升授粉者(pollinator)與各類植物的棲息環境。



 

16.美植物演化學家建議:因應氣候變遷應發展「精準農業」

新聞刊登時間︰2018/04/27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流失是全球面對的嚴峻課題,在此條件下,農業生產一方面要對抗氣候變遷的挑戰,還需肩負起維繫生物多樣性的任務,才能達到永續的目標。芭芭拉‧沙爾(Barbara Schaal)是全球著名的植物演化生物學家,也是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教授,在月前來台訪問時提到氣候變遷下的農糧生產及區域性糧食安全,他提出精準農業及都市農園的概念,以下是本報的訪談。

 

問:為何要保護野外的原生植物?

沙爾:原生植物的保護很重要,國際間對原生植物有兩種不同的想法,其中之一,認為這是對的事情,我們有倫理道德的責任去保護原生植物,因此就該做;如果倫理道德仍不足以說服做這件事,就要提到原生植物的多種用途。

50年以前,藥品都來自於植物,很多潛在的糧食作物也都來自現在這些原生植物,只是我們尚未充分研究,所以不了解其潛在用途;基於這個理由,我們有責任保護原生植物。此外,有些民眾喜歡親近大自然、野外,就因它帶來寧靜、祥和的感覺,具有休憩、療育的功能。

 

問:當氣候變遷成為不可逆的事實之際,該如何提升糧食安全?

沙爾:氣候變遷的影響,並非全球一致,有些地區的氣候變化可能比其他地方劇烈。氣候變遷同時帶來新的病蟲害。這種情況下,強調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因地制宜,採取不同的因應之道,使用不同的品種。

因此採取精準農業(Precision agriculture)是必要而重要的。以黃豆種植為例,可針對當地的溫度、土壤情況,並透過遠距監測或感測方式,再加上累積大量的數據,精準的分析適合的品系。穀物這類糧食作物更是如此,對於不同穀物品種特性的掌握、氣象資料庫,都是精準農業的基礎、相當重要。

精準農業簡單的說,是指一片農地上的不同區塊,會因土壤、氣候變化等因素,而呈現細微差異;透過感測得知不同區塊的農地適宜種植的作物,並精準預測產量。透過事先的估算、精準投入,以獲致良好成效。因此,它需要眾多項目同時運作,諸如育種、感測土壤的溼度、工程技術、農機具,以及氣候感測等,才能達到效果。

精準農業強調作物多樣性,在一個土壤、氣候或水質等條件下,決定種植不同的作物。

 

問:在這個過程,生物多樣性或生態系服務功能又扮演怎樣的功能?

沙爾:遺憾的是,農業未必是友善生物多樣性的,畢竟我們是把自然的棲地改變成農地,必然有衝突;農地物種相對於自然棲地的種類也比較少。

過去我在提交相關報告給歐巴馬總統時,就特別強調要改善及提升生物系多樣性,包括在既有的農地當中盡量提升農產量,可以餵飽眾人,又不須擴大耕地面積。

 

問:台灣因為政治的關係,無法完全依賴中國,提升區域糧食自給率相形重要。美國如何兼顧糧食安全與農業生物多樣性?

沙爾:我們的食物來自農業,我們需要節約食物,減少生態足跡。台灣要提升區域糧食安全,就必須增加糧食作物種類。

 

至於兼顧生物多樣性的生產,美國正興起有機農業與有機食品風潮是個例子,也因有機產品獲利較高,而吸引人投入。而工業化農業,例如大面積的玉米田,雖對保育生物多樣性作為比較少,但若不靠工業化農業生產,很難餵飽眾多人口;有機農業相對難以滿足大量需求。

另外,玉米、小麥這類大面積種植的作物,都是一年生植物,但是多年生植物可以促進生物多樣性、是另一個推廣的方向,而且多年生植物如草類,未來都可以作為生質燃料使用,或食品使用。

至於區域性糧食安全,越來越多城市倡議都市農園(Urban Garden),透過社區參與,利用空下來的建地耕種,產量比我們想像的高。不過,在成為農地之前,這些土地必須通過檢測,確定沒有汙染,才能確保食品安全。

另一方面,都市農園或多年生植物未必能促進植物或生物多樣性,卻能帶動周邊效益,例如,吸引授粉動物前來,改善當地的空氣品質等;雖非直接來自作物本身,但過程中,這些作物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與微生物。

過去很多視都市為糧食沙漠,很難獲得新鮮的蔬果、作物和食品;透過這些都市農園則可縮短農田到餐桌上的距離,對很多人而言,還增加營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