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低碳新聞

英美日電力專家獻策 台灣未來的能源轉型「也可能超乎預期」

2019/10/9 0:0

新聞刊登時間︰2019/09/08 12:00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積極朝向能源轉型目標改變電力結構,許多民眾擔心再生能源將導致供電不穩、電價過高等風險,工研院今(4日)辦理「永續能源策略國際研討會」,邀請美、英、日的產學專家分享各國經驗並對台灣的能源轉型給予建言,共同思考電力結構改變後的挑戰。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間歇性的再生能源確實帶來許多挑戰,「但再生能源已經是人類絕對要走的路,世界各國已經有許多經驗可供參考與學習,台灣不是白老鼠。」他強調,我們必須要面對能源轉型的問題,並且找到解決方法。

 

能源轉型路上台灣不孤單 曾文生:是世界潮流推著台灣往前走

總統蔡英文上台後提出了非核家園和能源轉型的明確期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傳統的電力規畫屬於內生問題,不過隨著全球化供應鏈的轉型,國際大廠紛紛要求供應鏈使用的再生能源占比,而台灣的產業又以外銷為大宗,因此電力結構也從內生轉變為外生,「不只是台灣自己選擇要做,而是國際潮流帶著我們一起做轉型。」

 

曾文生說,這兩年的經濟部可能是我國史上最積極、頻繁討論電力的時期,「能源轉型必須重新設計電網、研發新的技術、調整新的法規。」他表示,在供應與需求匹配的過程,除了學習各國經驗,台灣的挑戰也很巨大,「未來台電若成功規劃出一套完善的調度電網,絕對能成為世界各國的典範。」

 

針對電力公司在能源轉型過程扮演的角色,供應美國加州南部1500萬人用電的愛迪生公司執行總監邱維倫表示,電網現代化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加州是美國最早投入再生能源的州,更能理解其對於智慧電網的依賴。」他表示,綠能有所謂的「鴨子曲線」,尖峰與離峰的差異要透過彈性的調配,仰賴即時性的數據掌握,「有別於傳統供電,再生能源每一秒都在改變,電力公司的電網設計必須以用電戶需求為優先。」

 

相較於廣大電力系統的互相支援,台灣的獨立電網供電必須自給自足,不過,美國德州因獨特的歷史背景,也屬於獨立電網的結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能源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仁說,「加州雖然是第一個發展再生能源,然而德州說自己是第一個『成功』發展再生能源的州。」他說,德州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地方,然而因為公民意識的轉變,經過20年積極轉型,風力發電甚至一度達到56%的高占比。

 

談到德州的成功因素,李偉仁表示,穩定且長期的政策引導非常重要,「必須制定合理且彈性的規則,在德州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花多少錢購買電力,經濟能力有限的人可以買最便宜,有能力的人可以多買一些綠電。」他說,在配套措施上,電業的公開與自由需要完善的預測分析、即時調整方案,「且預估電力之後需要有責任的歸屬,否則各部門會互踢皮球,導致電網的崩潰。」

 

此外,李偉仁也強調,德州開採出了石油氣,為了發展再生能源,也設有許多的天然氣發電廠,「天然氣可以快速升壓讓供電系統可以穩定,穩定最為重要,否則再便宜也是白搭。」他強調,再生能源與傳統石化燃料必須共存,電業的發展是競爭也是合作,讓綠能加入後電網也能穩定運作,電價反而不會有太大波動。

 

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  德州搭配天然氣、南加州強調電網現代化

關於風力發電價格的高低,全球最早投入風電與離岸風電的英國特別有心得,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中心應用研究總監黃宗華表示,要讓再生能源能夠物美價廉,就必須延長風力發電機組的使用壽命,「不只是風機的壽命,還有纜線、變電站等相關設備,只要這些成本能降低,再生能源可以很便宜。」

 

黃宗華並舉英國所擁有全球最完善的風機測試與維修設備,「我們發現,只要民眾發現生活並沒有因綠電有太大衝擊,接受度其實很高。」他認為,政治人物就算不支持,但不要反對,對於外來的科技進程能有穩健的信心,企業集團也無須過度擔憂,其實台灣的科技業能成為再生能源的穩健基礎。

 

黃宗華說,早在1987年英國興建最早的風力發電機組,1991年開始發展陸域風電,2000年開始發展離岸風電,2010~2019這十年打造全球最大的風機與風場,「穩健而且傲視全球,別忘了英國原本也是一個製造業耗電大國,同時也一座島嶼。」他說,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但其實也充滿了機會。

 

不少民眾認為,歐美國家發展再生能源多年,而台灣的能源轉型太過躁進,對於這樣的疑慮,日本名城大學理工學部電器電子工學科副教授益田泰輔則說,日本在2011的311大地震與福島核災過後,能源結構急速的改變,雖然過程困難,但也一一解決。且日本與台灣都屬於島國,一樣有地震、颱風的風險,「這些挑戰相當類似,解決方法也應該可以互相討論與合作。」他認為,日本發展再生能源的致勝關鍵,是由上而下果斷的政策規劃,「目前太陽能總裝置容量已經占日本總電網25%之高。」

 

對此,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張簡樂仁也認為,由下而上的發動非常重要,「兩天前,台灣的太陽能發電量已經超過核二廠,可能有民眾會說那是單一高點,可是這一小步代表的是台灣朝向能源轉型的一大步。」他說,台灣的社會大眾對於在生能源的認知薄弱,也導致過度擔憂,如果以傳統發電來說,間歇性的再生能源當然會不穩定,但若拋棄既有成見,各國都已經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再生能源使電價會變貴?  英國風電30年經驗「愈來愈物美價廉」

 

李偉仁說,「作為一個好的工程師,我們不能只是站在那裏跟大家說再生能源有問題而不去解決。」他表示,只要分析與評估充足,再生能源的問題都能一一迎刃而解,像加州原先預估在2030年達到50%占比去年修改為60%,台灣未來的能源轉型也可能超乎預期。

 

邱維倫也說,再生能源其實已經相當成熟,「重點也許不在於技術,而在於是否能充分溝通凝聚共識,我們不會用傳統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他強調,再生能源是一個複合的能源,不是只有單一條路,所以只要願意絕對會找到對的出路。

 

最後,劉文雄表示,再生能源已經是國際趨勢,台灣必然要朝向能源轉型的路,「我們確定了目標以後,就要認真耐著性子把問題一個一個解決。」他說,再生能源會是未來重要的市場,會創造很多可能性,「很多人擔心政府要花很多錢,其實企業的資金都在等著投資。」

 

劉文雄引用愛因斯坦的名言,「如果你一直重複用舊的方式,想要看到不同的結果,那絕對是瘋了。」他強調,科技會持續創新,而政策必須長期且穩定,「我們希望看到產、官、學、研各界共同來合作,創造屬於台灣再生能源的Ecoyste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