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低碳新聞

聯合國:2050年57億人陷缺水危機

2018/3/31 0:0

新聞刊登時間︰2018/03/20

轉載自自由時報

 

乾燥區更乾燥、潮濕區更潮濕

聯合國一份全球水情報告預測,由於氣候變遷、用水量增加以及污染,到2050年時,全球將有48億至57億人口,每年將至少一個月飽嚐水荒之苦,目前已承受缺水痛苦的人口約36億人。該報告指出,唯有更依賴林木、土壤等以自然為基礎的方式,而非人工建設才能緩解水荒壓力。

 

受限淤塞與污染 興建水庫非解決之道

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19日公布指出,人類一年使用4600立方公里的水,其中70%用於農業,20%用於工業,10%為家庭用水,全球用水量比一百年前增加了6倍,並且每年以1%的速率增加。

目前已然吃緊的水情到2050年將更趨嚴重,因為屆時全球人口將由目前的77億增加到94億至102億之間,同時每三人中就有兩人生活在都市。開發中國家的需水量預料將成長最快,而氣候變遷將使乾燥區更乾燥,潮濕區更潮濕,徒增供水壓力。

該報告說,乾旱與土壤侵蝕已是風險最大的自然災害,然而該現象只會進一步惡化,報告指出:「可以說,乾旱是氣候變遷最大的單一威脅。」今年南非開普敦遭遇384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而將舉行世界水資源論壇的巴西利亞也面臨異常乾旱,致使兩百萬居民過著每五天停水一天的生活。

報告預測,到2050年時,包含墨西哥、南美西部、南歐、中國、澳洲與南非的乾旱帶降雨量將減少,不足的水資源無法被地下水補充,興建更多的水壩、水庫也非解決之道,因為相關選項都受限於淤塞及污染物沖刷問題。此外,水質也將每況愈下,自1990年代以來,非洲、亞洲與拉丁美洲幾乎每條河川的污染皆惡化,預料未來20年情況只會更糟,而主要污染源是農業肥料與農藥,再者,工業與都市也是重要問題,約80%的工業與都市廢水皆未經處理就放流。

由於農業是最大耗水與污染源,因此成為改變的關鍵。該報告呼籲推展「環保農業」,要求更善用雨水,而非灌溉,同時定期輪作,維持土壤覆蓋,這也是改善土壤流失與退化的關鍵,目前全球約有三分之一土地受該衝擊。

委託進行該報告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阿祖萊提到,自二十世紀以來,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與濕地已失去,這是必須處理的趨勢,她說:「世人皆知缺水將導致動盪、大規模遷徙,甚至爆發衝突。確保資源的永續利用是維持長期和平與繁榮的關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