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低碳新聞

不讓離岸風電毀生態 英國鯨豚觀察員的專業養成之路

2019/10/9 0:0

新聞刊登時間︰2019/09/04 12:00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離岸風電進入施工階段,為避免打樁噪音造成鯨豚聽力損傷,負責觀察打樁點四周是否有鯨豚出沒、並提醒業主停止施工的「鯨豚觀察員」急登場。今年7月台灣首度展開官方的鯨豚觀察員課程與訓練,如何盡快擺脫青澀的草創階段,為長遠、專業的鯨豚觀察員的機制鋪路,成了當前的課題。

 

拿到證書還不夠 法規當背景才能保障MMO

 

海保署所規劃的鯨豚觀察員訓練課程與架構主要參考英國MMO(Marine Mammal Observer,海洋哺乳動物觀察員)。生態研究員李恩娜(化名)數年前遠赴英國參加MMO訓練課程並取得證書。他指出,海保署培訓課程與英國架構相似,最大的差異在法規。

 

李恩娜解釋,英國講師在說明任務時會一併解釋對應的法規、以及可能涉及違法的情況,台灣卻沒有相對的法規去保障鯨豚觀察員的任務執行。

 

台灣的鯨豚觀察員起源自離岸風電商在環評階段的承諾,僅有半頁到一、兩頁的說明。英國雖然也沒有MMO專屬法規,但在各個生態、環境保護法規中都有相關規範。為了讓各方更容易依循,英國將這些規範綜整成三份MMO手冊,其中一份就是針對打樁工程。

 

李恩娜指出,這份手冊明確列出MMO該如何行使其任務,也規範廠商該如何劃設警戒區、配置人員,甚至對不同保護標的,例如深水型還是淺水型的鯨豚,也有個別的規範。遊戲規則清楚,廠商也有依循的標準。台灣在環評階段還沒有統一的鯨豚觀察規劃準則(至今也仍未有),因此離岸風場只好各自設計執行方案[3]

 

海上監督大不易 各國改進防弊端

 

台灣跟英國一樣,鯨豚觀察員都是由開發商委託的公司聘僱,最可能的弊端就是雇主干擾,如雇主暗示不要將看到鯨豚列入紀錄,就可能導致觀察員的紀錄不確實。此外,觀察員素質不一也是另一種可能。對此,各國都在想方設法改善機制。

 

李恩娜表示,為改善觀察員良莠不齊的問題,英國的作法是讓觀察紀錄表單變得更詳盡,藉此要求MMO紀錄的水準。至於減少雇主干擾的部份,體制會跟隨各國發展與法規而異,但即便是英國,也很難根除弊端。

 

仿英國體系的紐西蘭主要是針對地質探勘,但在MMO規範中要求有特殊事件,例如應該停工未停工、緩啟動時間過多或少,還有看到預期以外的大量鯨豚或特殊的鯨豚種類,觀察員紀錄必須在24小時內繳交,遠比英國要求的30天更為嚴格。

 

專業養成大不易 長久穩定才能累積

 

相較於台灣鯨豚觀察員剛起步且以離岸風電工程為主,英國的MMO發展超過20年,在離岸能源開發(例如海上鑽油平台)、地質探勘、爆破工程(例如軍事活動)等都有廣泛運用。法規改革加上專業養成,MMO已經不只是一個被聘雇的「觀察員」或「紀錄員」而已。

 

李恩娜回憶,與資深MMO的接觸過程中,感受到他們在法規、鯨豚知識的厚實、展現出的專業與自信。他們會受邀參與施工籌備會議,彙整開發場址四週的鯨豚與生態,提醒廠商不同施工方式可能造成的風險,並據此建議合乎法規的減輕措施。由於一旦發生生態危機或違規,而導致民眾抗議延期或遭主管機關懲處,都會對廠商造成很大的損失,所以他們專業意見深受重視。

 

李恩娜表示,國際鯨豚觀察員協會(MMOA)也會協助MMO和政府、開發商、非政府組織(NGO)等交換專業意見、提供聘僱媒合和發展建議。透過積極參與相關會議,以集體力量強化業內對MMO工作執行的重視,並減少雇主的不當要求。

 

從英國經驗看台灣,李恩娜認為,要讓鯨豚觀察員發揮被賦予的環境保護角色,除了要累積足夠的專業與經驗外,還要有保障報告繳交、事件通報等工作的法規跟制度。對剛起步的台灣,這會是重要的第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