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內外低碳新聞

挪威石油之都養鮭永續經濟(2015/07/28)

2015/8/17 0:0

▲挪威油都斯塔萬格積極將石油產業轉型,並讓民眾直接感受,此為廢棄石油機具搭設的兒童遊樂場Geo Park。

七月歐洲的氣溫創下40度高溫,挪威的夏天只有23度,由於挪威石油公司甫在6月裁員1500人、近2年裁員逾2萬,讓這個夏天更具寒意。石油之都斯塔萬格(Stavanger)城市發展經理維韋克(Gunhild Vevik)說:「石油有開採結束的一天,我們積極讓產業與城市轉型。」

▲挪威綠色轉型大事紀

斯塔萬格是挪威第四大城,也是石油之都。港邊的石油博物館,巧妙地把廢棄煉油廠變成遊樂場,許多廢棄煉油、探勘機具放置在廣場,經過彩繪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博物館內記錄挪威石油輝煌史,以很大展場展現氣候變遷的可怕,知名漫畫家Roar Hagen諷刺漫畫點出石油與環境的衝突,讓孩子們體認環境永續發展的意義。

【環境毀了經濟數字沒意義】

挪威外長伯爾格‧布倫德(Borge Brende)4月在一場石化燃料改革(FFSR)會議中宣布,挪威將投入1億克朗(約3.8億新台幣)支持取消石化燃料補貼,此舉可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同時騰出更多資金投入永續發展建設。挪威也將對減少煤炭和其他石化燃料補貼的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援。

取消補貼勢必危及產業,但是逼迫產業轉型必要的手段。斯坦萬格大學永續能源發展中心總監阿薩迪(Mohsen Assadi )博士指出,「我們要把眼光放遠,不管是對能源還是海洋,我們的態度是永續的。從1991年課徵碳稅開始,我們就知道產業要為環境負責,若環境毀滅了,經濟數字再好看都沒有任何意義。」

【科技養殖出口年賺2752億】

台灣人愛吃鮭魚,卻不知多數進口鮭魚來自挪威。挪威海產局東南亞區總監史坦斯德(Jon Erik Steensid)說:「鮭魚養殖在沿岸,而石油探勘在遙遠的外海,所以兩者之間沒有衝突。我們嚴格規定,在鮭魚養殖場100公尺內,不可進行海上捕撈作業;而行進船隻不可進入鮭魚養殖場方圓20公尺內,以確保養殖環境。」在沿海鮭魚養殖平台上,養殖員謝爾(Kjell)正以電腦監控鮭魚的健康情形,他表示,螢幕上的亮點若有不同顏色,就是鮭魚生病了,透過高科技,鮭魚的一舉一動一目了然。

國人餐桌上的鮭魚有60%從挪威進口,台灣去年進口鮭魚約11,000公噸,鮭魚生魚片幾乎都來自挪威。挪威先進的技術讓鮭魚從海上捕撈到出現在台灣超市只須36小時。

挪威海產局統計,2014年挪威鮭魚98%出口,出口值高達688億克朗(約台幣2752億),年增率12%,連續兩年締造挪威出口紀錄。挪威鮭魚全球市占率達58%,遙遙領先智利、美國及加拿大,這些都仰賴於挪威對於食品供應鏈系統的建置與維持。史坦斯德表示,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是一切的核心目標。

【靠油致富更重視環境議題】

維韋克指出,過去斯塔萬格曾是髒又窮的地方。上世紀初斯塔萬格是全球最出名的沙丁魚罐頭工廠,整個碼頭都是沙丁魚加工廠,後來造船業發達,大量船運造成港口的汙染,當時的港口讓人掩鼻而過。1970年代發現石油,大家生活好轉,開始注意環境議題。

雖是石油之都,但斯塔萬格2008年被選為歐洲文化之都。維韋克說:「我們是以現有環境邀請國際各個文化藝術團體一起合作,那時的國際合作造就這幾年快速的發展。」當時斯塔萬格的訴求是OPEN PORT,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一切。

美麗的港灣成為斯塔萬格的形象標誌,從以往髒亂油汙到現在的碧海藍天,交通船公司NORLED經理薛立德 (Jannecke Skjold)說:「港口是城市的心臟,見證了斯塔萬格重要的改變。」

TOP