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歷年低碳社區發展簡訊

低碳社區發展簡訊_第10808期

2019/8/31 0:0

1.為期十年的變革啟動,印度是否能打造全球首個 100% 綠能鐵路網?
2.用電旺季 比發電更划算的「需量反應」成潮流 全球前三大電力集團Enel看上台灣市場潛力
3.〈研之有物〉怕停電、省電費、挺綠能?臺灣公民電廠正發威
4.12小時種3.5億棵樹 衣索比亞「綠色遺產」植林計畫創世界紀錄
5.節能屋 打造綠電儲能能源網絡
6.當防災經驗趕不上氣候變遷
7.星期透視/八八風災十周年:氣候變遷與性別正義
8.黃萬翔觀點:溫水煮青蛙下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9.氣候變遷調適之風險評估標準與決策模式
10.【秒懂圖】循環扇助功綠色生活,減碳愛地球其實不難!
11.蘋果在台推動太陽能計畫,攜手 CRS 與萬家香
12.氣候變遷 中美洲爆數十年來最嚴重登革熱疫情

 

 

 

 

 

 

 

 

 

 

 

 

 

 

 

 

1.為期十年的變革啟動,印度是否能打造全球首個 100% 綠能鐵路網?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01 16:00                                                                                                  

轉載自科技新報

 

印度是最早開通火車的亞洲國家,第一條鐵路建設至今已超過 160 年,基本上印度的運輸、通勤都建立在鐵路系統上,但最早開通也意味著需要現代化與進一步更新,最近印度便設下豪願,希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達成 100% 綠能的鐵路網。

大家對印度鐵路的印象是什麼?Google 搜尋一下會發現很多張火車被人群擠爆、裡裡外外都是人的圖片,不過近年印度也有花大錢致力改善鐵路系統的環境,包括車廂、廁所整潔、乘客安全、網路等軟硬體部分。

鐵路系統的用電來源也備受關注,印度鐵路耗電量是數一數二高的,占總電量 2.4%、每年消耗 26 億升高速柴油(High Speed Diesel,HSD),有鑒於這可觀的潛在成本、需求量與二氧化碳排放,印度斥資 1,800 億盧比(crore),計劃在 10 年內打造 100% 再生能源供電的鐵路網。

這項雄心勃勃的目標是否能實現,就要看印度鐵路公司(Indian Railways)和印度鐵道部的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了。

印度鐵路公司計劃在 51,000 公頃的空地上裝設容量高達 30GW 的太陽能,將這些電力用來供電鐵路系統。鐵路部部長 Piyush Goyal 表示,印度鐵路公司同時也規劃今年裝設 1GW 太陽能與 200MW 的風力發電,2025 年太陽能容量更會加碼到 5GW。目前國家鐵路營運商則已經裝設 88MW 太陽能、103 MW  風力發電。

根據鐵路營運商資料,這將能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湧現 274 億盧比的私人投資,也可以幫助中央政府達成再生能源規劃。

除了利用空地裝設太陽能,印度鐵路也不放過列車屋頂, Goyal 表示,目前已經在 19 輛窄軌距座車(narrow gauge coaches)、40 輛寬軌距無空調型列車的車頂上裝設太陽能板,除此之外,也在 50 輛運送貨物的列車屋頂鋪設太陽能板,幫風扇、燈、充電座等設備供電。

只不過考量到車頂空間有限,發電量也會受到隧道、樹木與建築影響,整體供電量著實不高,車頂是否能承受太陽能板的重量也重點,Goyal 表示,屋頂太陽能列車還在測試階段。

印度鐵路「綠化」行動也有受到中央政策的影響,印度政府預計在 2030 年前降低 33% 到 35% 溫室氣體排放,電力來源得 40% 來自非石化燃料,短期更希望於 2022 年裝設 175GW 再生能源,其中 100GW 是太陽光電、75GW 為風力發電,預計到 2040 年印度再生能源裝置量將提升 7 倍達到 384GW。

不過在實現綠色鐵路目標之前,得先將鐵路電氣化,根據印度鐵路部規劃,他們希望在 2020 年達成 100% 鐵路電氣化,該國在 2017 到 2018 年間,已經將 4,000 多公里的鐵路電氣化,2018 到 2019 年則擴大到 5,200 公里。

 

 

 

2.用電旺季 比發電更划算的「需量反應」成潮流 全球前三大電力集團Enel看上台灣市場潛力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02

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

義電(Enel),顧名思義是義大利的國家電力公司,相當於台灣的台電。雖然於1999年民營化,義大利政府仍為主要股東。不同於一般人想像的國家電力公司,義電很早就跨出義大利、活耀於歐洲市場,如今已是橫跨四洲16國的國際企業,名列前三大的電力集團,2017年被財富雜誌(Fortune)列入全球百大企業。

2017年義電來到台灣,沒有打算蓋發電廠、目標也不是再生能源。看上的是台灣才剛起步、且最缺乏的「能源服務」。

需量反應成國際趨勢  義電看上台灣發展空間

能源服務是什麼?從義電子公司——義電智慧能源公司 Enel X 旗下四大部門可見端倪,分別是智慧工業、智慧交通、智慧家庭、智慧城市。以智慧交通為例,可以結合電動車、充電樁,做充電管理,把電動車的儲存的電釋放出來,賣到電力市場;在智慧工業上,除了協助廠內電源管理,透過電力與生產線調度,可以把工廠的電力釋放出來,賣到電力市場;智慧城市則包括智慧照明、能源服務,儲能服務,調配城市用電,參與電力市場等。

這些服務的共通點,就是將電力做到最佳調配,省電費之餘,將省下的電力再拿到市場販賣,也就是「需量反應」,是Enel X的強項。

「需量反應」成為潮流,Enel X資深事業發展經理李文正解釋,一方面是蓋電廠愈來愈難,不僅資金大,而且很容易遇到居民抗爭。另一方面是,需量反應可以減少發電需求,連帶減少興建電廠、燃料生產、電力運送的能耗與碳排,比發電更划算。

在電力市場自由化的時代,可以賣電的不只是電力公司、也不只靠發電機。工廠的儲能系統,平常不會用到的備用發電機,工廠產出或省下的電力,也可以透過「需量反應」機制放到電力市場交易。市場價格會隨需求而變動,當電力需求很高、價格很好時,工廠改變生產時間、生產流程,甚至暫停部分生產線都划算,對於整體電網的供需穩定也很有幫助。

台灣的需量反應市場潛力有多大?李文正說明,依義電在全球推廣需量反應的經驗,發展成熟的國際市場上,需量反應具有電網規模10%-12%的關鍵影響力。台灣夏日用電高峰約3600萬瓩,以此初估,需量反應總潛力可上看360萬瓩,相當於6.7部中火機組的裝置容量。跟2018年尖峰日(2018/8/1)台電所有需量反應抑低量總共104萬瓩相比,台灣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李文正表示,需量反應歐美施行多年,日、韓、澳、中國等亞洲市場也在積極發展,這不是未來趨勢,而是現在進行式。

即戰力 各行各業電力彈性在哪? 價格決定可能性

「需量反應」是利用工廠使用電力或調節產程的彈性,找出可調度出的電力參與市場。背後需要的不僅是電力管理專業,也要熟知工廠管理運作。2017年Enel X併購全球最大的需量反應聚合商「安奈諾克」(EnerNOC)後,接手需量反應的即戰力。

李文正表示,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要有足夠且可靠的用電量,首要對象是各行業的用電大戶。但是,不同行業間的的生產流程與機器設備都有很大的差異,調度又分成短時間跟長時間等不同需求。Enel X的優勢就在於擁有1萬5000個國際客戶的操作經驗,掌握各行業的特性,以及電力調度的專業。

除了大廠可以直接參與需量反應,歐美還發展出「需量反應聚合商」(Aggregator,台灣譯為「用戶群代表」),將規模較小的用戶聚集起來,一起加入電力市場。

台灣在2017年首度嘗試需量反應用戶群代表,當時的安奈諾克公司(即現在的Enel X)以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聚合71家用戶,完成簽約與施工,達到13.8萬瓩抑低容量。雖然這次的嘗試最後因未能達成合約要求而停止,但足見需量反應的市場潛能。

Enel X預估台灣仍有相當可觀的需量反應潛能尚未被開發,不過,李文正說明,這需要電力市場機制與電價、配套誘因。當需量反應發展成熟,台電就不需要為了10%的備轉容量率全部仰賴發電機組。

回到義電為何如此積極推動能源服務的初衷,李文正表示,這是歐洲能源公司都在做的事,英國石油(BP)、殼牌石油(Shell)、沃旭(原為丹麥石油與天然氣公司、簡稱丹能)都已經往再生能源前進。

義電集團也將重心之一轉到再生能源——義電綠能(Enel Green Power)的再生能源佔比已經接近全集團裝置容量的50%。需量反應則是透過智慧電網的科技,將自己沒用到的能源提供到電力市場,相互分享,讓電力使用更具效率,降低用戶的能源支出。不僅符合能源轉型的需求,也符合循環經濟的永續價值。

 

 

 

 

3.〈研之有物〉怕停電、省電費、挺綠能?臺灣公民電廠正發威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03 12:00

轉載自鉅亨

除了自備環保筷,公民能為低碳做什麼?

想要節能減碳,隨手關燈、自備購物袋之外,你我還能做些什麼?中研院社會所參與「深度減碳政策建議」計畫,除了提出政策建議,也進一步從「公民電廠」尋找公民的角色和力量。在能源轉型的過程,公民電廠提供了另一種能源選項,更重要的是,將遙不可及的「發電」帶入大眾生活,並展現公民行動的可能性。

小市民集資發電

公民電廠是什麼?一人一股加入臺電?「從英文讀更清楚,」主婦聯盟副執行長吳心萍說:「簡單來說,公民電廠(Community Renewable Energy Projects)就是一群人共同參與發電計畫。」這裡的一群人,可以是小企業、社區居民、有共識的社群,人人都有機會參與。

在歐洲,公民電廠並不罕見,以德國來說,近半的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屬於市民或社區組織,許多民眾會在自家屋頂裝設太陽能板。韓國也以「省下一座核電廠」為目標,推動城市節能與公民電廠,成功讓首爾市達成 20% 能源自主。那麼,臺灣呢?

2014 年,社會企業「一人一千瓦」率先展開公民發電計畫,號召有錢的出資當股東,有屋頂的出租當房東,合力鋪設屋頂型太陽能板。之後,不同組織陸續投入,換算一下年紀,臺灣的公民電廠才剛上幼兒園,仍在緩緩小跑步。

現在,這個腳步正慢慢移向在地社區。

達魯瑪克,臺灣第一家部落電力公司

2016 年 7 月,臺東卑南鄉的達魯瑪克部落一如往常,歡慶一年一度的小米收穫祭。但這一回,祭典的神祕嘉賓很特別:「太陽神」助陣發威!祭典會場架設了 3KW 電力的太陽能板,正式宣告達魯瑪克將成立部落電廠。

原民部落怎麼會和光電科技牽上線?故事得倒轉回 50 年前。當時,一場惡火燒毀達魯瑪克部落,全村滿目瘡痍。居民費盡辛苦遷移到新址,卻又遇上另一個惡夢——經濟部公告鄰村將為高階核廢料的埋放地。

達魯瑪克遠在東部山林,每遇颱風便常面臨斷電,最後卻得承擔全民核廢汙染的風險。

部落自立的祈願悄然種下,數十年後,終於緩緩萌芽。

第一批太陽能板鋪設在活動中心屋頂,供給老人日托、課輔空間的用電。第二批則設在長老教會,提供電動車、手機免費充電。

部落裡保有日治時期的水力發電廠,也設置小型風力發電機,再加入太陽光電計畫,達魯瑪克一步步努力,立下終極目標:綠能百分百,自己用電自己發!

綠能百分百,推動部落願景

願景美,現實卻難一帆風順,部落電力公司的成立波折不斷。

起初,募資對象是族人,希望各家戶共同出資,將電力生產納入部落共同事業。但能源如同「空氣」,看不見、摸不到,要說服大家從口袋掏錢,絲毫不容易。

「太陽能板這麼貴,為什麼部落要花這筆錢?」「只要有電用,電費便宜,我們幹嘛去管發電?」各種質疑、不理解的聲音紛起。

溝通、對話、嘗試,是一條漫長卻重要的路。

部落和環團結盟相挺,開設綠能志工培訓營、部落會議討論發展性、帶孩子認識水圳和水力發電,透過各種活動,一點一點拉近村民與綠電的距離。

社區電廠像一塊大磁鐵,將族人村民聚合起來。3 年來,電廠發電 7119 度,減碳 3773 公斤,數字並不華麗,距離綠能百分百,達魯瑪克還在 9 局上半。然而,社區有了電力公司,發電除了自用,未來也能出售給臺電,大家對部落未來開始有熱切的想像。

「電廠如果有盈餘,我們可以用在哪?」綠能百分百畫出第一個大圓,族人慢慢交會出共同目標:透過風力、光電設施,希望部落的經濟自立,同時結合文化觀光、生態旅遊,打造出達魯瑪克品牌。如果願景也需要「粽子頭」,社區電廠也許是達魯瑪克擊出的第一棒。

社區電廠的臍帶價值

主婦聯盟分析,「第一桶金」是社區電廠的一大關卡。要說服鄰里的叔伯阿姨、阿公阿嬤掏錢投資,可謂高難度挑戰。社區某種程度就像「縮小版社會」,成員思考分歧。有人支持在地發展,有人認為下一代註定該往大城市去,也有長輩直言:「二十冬(年)才回本,我都不知道在哪了!」

現階段,政府補助仍是不可或缺的後盾。但長期來說,倡議者得各憑本事,運用在地手法和居民溝通,讓「發電」走入生活。例如,彰化臺西村從信仰中心切入,透過環保團體的相助,在村內「顯龍宮」架設太陽光電。電力自發自用,宮廟每月電費驟降一半以上,綠能成果超有感。

吳心萍說:「社區集資設置電廠,收益能回饋在地的社福公益,比如長照、托育、醫療。有些社區計畫做老人共餐,有的加開社區巴士,社區自己滿足需求,不用再仰賴外援補助。」

社區公民電廠如同「臍帶」,一方面圈起居民,把家戶變成共同「發電體」。同時,成果、養分也能再反饋輸送至社區,和鄰里居民互利共享。

上網團購…… 太陽能板

除了社區型,數位時代的公民電廠也要超 E 化。「陽光伏特家」建立募資平臺,開創出「網路集資型」公民電廠,讓你首度體驗,上網搶購的不是年節車票、阿妹演唱會,而是太陽能板!

平臺負責找屋主出租屋頂,評估成本,開設專案。民眾則可以挑選喜歡的電廠,上網認購太陽能板,變身合夥人。生產的電力定期出售給臺電,出資者每 2 個月就能收到一筆獲益收入。

由於投資門檻低(每片太陽能板約 15000-20000 元),預估約 6-8 % 內部報酬率,輕鬆打敗定存,讓熱門度急速上升。

第一個集資案「臺南擔仔一號」,44 片太陽能板 5 天內銷售一空!紀錄還不斷被超越,現在專案一上線,往往數十分鐘被搶光,最高紀錄 1 分半秒殺!

你以為集資者都是年輕網購族?陽光伏特家的調查顯示,50-60 歲世代的搶購力超強!許多人認為這是穩定的長期投資,也有人打算為子女「定存」太陽能板。

主婦聯盟分析,群募平臺最大的優勢是擴散影響力,吸引不同類型、地區的網民。有人支持綠能,有人相中報酬率,有些人則是對光電有興趣但無法投入太多時間。群眾多元,讓陽光伏特家成長快速,目前已經有 80 多個案場,超過 1 萬名參與人次,而且每個計畫約有 7-8 成的新成員。

「不管投資動機是什麼,有了接觸管道,民眾就會更靠近能源議題。」吳心萍樂觀地說。

全民參與,才是真正的能源轉型

初綻開花 5 年,臺灣公民電廠的故事還在首部曲。除了資金不足、法規受限(臺灣有不少違建屋頂),目前的最大阻礙是什麼?陳婉娥觀察:「『人』,最難也最關鍵。怎麼讓民眾覺得能源有選擇性,和我有關係,而不是只要電費不漲、電廠別蓋在我家,其他我不管。」

不論是否支持綠能,願意討論就是破口,如何把「能源」具體活生生地帶入日常,便成為一大課題。最困難的這一關,就是公民電廠的價值:社區電廠紮根地方,群募平臺擴大戰場,能源合作社對議題有高度討論力,各自在守備區助攻。

主婦聯盟觀察,目前社會的鬆動、改變仍然零星,然而每一處公民電廠,都代表了某一群人正在接受、創造不同選擇——「民眾參與」正是能源轉型的核心。

陳婉娥回憶:「有一次,我在火力發電廠設立的討論現場。社區原本強烈反彈,但到了當天,有些居民已經放棄,開始討論回饋金。這讓我感觸很深,社區要蓋一座大型能源設施,民眾卻是最後一秒才知道,毫無選擇權,最後只能無奈地轉向要求補償。」

過去,「發電」離我們萬分遙遠,彷彿只有公投那一秒,大家才可能發聲。公民電廠或許提供了另一個解方,由下而上扭轉這個公式——「我/我們」有機會選擇怎麼發電、怎麼分配,思考規劃社區的模樣。此外,發電裝置的容量小,不一定得「鋪好鋪滿」,便有機會和農地、生態、文化共存。

 

 

 

 

4.12小時種3.5億棵樹 衣索比亞「綠色遺產」植林計畫創世界紀錄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03 18:12

轉載自上報

衣索比亞總理阿邁德(AbiyAhmed)近期帶頭推動名為「綠色遺產」(Green Legacy)的植林計畫,並在7月29日約半天期間,鼓勵數百萬國民響應,當天就種植超過3.5億棵樹,該國官員認定應已成為世界紀錄。

當天活動開始約6個小時後,阿邁德就推文宣布已有1.5億棵樹種下,並呼籲在接下來幾小時繼續努力。活動約12個小時後,阿邁德宣布已經突破活動目標。該國創新與科技部長梅庫里亞(Getahun Mekuria)則精確表示,全國共種下3億5363萬3660棵樹。

目標半年種樹40億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非洲人口數第2大的衣索比亞,當天活動預設鼓勵國內民眾種植2億棵樹,這項目標超過2017年印度的上百萬志願者在12小時內,種植6600萬棵樹的世界紀錄。

然而衣索比亞的理想不止於此:總理阿邁德5月已在推特表示,希望在當地5月至10月的雨季期間,種下40億棵樹。

事實上,衣索比亞有著嚴重林地流失問題:CNN引述致力在東非造林並幫助農民脫貧的慈善組織「農耕非洲」(Farm Africa)2015年指出,衣索比亞的森林覆蓋率,已經從19世紀的約30%降到剩不到4%。

過去,衣索比亞曾在2017年加入非洲其他20餘國,承諾透過復育計畫共同復植1億公頃林地。

研究估每年150億樹遭伐

同時,衣索比亞也受到氣候危機的衝擊,出現土地惡化、土壤侵蝕、森林面積縮減、反覆的乾旱與水患問題,危害更因當地普遍的農業而加劇。據CNN,衣索比亞有約8成人口仰賴農業維生。

CNN報導引述一份瑞士研究指出,若可以恢復世界上流失的森林,將有助移除3分之2因人類活動釋放到空中、造成全球暖化的碳排放,吸收約2050億噸碳排。當前全球每年碳排約100億噸。

相對來說,森林破壞則是暖化惡化的因素。非營利組織「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引述《自然》(Nature)期刊2015年研究估計,一年約有150億棵樹遭砍伐;另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研究指出,森林濫伐是約15%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元凶。

 

 

 

5.節能屋 打造綠電儲能能源網絡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05 16:14

轉載自經濟日報

節能屋能源科技積極投入再生能源結合電力儲能系統,一條龍從規劃、設計到施工,打造符合台灣需求的能源網絡,並以分散式能源與智慧微電網架構,提高再生能源發電和用電效率,減少對大電網的依賴。

董事長楊明坤表示,綠電結合儲能可實現能源自主,減少地球碳排,解決環境問題,達到綠能永續、節能環保的樂活新世界。節能屋專精於解決能源問題,為台灣特色鮮明的社會型企業,2009年莫拉克風災過後,深入偏鄉災區推廣綠色能源儲能,發展出適用於不同場合的儲能系統,除解決偏鄉地區電力不普及及緊急用電問題,也協助莫拉克風災重建、尼泊爾大地震災後救援、莫蘭蒂風災後,台東大武鄉愛國蒲及延平鄉紅葉村的太陽能社區重建等地方政府重建計畫。

其中,陽光社區日光小林二村最具代表性,楊明坤表示,這是台灣第一個產官合作打造的住家型微電網示範場域,以新能源改變村民的發電及用電方式,系統控制分散式儲能及集中型儲能,融入使用智慧型微電網,達到80%以上的傳統電網替代率,大幅減少對大電網燃料發電的依賴,創造最大的節能減碳效果。

因應能源轉型,節能屋配合能源局在原民地區積極推動綠能計畫,尋找部落偏鄉可利用的天然能源,友善推動再生能源發展,邀請地方共同參與。團隊認為,台灣的微水力及地熱具有豐沛能量,對部落偏鄉電力自主是一大助力,但目前受限於電證合一制度,嚴重妨害發展,楊明坤將結合各方資源,全力推動電證分離制,將綠電留在台灣,綠證透過台灣的加工產業鏈,成本可轉嫁到全球消費者,並加速台灣偏鄉綠能電力自主,實現綠能使用正義。

節能屋以豐厚的再生能源資訊與技術實力,一路從霧台、泰武、那瑪夏、池上和達魯瑪克部落說明推廣,扶持青年回鄉成立培力工作坊,宣導民眾應用友善的綠能資源,發展部落或村落專屬的經濟模式,培育公民電廠種子部隊。此外,因應新南向政策,節能屋獨特的再生能源儲能微電網技術,也在東南亞發光發亮,儲能產品將取得國際安全認證後,將進軍歐美日市場,大展拳腳打國際賽。

 

 

 

6.當防災經驗趕不上氣候變遷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08 23:27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近日全台連續暴雨肆虐,造成多處淹水災情。對於許多縣市政府與民眾來說,這是一種極端氣候的展現,這種超越過去經驗的天候現象,讓民眾都覺得既害怕又驚訝!強颱利奇馬來襲,氣象局更預估北部山區雨量上看九百毫米,恰逢莫拉克風災十周年之際,更讓人憂心。

台灣防洪排水管理系統政出多門,高山排水治理權屬林務局,中海拔山區屬水保局,低海拔屬於水利署權責;到了都市地區,歸屬各縣市政府的都市排水單位,到了河海堤,權責又回到了水利署,未列入排水系統的還有數不盡的野溪。

至於土石流與地質災害,除了水保局外,從中央到地方跨越了國發會、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及相鄰縣市政府各局等單位縱橫整合,這樣的權責結構,每次災患都演變成一個政治推責大秀,各方各說各話,也就不足為怪了。

區域水系的排水系統規畫與治理,不僅要仰賴相關單位整體合作做好系統規畫外,在平時還要作好疏浚、疏通與維護管理,以確保管路的暢通,避免產生瓶頸堵塞、水道淹衝、地層下陷與海水倒灌的複合性災害。

我們過去的防災系統、經驗與排水防洪觀念面臨通盤檢討重新整備的時候了!

要建立高韌性與快速回復力的國土規畫與城市規畫,建構智慧防救災系統,加強防災避災的自然、經濟社會體系能力;同時整合災害防救、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管理、土地使用等面向,規畫提出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

推動全民參與,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參與防救災決策與行動,整備地方氣候變遷調適方案。及推動氣候變遷的教育訓練活動,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的應對能力及調適知識,有效規畫全民因應氣候災害應變方案。

成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動建置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及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與方案。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隨時吸取全球資訊、經驗與作法,與時俱進,建構圓滿可行的調適方案。並規畫經濟誘因及相關配套制度,鼓勵公私部門主動落實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推動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的跨域整合治理制度!

 

 

 

7.星期透視/八八風災十周年:氣候變遷與性別正義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11 00:32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

今年是八八風災十周年,再度提醒我們,要有一顆體諒關懷的心,從中學習看見、解決問題,和面對未來不可測風險,才是真正功課。

十年過去,但和災民同踩在泥濘裡一步一腳印重建家園,至今難忘。回想當年,最難忘婦女與兒童的驚恐臉龐。天災讓許多人失去生命、家人和希望,但也在絕望中看到人性溫暖,我想,這始終是台灣人善良敦厚的地方。

八八風災讓我們省思,不僅是敬畏大自然反撲;漫長重建期間,如何讓受災婦孺,有安身立命之處,是物質重建外的另一道難題。

根據聯合國國內流離失所問題指導原則:國家對於因天災人禍的流離失所者,應依情況予以保護和援助,並考慮到特殊需要。《巴黎協議》亦提到,在制定和行動處理氣候變遷問題時,應當尊重、促進和考慮各自對人權的義務、健康權、兒童權利、處境脆弱者權利,及性別平等、婦女賦權和代間公平。

婦孺為何在災難事變中,需要被特別保護和救助?女性的經濟賦權和社會、政治賦權能力始終不足,從女性勞參率、薪資比男性低,及參與社會基層組織決策不足三分之一的統計可得知,加以女性被賦予家庭照顧責任,以致遭遇災變、經濟頓失所依時生存能力不足,面對生命風險自然增加。

透過培力就業計畫,幫助災區婦女經濟自立,是災區首要工作,也成了往後災難的就業應變方式。

第一時間推出「八八臨工專案」,暫時安住受災者的心思及生活,因應災民需求開辦不同的職業訓練專班,從原鄉布包編織、到登上國際舞台原民工藝品的「嫄」,都是政府民間協力完成的,地方資源獲得整合,生計與工藝得以延續。

當時有位原住民女青是受災者,參與原鄉就服員招考,成為助人者。也有曾接受政府協助的創業鳳凰,前往災區陪伴失依失親孩子們,讓大人們安心重建家園。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傳承。

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糧食、貧窮、醫療、教育及創傷,對於弱勢婦孺承受衝擊的脆弱程度影響更深,例如遭受暴力威脅、健康風險增加及更沉重家庭負擔等。改善婦孺在災難中脆弱處境,應回到社會治理及對話的觀點:

一、提高社區組織納入女性參與災害治理及復原決策比例: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提到應提高婦女、地方社區氣候變遷規劃與管理的能力。目前社區災害防救多流於參與宣導活動表面人次,但女性參與治理決策少被重視,應納為政府因應氣候變遷政策,從中央到地方都應考量性別觀點。

二、避難處所人身安全處置計畫:包含婦女保健及醫療衛生需要、參與遷徙住所安全計畫,避免遭受性騷擾或性侵害。

三、創新女性在地就業模式,強化女性經濟能力:目前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施行多年,已到了應該檢討策進的時候,重新整合在地就業資源,真正養成就業能力,並結合社區災害性別治理。

四、消除兒童貧窮及災區青少年職業培力:在參與風災重建期間,看見弱勢家庭因災難更加弱勢。如何消除兒童貧窮,強化失學失依青少年的職業培力,更是延伸的長遠議題。

風災會過去,但對婦孺的保護,並透過有效政策工具協助他們更有能力面對衝擊,是一條必須繼續走下去的道路。

 

 

 

8.黃萬翔觀點:溫水煮青蛙下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12 06:40

轉載自風傳媒

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日昨於利奇馬颱風侵襲台灣前夕,在立法院舉辦「全球氣候變遷調適方案與智慧防災治水計畫」論壇公聽會,會中邀請前內政部部長李鴻源、災防科技中心林李耀副主任、國發會郭翡玉副主委及前台灣營建研究院院長李咸亨,針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與調適策略進行專題報告,這是2020年總統可能候選人中第一位提出全球氣候變遷調適理念與政策,值得大家共同一起來重視這個課題!

近日全台連續暴雨肆虐,時雨量瞬間超越120-150毫米,造成多處淹水災情。對於許多縣市政府與民眾來說,這是一種極端氣候的展現,這種超越過去經驗的天候現象,讓民眾都覺得既害怕又驚訝!全球氣候極速變遷的時代已經來臨!

依照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每年災害損失達到5200億美元,使2600萬民眾陷入貧困,依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署(UNISDR)統計,2018年全球發生281件極端氣候災害,受害人員達到6177萬人,造成10373人死亡!世界銀行也統計,台灣因為地理因素,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風險是全球第一名,受災風險人口與受災風險地區面積覆蓋率分别高達92%與90%!而菲律賓列為第四名,日本則名列第八名!

最近全球熱浪侵襲,歐洲包括法國、希臘、義大利等國家動則超過攝氏42度的高溫,日本超過41度,澳洲也不例外,西伯利亞火災延燒超過82萬公頃森林!北極圈溫度達21度,均溫超過10度!

格陵蘭冰層快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侵襲附近城市,印度、日本暴雨成災,火車停駛,最近幾天來南部非洲的莫三比克、辛巴威、馬拉威三個地區水患影響300萬人口,往生人數高達1000人!節能減碳的成效完全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地球氣候已經發生大失控的現象!

全球氣候變遷下的世界,許多氣候特徵與現象,一再打破過往紀錄,歷史紀錄已真正成為歷史;極端氣候也已經常態化,不再成為極端。我們過去的防災系統、經驗與排水防洪觀念已經面臨通盤檢討重新整備的時候了!

台灣防洪排水管理系統政出多門,界面繁多,高山的排水治理權屬林務局,中海拔山區排水規畫屬水保局,低海拔的區域排水屬於水利署權責,到了都市地區就歸屬並跨越了各縣市政府的都市排水單位,到了河海堤,權責又回到了中央水利署,未列入排水系統的還有數不盡的野溪。

至於水土交流災害的土石流與地質災害,除了水保局外,還有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從中央到地方跨越了國發會、農委會、經濟部、交通部、內政部及相鄰縣市政府的工務局、水利局、農業局、城鄉局等單位的縱橫整合,這樣的權責結構,每次災患都演變成一個政治推責大秀,各方各說各話,也就不足為怪了。

這些區域水系的排水系統規劃與治理,不僅要仰賴相關單位整體合作做好系統規畫外,在平時還要作好疏浚、疏通與維護管理,以確保管路的暢通,避免產生瓶頸堵塞、水道淹衝、地層下陷與海水倒灌的複合性災害。

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侵襲如果不能作出有效的管理與調適,將造成地球全面的危機,沒有一個地方,也没有一個人可以幸免於難!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將使台灣在八個層面上造成傷害,包括:1.災害2.維生基礎設施3.水資源4.土地使用5.海岸6.能源供給及產業7.農業及生物多樣性8.健康。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風災、地震、颶風會產生立即重大的生命及財務損害,就像心臟病休克一樣,讓人恐懼且印象深刻,而環境氣候變遷卻像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病,不容易造成大家的警覺與重視;8月1日經濟學人報導:巴西亞馬遜盆地的死亡觀察一文中,薩瓦那的森林,長期以來將森林的樹木視為木料、能源、食物以及心靈的崇拜與依賴的對象,15億的人類生活依賴森林來維持地方以及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62億的人口依賴森林提供生態緩衝區來對抗氣候的變遷;現今乾旱、森林野火及其他人類衍生的行為都引發造成了複合式災害,在熱帶地區蘊涵了世界一半的森林中生物,從2015年以來,森林的複蓋面積以60%的加速度大量的流失,如果他是一個國家,這個熱帶雨林的地區,由於面積萎縮將會成為全世界第3大二氧化碳排放地區,僅次於大陸及美國,這在亞馬遜盆地造成相當大的危機,因為他佔了全世界雨林及港灣面積40%,也佔了全世界陸種10%-15%,南美洲自然奇蹟的危害已達到臨界點,這個區勢並未止息,也未反轉的情況!

聯合國IPCC 5月宣布將修改2020年開始實施的『巴黎協定』,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的具體方法,將使用衛星監測方法加以監測,以掌握各國二氧化碳的實際排放量,台灣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將曝露於聯合國的監督之下!全世界的進度已經趕不上氣候變遷的速度!温水煮青蛙的氣候變遷威脅下,台灣除了要落實節能減碳措施外,更要加速規劃推動氣候變遷調勢策略,這項工作已經成為政府刻不容緩的最重要課題,2020年的每一位總統參選人都應該也必需以負責任的態度,提出具體可行的整體理念與政策!

全球氣候變遷已經成為的全球化與常態化的現象,台灣面對極端氣候的挑戰,應該整合國際上因應極端氣候變遷的觀念、經驗與作法,儘速提出具體可行的氣候變遷調適方案,以下提出10項具體政策與作法,供現有執政者與未來的政府領導人參考:

1.要建立高韌性與快速回復力的國土規劃與城市規劃,建構智慧防救災系統,加強防災避災的自然、經濟社會體系能力,以有效因應全球氣候變遷的衝擊與影響。

2.整合1.災害防救2.維生基礎設施3.水資源管理4.土地使用5.海岸保育6.能源供給及產業7.農業及生物多樣性8.健康防護等8個面向,規劃提出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

3.以國土生態規劃觀念,推動流域綜合治理,優先提升氣候變遷高風險地區與都會區防護能力。

4.推動「保安」、「保全」、「保險」的三保智慧防災風險管理制度,以有效因應各種複合性風險災害。

5.推動全民參與,整合公私部門資源,參與防救災決策與行動,整備地方氣候變遷調適方案。

6.推動氣候變遷的教育訓練活動,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的應對能力及調適知識,如節能減碳、再生能源、智慧城市、海綿城市、循環經濟、綠色經濟、綠化植樹、綠色建築等,有效規劃全民因應氣候災害應變方案。

7.成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永續發展委員會,推動建置溫室氣體減量管理法及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與方案。

8.建構大數據與國家地理資訊系統(NGIS)的整合型風險分析與智慧防救災體系,建立有效的氣候變遷預警、衝擊評估及決策支援系統。

9.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隨時吸取全球資訊、經驗與作法,與時俱進,建構圓滿可行的調適方案。

10.規劃經濟誘因及相關配套制度,鼓勵公私部門主動落實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推動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的跨域整合治理制度!

 

 

9.氣候變遷調適之風險評估標準與決策模式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16

轉載自科學人雜誌

氣候變遷速度越來越快,面對氣候變遷即將帶來的風險,國際間無不加緊腳步提出解決方案,希望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維持地球生態環境的平衡。

申永順副教授為國內溫室氣體管理專家,於2003年起透過執行環保署專案計畫,與其他學者專家合作引進國際ISO 14064溫室氣體管理系列標準,並協助環保署建立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與相關管理制度,使政府單位、產業界和環保團體對於溫室氣體盤查與減量方式建立共識,並協助我國與國際溫室氣體減量與氣候變遷因應策略的潮流接軌。

聯合國所提出的氣候變遷策略與目標

「減緩」和「調適」為聯合國提出因應氣候變遷兩大策略,「減緩」指減少人造溫室氣體排放至氣候循環中,包括溫室氣體的源頭減量與加強溫室氣體的吸存,「調適」指調整自然界或人類系統以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減少損害,或開發有益的機會,量測或預測氣候變遷對生態環境的衝擊,培養各領域的調適能力。

在2015年聯合國發表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其中的第13項就是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因氣候變遷造成全世界自然環境、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巨大,甚至有科學家認為氣候行動將成為達成其他16個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為全球所定定的減量目標,是希望在2030年後能夠讓二氧化碳排放與經濟成長達到絕對性脫鉤,亦即達成二氧化碳減少的趨勢的同時,經濟仍能穩定成長。根據專家預測,如果人類不即刻行動,到這個世紀末,每年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高達1,390億噸,如果要達到全球升溫控制在相較於工業革命前平均溫度2°C以下的目標,則全球每年的總排放量只能有60億噸,此對現階段人類的科技而言,是極高難度的挑戰。

國際氣候調適策略走向

申永順副教授表示,人類正面臨1萬多年以來最險峻的氣候挑戰,原因是因為目前全球主要的初階能源來源還是化石燃料,即便各類再生能源已有相當程度的進展,短期間仍難以取代;此外,二氧化碳經排放後,平均半生期將近150年左右,會長期產生溫室效應,加上現有的碳捕捉技術成本仍高,無論是從經濟面和技術面都很難實現大幅減碳,唯有期待更具經濟效益的綠色科技出現,促使能源系統效率提高、降低以化石燃料為基底的火力發電比例,以及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才有機會實現穩定氣候狀況的目標。

英國是全世界最早推動國家型氣候變遷調適計畫的國家,自1997年起即依照聯合國建議各國訂定之調適政策決策架構,發展氣候變遷風險調適工具,如氣候變遷情境模擬軟體、氣候變遷之社經情境模擬、氣候衝擊的成本計算器等,並提出調適行動方案,例如保險公司將在高洪水風險區提升保費,利用保險來分散和分攤衝擊。在過去十餘年來,其他各國亦已紛紛推動自身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及相關計畫。

氣候變遷除造成自然災會外,也會對於廠商硬體設施造成損失,災害規模大時,甚至會導致破產,尤有甚者,將會連動影響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因此「氣候風險的衡量」對現代企業的永續經營已產生關鍵影響。為因應此趨勢,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於2017年6月正式發佈「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CFD)是以企業為主體,要求企業提供利害關係人相關且可靠的財務基礎衡量資訊,而企業也必須瞭解並揭露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風險與機會,透過氣候情境模擬,推估未來全球生態與社經環境可能產生的衝擊。提出氣候變遷量化的財務影響,作為投資及金融市場參考。

我國在過去的溫室氣體減緩政策上獲得相當的成果,未來需持續努力進行台灣氣候變遷情境與衝擊的科研調查與研究,申永順副教授表示,我們必須要更積極的建立及擴大調適策略風險評估的方法技術,才能讓台灣氣候變遷風險調適工作做得更完整,因應未來不可預期的挑戰。

 

 

 

10.【秒懂圖】循環扇助功綠色生活,減碳愛地球其實不難!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19 09:00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受到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影響,大家都感覺夏天真的愈來愈熱了,也因為全世界都愛上了吹冷氣,導致溫室氣體破表、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將達371億公噸再創新高!身為地球人,看見這樣的現象如果只是坐視不管,未來的環境可預見只會愈來愈辛苦!改變其實不難,我們可以學習隨手做起,例如在開設空調時可以設定在26-28度之間,因為只要溫度調高1度,就可以省下6%的電力!更進一步的聰明做法,就是「冷氣+循環扇」相輔相成,循環扇加快冷氣房裡空氣的流動,調到28度時體感都像是25度一樣舒服!

【落實節能減碳 超商裝循環扇年省271度電】

全台連鎖超商龍頭為了落實減碳計畫,在賣場冷氣加裝了循環扇,並導入 1,874 台冷氣循環扇,一年下來節省電力約 271 萬度電!平均每一台節省1,446度電力。每年約多種12萬棵樹,真的是很棒的綠色企業典範,值得國內企業效法借鏡!當然,在選擇「循環扇」產品時也別忘了著重產品品質,像全球天花板循環扇領導品牌的「台灣威力」,就強調原料天然、安全無毒、可生物分解、最重要的是減少溫室氣體增加,以ABS塑膠原料材質來製作,可回收再利用,希望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對地球更友善!

【冷氣搭配循環扇 有多精省算給你看】

而且你知道嗎?夏日空調費用大約佔總電費40%,比例相當高!如果假設一個月使用1500度電的使用狀態下,夏季一個月的電費就需要花費5,548元、非夏季則是4,528元,總計一年的電費大約就要支出58,420元,其中空調就花費了23,952元,算起來真的相當驚人!在這個賺錢這麼辛苦的年代,每一塊錢都應該要斤斤計較才行!如果加裝了循環扇之後,可以將溫度定在28度,每調高一度就可以省下6%的電力,那麼「冷氣+循環扇」一年電費計算下來的費用降為19,236,相當於加裝循環扇之後,一年電費立刻省了4,716元,真的超有感!

 

 

11.蘋果在台推動太陽能計畫,攜手 CRS 與萬家香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22 09:00

轉載自科技新報

資源解決方案中心(CRS)宣布與蘋果公司(Apple)合作發展 Green-e 認證,推動新加坡和台灣的太陽能計畫案;蘋果已與台灣醬油品牌「萬家香」共同開發屋頂太陽能電池陣列。

Green-e 認證方案由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國際非營利組織 CRS 推動,是零售市場再生能源銷售和溫室氣體減量業務的獨立消費者保護方案。

CRS 今天發新聞稿指出,在蘋果的支援下,CRS 根據最佳實務做法,並參考當地利益關係人的意見,擬訂相關標準。美國所有企業自願性再生能源銷售量中,有一半以上經過 CRS 認證。

Green-e 認證方案目前適用於亞洲的大型購買者與清潔能源銷售商,可協助企業評估對環境與當地的影響,並提供公開及後續追蹤要求,進而確認再生能源的來源品質。

CRS 與蘋果已針對蘋果在新加坡推動的太陽能計畫案完成試行認證,這項計畫案為提供 32 兆瓦電力的 800 個屋頂太陽能設備。

另外,CRS 還與蘋果合作驗證蘋果在台灣屏東縣的再生能源計畫案。蘋果與醬油品牌「萬家香」合作,共同開發屋頂太陽能電池陣列,並簽訂長期合約,使蘋果能擁有這項計畫案的再生能源證書。

CRS 執行董事馬丁(Jennifer Martin)表示,在蘋果的支持下,於新加坡和台灣推出 Green-e 再生能源標準。新加坡和台灣的全新標準與蘋果的試行計畫案都將創造機會,讓整個亞洲能迅速提升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採用。

 

 

 

 

12.氣候變遷 中美洲爆數十年來最嚴重登革熱疫情

新聞刊登時間︰2019/08/29 07:47

轉載自中央社

中美洲正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重登革熱疫情,科學家表示,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未來登革熱疫情可能會蔓延擴散且更頻繁發生。

聯合國指出,疫情最嚴重的宏都拉斯,已有約109人因感染由蚊子傳播的這種疾病喪命,其中包括許多兒童,使得今年爆發的疫情,成為這個中美洲國家歷來最致命登革熱疫情。

根據泛美衛生組織(PAHO),中美洲同樣遭嚴重打擊的國家包括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其他如巴西、巴拉圭、哥倫比亞、貝里斯等拉丁美洲國家也都受疫情影響。

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登革熱病例正在增加,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區域分支泛美衛生組織的數據,今年迄今至少有200萬人感染這種疾病,超過720人喪生。

研究環境變化對傳染病影響的倫敦大學衛生暨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教授洛威(Rachel Lowe)說:「自1980年代以來,我們發現美洲的登革熱病例,每10年就增加1倍,而今年又特別嚴重。」

登革熱病毒是透過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 mosquitoes)的叮咬傳播,這種蚊子也會傳染屈公病(Chikungunya)、茲卡病毒(Zika)和黃熱病等其他疾病。

雖然沒有單一登革熱疫情,與氣候變遷有直接關連,但科學家表示氣溫溫暖化、氣候條件變化,以及更多從暴雨到乾旱的極端氣候,都可能助長疫情爆發。

洛威說:「氣候變遷正在改變我們所預期的氣候模式,不斷變化的降雨模式,會改變疫情爆發的時機和強度。」

她告訴湯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從我的研究中,我們所能看到的一件事就是,溫度升高和降雨當然會提升登革熱爆發的風險。」

隨著氣候變遷強化,登革熱和其他由蚊子傳播的疾病,預料將會擴散到高地的居住社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